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备教手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为一体的。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备课记】
   一、教学理念的确立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尤为重要。何谓“立德”?树立德业,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何谓“树人”?培养人才,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如何“立德树人”?简单地说教一定无法实现,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语文是培养人的最好方式,作品背后一定是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以“学科育人”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
   二、用“助学系统”确定教学目标
   《春》既是朱自清先生经典散文名篇,结构严谨,语言细腻,绘景细致丰富,富有真情实感;又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知、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由形象思维到领悟内涵的能力。
   部编本教材的编写和解读更加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关注到它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要从单元整体目标的角度确定。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思想和精神品格。
   学习这些经典诗文,增加学生语言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培养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感受是基础,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景物描写,进而理解景物描写背后的深意,再进行评析。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和个体认知,并将个体认知引导到规范化方向。
   培养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入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文学作品的朗读变为美读。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注意朗读的仪态,要自然大方,不可屈身弓背。
   培养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要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加强对优美的文学语言语感的培养,由阅读进而吸收借鉴课文的精彩语言,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2.明确《春》的教学目标
   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三、精细研读文本
   语文教学,是在对语言的学习、理解、品味、欣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
   本文写的是作为季节的春天。写春天到来时最富有特点的新鲜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以优美细腻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充满浓烈的情感,表达对春天、对生命、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写出了春天到来的进程。开始时,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接着,万物开始蓬勃生长,山朗润,水涨起……一派生机;随之而来的是春天季节里的人们,更有朝气,在美好中嬉戏、休憩、劳作、生活。这些描写时时处处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珍视、敬畏和赞美。
   “盼望着,盼望着”作者只用六个字、两个词、一种修辞手法,就将渴望春天到来时的热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果然不辜负用心有情之人,迈着轻盈的脚步翩然而至。在作者笔下,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心心念念盼望着的通情达理的久违的伙伴。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更打通了景与人的关联通道。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依然衔接第一段中以写伙伴的文字来写春天,“睡醒”“张开了眼”形象地描写了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欣欣然”准确传神地表现一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又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万物因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朗润”“涨”“红”是描摹,分别描绘出山、水、太阳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以人的情态写融融春日的景象,这种温暖中满满的都是温馨,愉悦之情洋溢全文。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是绝妙之笔,既表现了草儿调皮、可爱的情态,更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草儿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面对此情此景人的活动,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因为是“嫩嫩的”“绿绿的”,所以才有“坐”下去的欲望,坐下去才发现,接触面积微不足道;于是才有了下一个动作的发生,躺下去依然无法表达内心深处对这样美好大自然厚爱的回馈之情,于是竟然用“打滚”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两”从数量上限制,既能把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充分,又不至于因过分而失去做人的尊严,唯有喜爱到无以言表的程度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赛跑”“捉迷藏”又是集体行为,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表现出感情的普遍性。“嫩”“绿”是最初的视觉感受,而“轻悄悄”“軟绵绵”是在一系列触觉感受之后的结论。此时此刻,人与景已经完美融合,由最初的盼望之情转变为欣喜之情。此段不仅能够体悟借景抒情,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个句子,每一句都与上一句构成因果关系,逻辑性极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写景层次既丰富又清晰,从“树上”到“花下”再到“遍地”;对花的描写,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正面与侧面的结合;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顶真、反复、通感的修辞手法,尽写春花竞相开放的繁荣景象,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引人遐思,令人陶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作者把空灵的春风写得有形、有情、有味、有声,活灵活现。“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触觉正面写风的特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触觉侧面写春风的温暖、柔和,把无形的风变得有形有情;“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儿的香”通过嗅觉侧面写风的芬芳;“唱”“应和”“响”通过听觉侧面写风的欢愉,是风在欢愉吗?