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改革传统园本教研形式,管理层的研究视角应由“注重培训”转向“注重支持”。本文从一次颇富实效的思辨式园本教研的组织管理切入,通过记述“选研点”“导研案”“研修组”三环节组织过程的支持行为,试图探索新型园本教研模式建构中管理层支持理念与支持策略的转变。
关键词 园本教研;管理;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40-04
一、研究背景
参加了一次区域层面的中小学“以学定教”理念贯彻下的课改范式现场会,震撼于备教案变为备导学案,由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小组讨论建构课堂,这勾起了作为幼儿园业务管理者的心结,以往园本教研的冰冷感浮现上来,沉默、埋头、或说些套话、空话……虽然出发点是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问题总在现象背后,进一步思考整个园本教研前后,我们发现:
第一,从培训形式看,明显存在着“重听轻议”问题。很多时候常是管理层“一言堂”,一说到底;教师们只按照管理层意图执行;也有不定时邀请专家讲座,然而最主要的形式仍是“满堂灌”,教师们也常常是听着激动而难以行动,无法把新理念落实于实践。
第二,从专业成长看,“重教轻思”“会说不作”问题仍明显存在。从我园持续两周的蹲点观察反馈发现,教师大多时间忙于备课、布置环境、带班与家长工作,对于观察孩子与反思活动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或者形有实无的“样子货”。而且有时看似某老师说得出“道道”来,可看她的教育实践并没有跟进,可见会说不一定会做。
第三,从管理现状看,幼儿园管理层有一种“无处着力”的无奈与痛苦。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想打造学习型团队,似乎只有喊口号,纸上谈,悬空而无处着地,苦乏载体。
要改变上述现象,首要的是要转变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并以新型园本教研模式建构为载体进行研究。本学期的一次思辨式教研,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二、操作过程
(一)选研点:聚焦人人切身遭遇过的问题
选研点就是要征集筛选合适的教研主题。该主题要“从教师中来,回到教师中去”,是人人经常遭遇却不得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业务管理者,应学做“渔夫”,撒网捕鱼——围绕课堂,让教师人人自荐存在问题,也考察老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感。
案例1:选研点
幼儿园前一周刚刚开展了10位老教师上的经典蒙学公开课(经典蒙学是我园具有十年研究历程的园本课程),活动前告之老师,围绕本次活动,向大家征集教研选题——用“问题情景再现”与“提出疑问疑惑”的形式提供教学问题。结果业务包中共收到不同类选题11个。管理层作了如下反馈贴在公布栏:本次思辩式教研共收到选题11个,涉及教具运用、教学环节增删、教师示范、幼儿诵读、课件运用、句意理解等问题。当然,思辩式教研的选题只能是一个。综合众选题,本次思辩式教研的选题是——经典阅读课堂是要依赖课件还是不要依赖课件?
显然,“鱼”有了,此“鱼”即“研点”,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教师面对“是……还是……”,处理起来会陷入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的两难境地——这正是一个契机,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人人都将遭遇的问题。根据思辩式教研组织方式,管理层开始出炉导研案。
(二)导研案:集结人的分工与事的分派
“导研案”是一个媒介,是为了组织开展园本教研而事先策划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可以让教师们明确下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标、形式、具体内容、教研流程,当然还有时间、地点、主持人等信息;而作为教师,从“导研案”中获取信息后,可以事先作思考与资料上的准备。可见,设计“导研案”必须具备基本的活动要求就是明确“研什么”“怎么研”两个关键点。
从导研案看,聚焦了要研讨的问题,详细陈明了活动流程,明确了时间安排,既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区块,又有合力合作的客观需要。至于具体组内分工,由组长牵头,组员自荐与他荐相结合。
(三)研修组:研讨前置支持跟进
根据导研案要求,我们把教师分成两个思辨研修小组,各组四位骨干教师、四位新教师,力量相对均衡。而研讨前的重心落在两个研修小组内,各小组要完成四项内容:第一是人员分工,有一、二、四辩的辩手,有模拟执教者,自由辩论发问者。第二是材料准备,有辩手的发言材料,有模拟教学内容,有自由辩论时发问问题的预设。第三是物件准备,有演示用的展板、PPT,正反方台签以及每人统一的胸牌等。第四是安排集中商讨时间。这四方面,都要在正式开展思辨之前在小组内完成,缺一不可。为保证小组内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管理层予以多个层面的支持。
1 “一单式”:管理层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我们设计了《思辩式教研材料准备记录单》,根据导研案思辨流程,记录单分成“支持该立场的论据”与“支持该立场的处理方法或策略”,格式统一,每组8人,人手一份,小组内研讨前先思考记录好。接着,集中研讨时,设计了《思辨式研修组内研讨过程记录单》,要求组内副组长记录发言要点。
