《晶珠本草》的植物学价值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d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晶珠本草》是一部藏药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其植物药记载中包含了许多现代植物学的内容,但到目前尚未看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其中的植物药物的分类、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植物药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古籍本草中传统植物学知识的研究整理,帮助人们了解藏本草中的传统植物学资源,以便今后更好地利用这些植物学资源,开展广泛的药物考证和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湟源作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之地,中原汉地文化、藏传佛教及伊斯兰文化交汇之地,其地缘文化形态所呈现出的奇异瑰丽风貌在整个文学中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从历史文献与地方经验和历史记忆入手,对湟源地域文学进行了梳理与论述,从而展示了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吸纳兼容即开放性、本土特色即地域性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性.
《左传》所见“亡人”多有贬视、轻贱之义,表达的是时人对出奔逃亡之人的鄙夷或此类人的自贱自谦之称.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呈崩坏趋势,但仍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强约束力,“亡人”试图逃脱宗法制约束,其逃亡行为被视为犯罪,对社会政治秩序构成一定威胁,并挑起人际矛盾,因而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或社会舆论的谴责.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有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以意象为依托而产生的精神创造活动.这种精神创造活动需要在由“观”“味”“悟”三种审美体验方式的基础上而产生.因此,体验意境的方式有“观”“味”“悟”三种.其中“观”是指“观象”,“味”是指“味象”,“悟”则是指由“悟象”到“悟境”的转变,即体验由感官到内心最后到精神的不断深入和内化,这种体验意境的方式为中国所特有.
为了改善藏族游牧民的生活条件,保护草原,青海牧区游牧民乡村从以前的传统游牧生活转向现在的定居生活,游牧地区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游牧民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为例,对定居牧民搬迁之后的文化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文化适应角度,探讨了牧民定居工程对牧民生产、生活和人际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变迁和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重考察和分析牧民搬迁之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情况.通过对阿柔乡藏族游牧民定居文化适应进行研究,试图为当前青海涉藏地区实施的牧民定居工程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数范畴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功能范畴之一,但其编码形式和表现手段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以安多藏语循化话为调查对象,对其数范畴的语义类型、表现形式,以及与有定、无定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探索青海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积极心理干预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青海省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表现良好,认知维度为(44.01±6.35),情感维度为(42.83±5.35),人际维度为(39.21±4.82),超越维度为(38.48±5.38),节制维度为(36.92±5.06),公正维度为(33.81±4.61);(2)藏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在性别(t=3.219,p<0.01)、是否独生子女方面(t=2.661,p<0.01)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M±SD=238.69±3
本文从论元移位、格过滤、扩充投射原则等方面探讨了以seem为主句动词的主语提升结构以及内嵌分句中“to be”省略现象的生成机制.当内嵌非限定性分句的动词为be,T为to时,二者进行合并,在seem的未诠释指涉之意吸引下进行被动提升,形成删除“tobe”的结构.鉴于此,成分统制操作比吸引更为省力,保有“tobe”的提升结构较删除“to be”的结构更为常见.
本文以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主题来源、民族特色、曲式结构、节奏规律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作品的风格特征进行剖析和诠释;并通过技术技巧、层次、踏板、音色等几个角度,就作品的演奏技巧作了探索和分析.
英语教学在涉藏地区发展较晚,同时由于未能完全融入到当地教学考核体系中,在各地区的重视程度不同并发展滞后.藏族大学生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成了高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障碍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缺乏个人观点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性差、语言组织能力弱等核心的写作问题,与学生在中学阶段以应付各类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为目的,过度研 究和分析考试类文章、背诵美词美句的机械式训练模式等体系性教学因素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才能促使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实质性发展.写作教学应加强过程性写作,重视个人观点的形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把问题学生转化成为优等生,成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学生因不断制造或出现问题,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任其为所欲为,或是任其自暴自弃、自甘堕落,那么后果是无法预料的.为此,教师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使其发挥特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这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