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描写春雨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像牛毛”表现雨的多、细、密、柔、短、小的特点;“像花针”表现雨的细、小、闪亮的特点;“像细丝”表现雨的细、柔、轻、滑的特点;“斜织”“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而小;“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洁净而油润,“黄晕的光”写出春雨的宁静而柔和。乡间,小路上、石桥边慢慢走着的行人与披着蓑戴着笠的农民最是入画的美景,正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样的文字,使人内心妥帖安稳。文章也由前半部分的欣喜欢愉之美转而为宁静祥和之美。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是对前四个段落中“人”的总括,体现出春早人勤;“赶趟儿”与春花图照应,写出人们在这个季节的热闹情景;“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写出早春时节,人所透露出的勃勃生机;“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引用谚语,与“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写春天给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全段分为人的动作和心理两个部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由前四段的写景转而写人,内容和描写角度都有所变化,也是由自然生活到社会生活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热爱的感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段将比喻和拟人完美融合使用,赞美春天的新、美、力,表现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它所包含的无限美好的希望。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个结尾新颖奇崛,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三个形象的比喻,渐次递进,气势迭起,有力地收束全文。对春天的感情,由喜欢到赞美,由感性到理性,由个人爱好上升到社会寓意。
   这五幅图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巧的比喻、生动的拟人、有力的排比、众多的反复、巧妙的照应、优美的描摹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明朗欢快、安静祥和;草、花、风、雨、人完美结合,字里行间,给人以温暖、欢愉、安稳、宁静、平和、希望……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怎能不让人喜爱、珍视、敬畏、赞美呢?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一切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者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景”是载体,“情”是核心,“景”只是为“情”服务的。景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客观载体,本身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所以,作者的借景抒情之笔均是内心中已经孕育了很久的特定情感,当其碰到某种与这种情感相融合的景物时,作者就会把内心的这种特定情感附着在这类客观景物之上,借助于它们的外形,赋其神韵,从而达到表达的目的。
   【实教记】
   一、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认读文中生字生词,尤其是生动叠词。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谈谈对课文的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教师小结。
   3.再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想想春天美在哪里,并用“春天美在
其他文献
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本布局、内容组合方式、内容选材等准确地把握单元编写的意图、梳理文章结构形成语文知识网络体系,将课本内容融会贯通,从而能更好地掌握单元学习
由路面平整度能量谱密度函数得到桥面平整度不规则形状沿纵向分布函数,分析不同等级桥面平整度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车辆振动的影响.提出一种车-桥振动简化计算方法,该方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高效的对话教学就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实现人的解放。培养和提高对话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积极探索和分析各种途径的对
国学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阅读国学文化经典,可以使人穿越时空遨游,获得精神享受,心灵净化,人生价值得到应有的提升。进入国学文化经典,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传统文化
宏观视角的教材分析总是建立在微观角度的课文解读的基础之上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总有一类描写人的文章,因为其描写对象总是活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这些生命个体又或者与“我们”(读者)能够发生命运的共鸣,因而总能够成为最受关注的对象。杨绛先生的作品《老王》,被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收录其中,所处学段既有初中又有高中,而部编版语文教材则收录在七年级下册当中。由于部编本即将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拥有更加广泛的影
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通常要对出现在不同尺度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辨识,最近引入的多尺度框架使这一分析成为可能.本文简单介绍了多尺度建模和估计理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多尺度模型
“立美教育”是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笔者紧紧围绕该课程,着力打造微观具态的“立美课堂”,触发儿童语文学习“诗性”的按钮,以呈现整合特质的“立美课程”,走向富有生命力的“立美教育”。   一、“立美课堂”审美化教学的“诗意旨趣”   1.彰显语文核心素养之美——守望诗的眼睛。“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作中点睛传神之笔,神情飞扬,富于灵气,意蕴深远。语文
针对新型多层移动传感网络结构下的传输移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三角网格轨迹模型。在三角网格模型下设计F-connect移动策略,给出动态二锚节点定位算法triangle-grid,绘制区域三角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11月10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异常发生率为11.5%,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情绪问题和品性问题的异常发生率尤其明显。
[摘 要]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互联网上选购合适的商品,但面对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找到自己称心满意的商品,则需要在电子商务导购技术上做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几种比较重要的导购技术。  [关键词]电子商务 导购技术 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