2 “二点拨”:管理层予以辩论内容指导上的支持。指导的隐性跟进,目的是既放权又要保证实效。我们在指导上做到两点:第一,研讨现场旁听。每次组内研讨。管理层都会进到组内,但作旁听者,最主要是倾听研讨思路是否到点到位。比如,当正方组讨论时认为“依赖课件就是每个环节都用上课件”时,管理层点道:“难道课件运用越多越好吗?过度依赖课件就是滥用课件。这层意思你们是否考虑过?”而反方组讨论时认为“不依赖课件就是一点都不用课件”,管理层的点拨是“不依赖课件等于放弃课件吗?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前提下,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课件呢?”插入如此问题,在引发大家思考后,嘎然而止,见好就收,把话语权还给老师,把领导权还给组长。第二,点面结合指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导研案解读,对有疑惑者进行个别交流,对正、副组长就辩题的辨证理解作进一步引导;对一、二、四辩的材料提出疑义,提供修改意见。
3 “三并重”:管理层予以人员责权平衡的支撑。在思辨式园本教研中,教研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对人的分层管理,我们主要把握“三并重”。第一是核心人物重管。抓两个组长,组内大小事物都由她们定夺,但管理层可以就鼓舞信心、能力锻炼、策略授意,工作进度以及组内人员状态、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第二是教师心态重观。教师的心态无非有两种,一是有意思有趣的事情喜欢做,二是不与其他工作重叠的事情也愿意做,否则,肯定会有抱怨。因此,管理层在布置一周工作时能错时安排,同时不忘引导,“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突出这样的教研对教师表达合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此外,从教师QQ签名以及聊天中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第三是教师精神重鼓舞。即精神鼓励与物质惠心并重,让老师们感受到管理层的关心。 4 “四指定”:管理层抓纪律建设予以支持。业务管理层在周前例会上会提出纪律上的“四指定”要求: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事情,指定材料准备,放下手头的公事私事,投入到研讨中,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之后,在小组研讨时,管理层以旁听身份跟进,了解实情。再之后,在例会上先大力肯定研讨的实效,再点出存在问题,后提出改进要求;会后对参与消极的人员进行个别交流。由此,无论从研讨氛围与研讨质量上都作了管理与指导上的铺垫。
案例3:园内新闻(节选)——思辨式教研现场会
2011年9月28日中午12:50,我园综合活动室内气氛异常热闹,这里正在开展思辨式教研活动。大家围绕“经典阅读课堂要依赖课件还是不要依赖课件”展开热烈的辩论。其辨题紧贴课堂教学,给教师们一个广阔的“对话”空间。
随着主持人李老师用简洁有力的话语,比赛开始了,随即正反方一辩简明阐述,字字坚定,表明立场,陈述自己一方的论据。紧接着双方教师演绎教学片段并讲述处理方法,呈现教学中的支持性策略。最精彩的是自由辩论,将整场辩论赛推向了高潮。双方争锋相对,对问题的回答精简而一针见血,言语中透着一股热情、一股激情,使原本略显拘谨的辩论赛顿时充满了活力;在唇枪舌战中,流淌着机敏与智慧,把团队合作与辩论氛围烘托得十分浓郁,令观摩的教师和主席团叹为观止。最后双方四辩为自己的观点做总结性陈述,反方用一连串的反问后,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阐述:“经典阅读课堂中教师不要依赖课件不等于不用课件,而是要合理运用课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方陈述:“教师依赖课件不能过度、过滥,应该摈弃‘拿来主义’,应将课件资源再创造,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双方观点鲜明,言词犀利,为自己一方做最后努力。至此思辨式教研圆满结束,主席团做了精彩点评……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园本教研的内涵,它是教师与课程的对话,通过与自身的对话,与专家的对话,与幼儿的对话,形成一种“对话文化”。教师们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更需要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三、感悟提升
思辩式教研成功结束了,成功在哪,为什么会成功,这中间管理层支持理念与支持策略的根本性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三研”架构基本模式,新理念撬动园本教研改革
在“以教师为本”的教研理念下,我园积极建构新型园本教研模式,充分运用选研点、导研案、研修组来架构教研关键三要素(简称“三研”)。而其中管理层观念的更新与行为的跟进是关键。
1 “选研点”的方式表明管理层由关注自身关注点转变到支持教师关注点。关注点的转移,即表明园本教研以管理层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一观念的转变。把视角转向一线教师,向教师征集所要研究的问题,再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这种转变体现出园本教研把教师作为主体,解决来自教师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与困惑这一宗旨。
