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
在体育活动中,老师们有时往往注重幼儿的规则行为,常常以条条框框的规则标准来评价与裁判幼儿的行为,而真正的忽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长此以往会使幼儿误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而不利于自己,于是他们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犯规行为,这一点在体育活动中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总是以别人的评价标准来左右自己评价标准的行为,不会使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竞赛游戏的乐趣。所以,只有通过家园携手这种模式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提升与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相信会促使他们迈开大步步向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体育活动;规则意识;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8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的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而幼儿园较为重视对幼儿规则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后者才是影响幼儿一生的关键。在体育活动中,老师们有时往往注重幼儿的规则行为,常常以条条框框的规则标准来评价与裁判幼儿的行为,而真正的忽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长此以往会使幼儿误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而不利于自己,于是他们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犯规行为,这一点在体育活动中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总是以别人的评价标准来左右自己评价标准的行为,不会使幼儿真正的体验到体育竞赛游戏的乐趣。
大班幼儿虽然有合作意识,但是合作能力和合作方式还有欠缺,社会性发展相对较弱,又或者说他们对自我意识仍处于比较强的位置,对于同伴的感受和同伴的处境,同情多过于伸手帮助。例如:体育活动过程中,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多数会向教师寻求帮助,而身边其他的伙伴发现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后,也没有主动去帮助协调的意识,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发展心理学家海和罗斯发现,婴幼儿之间的冲突包含着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与以后各年龄阶段中幼儿之间发生的攻击性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幼儿在冲突中不仅关心空间和物品问题,而且还会因同伴的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而发生争吵,这与大龄幼儿争吵的内容是相似的。
近来多数的研究者强调了幼儿早期冲突的社会性,认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有效地发动和终止相互攻击,而且这些经验还为幼儿提供了有关社会秩序的信息。当然,幼儿的年龄阶段这个内在因素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的外在因素,制约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原因,我觉得还有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原因,现在高楼大厦平地起,不仅仅是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用厚厚的水泥墙阻隔了孩子们串门的机会,所以很多的幼儿过多接触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只有在幼儿园才能更多的接触到伙伴,再者就是现在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多的保护促使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分享,不会交往,这样就会制约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机会。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为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别怕“吃亏”。作为家长来说都怕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吃亏”,所以当孩子受委屈或者受排挤时,家长就会主动站出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恰恰起到了反效果。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也要明白孩子在交往中遇到些困难、挫折都是必要的,让孩子适当的吃点"苦头"是有益的。当孩子遇到交往的困难时,家长应该积极正面的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与同伴分享游戏中的乐趣,如果交往中遇到矛盾和困难,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尝试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给与孩子交往的勇气与信心。
(二)注意言行。在从事幼教事业十多年中,有时不难听到家长跟我抱怨:“我们孩子不会说脏话,今天居然在家里说脏话,是不是在幼儿园学的?”随后转身接电话时,嘴巴里的脏话口头语连篇。其实,在平日的观察中有个别幼儿上课脱鞋、区域活动中还用玩具搭成麻将的样子,嘴巴里还说:“糊了,糊了。”相信这些行为,可不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所以说,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谈举止会成为幼儿效仿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学会家长的待人接物方式。因此,家长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为儿童做出典范,最忌讳的在幼儿面前说一套,真正自己做时又是另一套。
(三)培养好品质。良好品质不仅是幼儿成长时的关键,也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拥有良好的品质的幼儿才会做到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做事不存有功利心。相反,一个拥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个人能力再强,人际关系也不会长久融洽。因此,家长要抓好幼儿品质、品德的培养,教育孩子忠于友谊,宽宏待人,善于与他人分担忧愁和分享快乐。
研究表明,在儿童阶段的社会性交往中,同伴交往是他们最需要的一种交往方式。伴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与其他同龄或不同龄孩子的交往会持续增多,反而与成年人的交往将逐渐减少。所以,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提升与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相信会促使他们迈开大步步向成功的人生。
