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总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目的和意义因材施教习题课教学
  
  一、明确《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激发起学习兴趣,才能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确《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高等数学》是许多领域极为重要的基本工具。
  教师对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应有全面的认识。从狭义上看,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许多后续课程中的有关内容提供服务,但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高等数学》中所提供的数学知识,还应当成为应用的工具和研究的工具。工学院的毕业生将有相当数量直接进入企事业基层单位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或从事工业、建筑等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它们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机会和条件。此外,面临着如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将选择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领域,而充分的数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相当的数学应用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等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等数学》具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三)《高等数学》具有一定的美学教育功能。
  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表现出的和谐、均匀、完备和巧妙是美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讲授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展现给学生巧妙的思路,优美的公式,行云流水般的推导,不时地穿插一些数学大师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勤奋求知,刻苦钻研。
  
  二、注重因材施教
  
  我国高校招生数量逐年上升,这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同时带来的是高校生源质量的下滑。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一)实施分层教学。
  《高等数学》是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其教学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乃至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故其教学效果历来备受关注。因为《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以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学习主动性低,导致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有限,使得数学的教学很难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目前《高等数学》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尽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程的立体感和知识的覆盖面,但仍不能改变学生整体的根本状况。为了确保《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变过去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实用性强的分层教学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有区别地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的专业施教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发挥更大、更有利的辅助作用。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工学院为社会培养的大多是应用型人才,各个专业领域跨度很大,有建筑的、工程的、经济的、外语的等,每个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根据学生所属的专业方向与实际的入学基础,确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大纲是可行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数学》的课时在不断地删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授课内容和基本要求,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精要地授课,抓住核心部分,淡化或删减不必要的旁支余蔓,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对于核心部分的内容,教师应不仅要求学生学精、学透,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使用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了解学生的专业课中对数学的要求,结合与专业课息息相关的具体的典型例题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力,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分析解决一些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以后无论是专业课的学习还是工作考研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开展第二课堂。
  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空间,适度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重视习题课教学
  
  习题课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单元性的综合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运用和深化,教师借此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高等数学》的总学时越来越少,面对新情况,教师对习题课从设置到取材再到课堂教学的形式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重视并认真做好单元小结。
  习题课一般安排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可以先对该单元的内容作一小结。通过小结,学生会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时予以补救。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和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索答案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驱动下,学生会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在:在问题求解前要尽可能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从多方面探求原因,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其最好的解答方法;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上,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适当增加难度,增加考研相关内容。
  面对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对工作对知识学历的更高要求,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考研,如今考研已成为大势所趋。毕业生多是两手准备:一方面找工作,一方面准备考研。这时他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是不充足的,那么对于考研的准备,大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一时把基础掌握牢固了,考研准备时就轻松容易得多。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如课堂上,基础知识本来就很多,增加拓展内容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只有在习题课时适当地增加相关内容。选好典型例题是习题课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典型例题的选择有不同的标准和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为了加强学生的“三基”,教师可适当选一些是非判断题、简单的计算题和证明题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和解题能力,教师可选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计算题、证明题和综合题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考研能力,则可选一些历年的考研题目,让学生慢慢地了解考研,掌握考研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还要注意繁简适中,难易搭配。
  《高等数学》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提高和改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积极思考、探索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尽力。
  
  参考文献:
  [1]韩流.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8-80.
  [2]赵瑜.论高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J].职业教育,2009,7:171.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就无线电通信技术——蓝牙的起源、简介和应用作了介绍。  关键词: 无线电通信蓝牙技术起源简介应用    无线电通信技术与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传统的传输线有长度的限制,对设备摆放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传输线太短,设备就不能离电脑太远;传输线太长,又得东缠西绕,麻烦且不美观。无线通信不采用传统电缆线,但就提供传
学习外语,其主要目标就是能与不同语种的活生生的人进行交往。听,作为人类言语交流的一种关键要素,在信息激增、全球交互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日语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对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听力确实更是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难关,相对于英语而言,国内更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学生主要依靠课堂上的机会进行练习,按照每周20课时来看,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为此,寻找有效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它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实施意义,同时提供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
摘要: 《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在战后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分析了《斜阳》中的主人公和子在身份及文化认同上的转型过程,来考察这部作品的神髓,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太宰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希望寄托在和子身上,指出只有积极地去革命,彻底地摆脱旧的道德模式,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 《斜阳》和子身份认同革命    《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1909—1948)晚期的代表作,发表于1947
摘要: 本文在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6 2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概要阐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着重分析了传统课程模式下第一堂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说明该设計如何体现上述的6 2原则。  关键词: 职业教育能力测评教学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摘要: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小说情节开展要合乎情理,令人可信,就要周全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因素。《我的叔叔于勒》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在诸多细节方面作了必要交代,铺演情节具有合理性,令人可信,值得探究。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合理铺演    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情节跌宕变化,既让人出乎意料,发人思考,留下想象空间,又合乎情理,符合故事情节发展规律与人物性
摘 要: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法,运用得当,妙不可言。《荷花淀》的突出特点之一就在于细节描写耐人寻味。本文对《荷花淀》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荷花淀》 细节 赏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摘 要: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教育以及整个教育发展的好坏。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还是以行政化管理为主,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本文以人性假设理论中“以人为本”管理观作为依据,分析了在学校教师管理中进行人本化管理的前提要素,以及管理者应当如何从内部观念和外部环境为人本化管理制度提供适于发展的条件。  关键词:教师管理 人性假设 人本管理 校长    学校管理是联系学校内
摘要: 本文通过关于三道有关以三聚氰胺为背景的习题的分析,简要说明化学习题编制时应遵循的时代性、情景性、应用性、开放性等原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文化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对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探索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傳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回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传承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