2 “导研案”的精心设计表明管理层由研究教授教师研讨内容转变到研究教师的研究行为。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层更多研究的是教授教师研讨的内容,而“导研案”体现的更多的是引导教师为解决问题而如何作研究,并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在设计“导研案”时还灵活选择不同教研方式。比如案例式教研比较适合一课多磨、个体跟踪研究等问题。此外还有论坛式教研、拓展式教研、互动式教研等形式。
3 “研修组”的组建表明管理层由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支持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上和操作上的变化,更是观念、管理和幼儿园文化的变化——倡导一种对话与分享的教研文化。教师们广开言路,在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中,获取共同的价值观。管理层则以较高的专业引领带领教师们在共同的目标下自觉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去。
(二)厘清“三者”关系,重在管理层重构支持策略
在“教师”“教研”“管理层”这三者关系中,教师是主体,教研是平台,管理层是支持者。教师在管理层支持下,在教研这个平台上产生自己的研究行为,去解决自身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教研的过程。
1 管理层变讲授者为倾听者,变检查者为挖掘者。过去教师是单向倾听者、被检查者。现在作为倾听者、挖掘者的管理层需要了解教师真实的想法与困惑,需要了解教师所组织的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思路,需要了解教师如何评价她们自己所组织的活动。在了解的基础上,管理层才能尊重教师原有经验,引导教师挖掘她们自身行为的闪光点,进而与教师们一起共同挖掘某些教育行为背后的原因等,作出高效的支持性行为。
2 管理层变评价者为置疑者,变要求者为建议者。当管理层既要坚守教育核心价值观又要给教师自主研究的空间时,用置疑与建议是非常有效的。置疑让教师学会反思,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教师自己发现问题,以疑促思,学会自主深入地反思,形成清晰的思路。而将要求变为尝试的建议时,教师感受到的是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进而增强自主感,为愿意进行新的尝试提供良好的心理前提。
关键词 园本教研;管理;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40-04
一、研究背景
参加了一次区域层面的中小学“以学定教”理念贯彻下的课改范式现场会,震撼于备教案变为备导学案,由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小组讨论建构课堂,这勾起了作为幼儿园业务管理者的心结,以往园本教研的冰冷感浮现上来,沉默、埋头、或说些套话、空话……虽然出发点是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问题总在现象背后,进一步思考整个园本教研前后,我们发现:
第一,从培训形式看,明显存在着“重听轻议”问题。很多时候常是管理层“一言堂”,一说到底;教师们只按照管理层意图执行;也有不定时邀请专家讲座,然而最主要的形式仍是“满堂灌”,教师们也常常是听着激动而难以行动,无法把新理念落实于实践。
第二,从专业成长看,“重教轻思”“会说不作”问题仍明显存在。从我园持续两周的蹲点观察反馈发现,教师大多时间忙于备课、布置环境、带班与家长工作,对于观察孩子与反思活动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或者形有实无的“样子货”。而且有时看似某老师说得出“道道”来,可看她的教育实践并没有跟进,可见会说不一定会做。
第三,从管理现状看,幼儿园管理层有一种“无处着力”的无奈与痛苦。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想打造学习型团队,似乎只有喊口号,纸上谈,悬空而无处着地,苦乏载体。
要改变上述现象,首要的是要转变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并以新型园本教研模式建构为载体进行研究。本学期的一次思辨式教研,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二、操作过程
(一)选研点:聚焦人人切身遭遇过的问题
选研点就是要征集筛选合适的教研主题。该主题要“从教师中来,回到教师中去”,是人人经常遭遇却不得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业务管理者,应学做“渔夫”,撒网捕鱼——围绕课堂,让教师人人自荐存在问题,也考察老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感。
案例1:选研点
幼儿园前一周刚刚开展了10位老教师上的经典蒙学公开课(经典蒙学是我园具有十年研究历程的园本课程),活动前告之老师,围绕本次活动,向大家征集教研选题——用“问题情景再现”与“提出疑问疑惑”的形式提供教学问题。结果业务包中共收到不同类选题11个。管理层作了如下反馈贴在公布栏:本次思辩式教研共收到选题11个,涉及教具运用、教学环节增删、教师示范、幼儿诵读、课件运用、句意理解等问题。当然,思辩式教研的选题只能是一个。综合众选题,本次思辩式教研的选题是——经典阅读课堂是要依赖课件还是不要依赖课件?