摘要:
在体育活动中,老师们有时往往注重幼儿的规则行为,常常以条条框框的规则标准来评价与裁判幼儿的行为,而真正的忽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长此以往会使幼儿误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而不利于自己,于是他们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犯规行为,这一点在体育活动中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总是以别人的评价标准来左右自己评价标准的行为,不会使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竞赛游戏的乐趣。所以,只有通过家园携手这种模式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提升与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相信会促使他们迈开大步步向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体育活动;规则意识;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8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的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而幼儿园较为重视对幼儿规则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后者才是影响幼儿一生的关键。在体育活动中,老师们有时往往注重幼儿的规则行为,常常以条条框框的规则标准来评价与裁判幼儿的行为,而真正的忽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长此以往会使幼儿误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而不利于自己,于是他们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犯规行为,这一点在体育活动中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总是以别人的评价标准来左右自己评价标准的行为,不会使幼儿真正的体验到体育竞赛游戏的乐趣。
大班幼儿虽然有合作意识,但是合作能力和合作方式还有欠缺,社会性发展相对较弱,又或者说他们对自我意识仍处于比较强的位置,对于同伴的感受和同伴的处境,同情多过于伸手帮助。例如:体育活动过程中,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多数会向教师寻求帮助,而身边其他的伙伴发现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后,也没有主动去帮助协调的意识,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发展心理学家海和罗斯发现,婴幼儿之间的冲突包含着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与以后各年龄阶段中幼儿之间发生的攻击性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幼儿在冲突中不仅关心空间和物品问题,而且还会因同伴的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而发生争吵,这与大龄幼儿争吵的内容是相似的。
近来多数的研究者强调了幼儿早期冲突的社会性,认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有效地发动和终止相互攻击,而且这些经验还为幼儿提供了有关社会秩序的信息。当然,幼儿的年龄阶段这个内在因素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的外在因素,制约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原因,我觉得还有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原因,现在高楼大厦平地起,不仅仅是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用厚厚的水泥墙阻隔了孩子们串门的机会,所以很多的幼儿过多接触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只有在幼儿园才能更多的接触到伙伴,再者就是现在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多的保护促使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分享,不会交往,这样就会制约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机会。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为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别怕“吃亏”。作为家长来说都怕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吃亏”,所以当孩子受委屈或者受排挤时,家长就会主动站出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恰恰起到了反效果。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也要明白孩子在交往中遇到些困难、挫折都是必要的,让孩子适当的吃点"苦头"是有益的。当孩子遇到交往的困难时,家长应该积极正面的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与同伴分享游戏中的乐趣,如果交往中遇到矛盾和困难,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尝试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给与孩子交往的勇气与信心。
(二)注意言行。在从事幼教事业十多年中,有时不难听到家长跟我抱怨:“我们孩子不会说脏话,今天居然在家里说脏话,是不是在幼儿园学的?”随后转身接电话时,嘴巴里的脏话口头语连篇。其实,在平日的观察中有个别幼儿上课脱鞋、区域活动中还用玩具搭成麻将的样子,嘴巴里还说:“糊了,糊了。”相信这些行为,可不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所以说,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谈举止会成为幼儿效仿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学会家长的待人接物方式。因此,家长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为儿童做出典范,最忌讳的在幼儿面前说一套,真正自己做时又是另一套。
(三)培养好品质。良好品质不仅是幼儿成长时的关键,也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拥有良好的品质的幼儿才会做到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做事不存有功利心。相反,一个拥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个人能力再强,人际关系也不会长久融洽。因此,家长要抓好幼儿品质、品德的培养,教育孩子忠于友谊,宽宏待人,善于与他人分担忧愁和分享快乐。
研究表明,在儿童阶段的社会性交往中,同伴交往是他们最需要的一种交往方式。伴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与其他同龄或不同龄孩子的交往会持续增多,反而与成年人的交往将逐渐减少。所以,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提升与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相信会促使他们迈开大步步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