显然,“鱼”有了,此“鱼”即“研点”,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教师面对“是……还是……”,处理起来会陷入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的两难境地——这正是一个契机,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人人都将遭遇的问题。根据思辩式教研组织方式,管理层开始出炉导研案。
(二)导研案:集结人的分工与事的分派
“导研案”是一个媒介,是为了组织开展园本教研而事先策划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可以让教师们明确下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标、形式、具体内容、教研流程,当然还有时间、地点、主持人等信息;而作为教师,从“导研案”中获取信息后,可以事先作思考与资料上的准备。可见,设计“导研案”必须具备基本的活动要求就是明确“研什么”“怎么研”两个关键点。
从导研案看,聚焦了要研讨的问题,详细陈明了活动流程,明确了时间安排,既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区块,又有合力合作的客观需要。至于具体组内分工,由组长牵头,组员自荐与他荐相结合。
(三)研修组:研讨前置支持跟进
根据导研案要求,我们把教师分成两个思辨研修小组,各组四位骨干教师、四位新教师,力量相对均衡。而研讨前的重心落在两个研修小组内,各小组要完成四项内容:第一是人员分工,有一、二、四辩的辩手,有模拟执教者,自由辩论发问者。第二是材料准备,有辩手的发言材料,有模拟教学内容,有自由辩论时发问问题的预设。第三是物件准备,有演示用的展板、PPT,正反方台签以及每人统一的胸牌等。第四是安排集中商讨时间。这四方面,都要在正式开展思辨之前在小组内完成,缺一不可。为保证小组内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管理层予以多个层面的支持。
1 “一单式”:管理层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我们设计了《思辩式教研材料准备记录单》,根据导研案思辨流程,记录单分成“支持该立场的论据”与“支持该立场的处理方法或策略”,格式统一,每组8人,人手一份,小组内研讨前先思考记录好。接着,集中研讨时,设计了《思辨式研修组内研讨过程记录单》,要求组内副组长记录发言要点。
2 “二点拨”:管理层予以辩论内容指导上的支持。指导的隐性跟进,目的是既放权又要保证实效。我们在指导上做到两点:第一,研讨现场旁听。每次组内研讨。管理层都会进到组内,但作旁听者,最主要是倾听研讨思路是否到点到位。比如,当正方组讨论时认为“依赖课件就是每个环节都用上课件”时,管理层点道:“难道课件运用越多越好吗?过度依赖课件就是滥用课件。这层意思你们是否考虑过?”而反方组讨论时认为“不依赖课件就是一点都不用课件”,管理层的点拨是“不依赖课件等于放弃课件吗?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前提下,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课件呢?”插入如此问题,在引发大家思考后,嘎然而止,见好就收,把话语权还给老师,把领导权还给组长。第二,点面结合指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导研案解读,对有疑惑者进行个别交流,对正、副组长就辩题的辨证理解作进一步引导;对一、二、四辩的材料提出疑义,提供修改意见。
3 “三并重”:管理层予以人员责权平衡的支撑。在思辨式园本教研中,教研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对人的分层管理,我们主要把握“三并重”。第一是核心人物重管。抓两个组长,组内大小事物都由她们定夺,但管理层可以就鼓舞信心、能力锻炼、策略授意,工作进度以及组内人员状态、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第二是教师心态重观。教师的心态无非有两种,一是有意思有趣的事情喜欢做,二是不与其他工作重叠的事情也愿意做,否则,肯定会有抱怨。因此,管理层在布置一周工作时能错时安排,同时不忘引导,“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突出这样的教研对教师表达合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此外,从教师QQ签名以及聊天中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第三是教师精神重鼓舞。即精神鼓励与物质惠心并重,让老师们感受到管理层的关心。 4 “四指定”:管理层抓纪律建设予以支持。业务管理层在周前例会上会提出纪律上的“四指定”要求: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事情,指定材料准备,放下手头的公事私事,投入到研讨中,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之后,在小组研讨时,管理层以旁听身份跟进,了解实情。再之后,在例会上先大力肯定研讨的实效,再点出存在问题,后提出改进要求;会后对参与消极的人员进行个别交流。由此,无论从研讨氛围与研讨质量上都作了管理与指导上的铺垫。
案例3:园内新闻(节选)——思辨式教研现场会
2011年9月28日中午12:50,我园综合活动室内气氛异常热闹,这里正在开展思辨式教研活动。大家围绕“经典阅读课堂要依赖课件还是不要依赖课件”展开热烈的辩论。其辨题紧贴课堂教学,给教师们一个广阔的“对话”空间。
随着主持人李老师用简洁有力的话语,比赛开始了,随即正反方一辩简明阐述,字字坚定,表明立场,陈述自己一方的论据。紧接着双方教师演绎教学片段并讲述处理方法,呈现教学中的支持性策略。最精彩的是自由辩论,将整场辩论赛推向了高潮。双方争锋相对,对问题的回答精简而一针见血,言语中透着一股热情、一股激情,使原本略显拘谨的辩论赛顿时充满了活力;在唇枪舌战中,流淌着机敏与智慧,把团队合作与辩论氛围烘托得十分浓郁,令观摩的教师和主席团叹为观止。最后双方四辩为自己的观点做总结性陈述,反方用一连串的反问后,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阐述:“经典阅读课堂中教师不要依赖课件不等于不用课件,而是要合理运用课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方陈述:“教师依赖课件不能过度、过滥,应该摈弃‘拿来主义’,应将课件资源再创造,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双方观点鲜明,言词犀利,为自己一方做最后努力。至此思辨式教研圆满结束,主席团做了精彩点评……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园本教研的内涵,它是教师与课程的对话,通过与自身的对话,与专家的对话,与幼儿的对话,形成一种“对话文化”。教师们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更需要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三、感悟提升
思辩式教研成功结束了,成功在哪,为什么会成功,这中间管理层支持理念与支持策略的根本性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三研”架构基本模式,新理念撬动园本教研改革
在“以教师为本”的教研理念下,我园积极建构新型园本教研模式,充分运用选研点、导研案、研修组来架构教研关键三要素(简称“三研”)。而其中管理层观念的更新与行为的跟进是关键。
1 “选研点”的方式表明管理层由关注自身关注点转变到支持教师关注点。关注点的转移,即表明园本教研以管理层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一观念的转变。把视角转向一线教师,向教师征集所要研究的问题,再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这种转变体现出园本教研把教师作为主体,解决来自教师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与困惑这一宗旨。
2 “导研案”的精心设计表明管理层由研究教授教师研讨内容转变到研究教师的研究行为。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层更多研究的是教授教师研讨的内容,而“导研案”体现的更多的是引导教师为解决问题而如何作研究,并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在设计“导研案”时还灵活选择不同教研方式。比如案例式教研比较适合一课多磨、个体跟踪研究等问题。此外还有论坛式教研、拓展式教研、互动式教研等形式。
3 “研修组”的组建表明管理层由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支持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上和操作上的变化,更是观念、管理和幼儿园文化的变化——倡导一种对话与分享的教研文化。教师们广开言路,在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中,获取共同的价值观。管理层则以较高的专业引领带领教师们在共同的目标下自觉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去。
(二)厘清“三者”关系,重在管理层重构支持策略
在“教师”“教研”“管理层”这三者关系中,教师是主体,教研是平台,管理层是支持者。教师在管理层支持下,在教研这个平台上产生自己的研究行为,去解决自身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教研的过程。
1 管理层变讲授者为倾听者,变检查者为挖掘者。过去教师是单向倾听者、被检查者。现在作为倾听者、挖掘者的管理层需要了解教师真实的想法与困惑,需要了解教师所组织的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思路,需要了解教师如何评价她们自己所组织的活动。在了解的基础上,管理层才能尊重教师原有经验,引导教师挖掘她们自身行为的闪光点,进而与教师们一起共同挖掘某些教育行为背后的原因等,作出高效的支持性行为。
2 管理层变评价者为置疑者,变要求者为建议者。当管理层既要坚守教育核心价值观又要给教师自主研究的空间时,用置疑与建议是非常有效的。置疑让教师学会反思,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教师自己发现问题,以疑促思,学会自主深入地反思,形成清晰的思路。而将要求变为尝试的建议时,教师感受到的是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进而增强自主感,为愿意进行新的尝试提供良好的心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