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種經濟數據都顯示,台灣產業結構已進入實質轉型,製造業的萎縮對產業用地產生最直接的衝擊,不僅都市計畫工業區面臨變更為其他使用的壓力,連過去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編定工業區,也面臨廠商外移、用地閒置、設備老化等困境,產業用地的再利用與活化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產業用地活化趨勢
目前產業用地活化趨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結合製造業與文創業,打造文創基地,著名的案例包括了台北市的華山特區、松山菸廠、台中市的20號倉庫等,都是在製造業遺留的生產基地注入文化創意產業的因子,讓舊日的工廠轉型成為一處處小型的文創種子教室,提供文化人才創意發想空間的同時,也透過活動展演來吸引觀光客,增加可見度以行銷宣傳和增加消費。
另一種型式則是結合生產與觀光,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在地產業文化與觀光動線結合,讓製造產業走向觀光。除了上述大型酒廠、菸廠的全區轉型與文創結合外,小型工業區因為產權分散,且仍在生產運作中,因而朝向環境更新與觀光工廠的方向發展。
從物品生產過渡到感覺生產
文創產業不像製造業有清楚的流程,文創是一種需求的概念,着重在於產品和服務。但文創想要達到產業化的門檻,就需要政府與民間企業通力攜手合作,創造有力環境和提供強力奧援,如此文創才能遍地開花。
因為文創是集眾人智慧所歸納出來「人類經濟活動」的其中一種,適逢全球經濟大衰退、經濟體系崩解,各國無不急於找出一個解答,文創就是其中的一環。
在自由經濟體系中,開放的社會才有奔放的思維,自由的環境才有自由而寬廣的創意,台灣文創界不只有法藍瓷、琉璃工房等國際品牌,各地方也有獨具特色的文創小舖,也吸引國際投資客慕名尋訪。
製造業所需要的是創意和文化積累,透過智慧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的提升。不論是企業整體的形象營造、產品的時尚風格、或是對整個品牌的感知提升,皆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之中,這也是台灣產業轉型必須前進的方向,是產業必須從實質的好物品生產過渡到抽象的感覺生產,讓產品可以給顧客一種獨特的、時尚的、高品位的感受。文創因為屬於消費驅動型產業,其發展取決於文化市場的健全和完善,若是抄襲與跟風只會扼殺文創的生機。
因為「文創」的精髓就在於元素的取意與融合,文創產品是與時代緊密相聯,製造業若想藉由文創升級,每年不同季節就應該有不一樣的主題呈現。主題訂立之後,就需有一系列的設計;有了設計,就要把這些設計轉化到不同的層面上。
由於文創無法鑑價,推動文創產業,一定要先了解目前市民在文化生活中,各項活動的「質與量」,才能訂定產業發展的目標,評量欲追求成長與進步的幅度。
用文創重塑產品設計與定位
製造業藉著文創繼續往結構性成熟模式發展,而文化產業可以滲透到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的升級與發展,提高文化市場的活絡。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大力創造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台灣的產業環境向來有內需市場小的缺點,而文創產業的瓶頸其實不是來自於市場的大小,而是來自於選材和眼光。例如:在國際大放異彩的知名導演李安說過的一句話:「為何華人導演所拍的電影只可以給華人看,而好萊塢的電影卻可以在全世界造成風潮」?關鍵都來自於「產品的設計與定位」。
但其實文創產業13種類型中,有許多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或服務,我們每天只要吃喝,就有可能會購買相關產品而不自知。稍微重視生活的人,居家裝飾、園藝造景等也會使用到相關服務,許多喜好科技產品的現代低頭族,每天低頭看的許多數位內容產品,也是文創產業的一環。
因為文創產業並不是新興產業,它是歸納出來的結果,特別強調其具有的美學和設計,並且高度仰賴文化內涵、創意內涵等內容創作,運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且能在已有商業體系或自行發展出的新商業體系中運作。
製造業藉文創產業升級
製造業只要能在商品上導入文化內涵和創意內涵,表現在有形或無形產品上,並且能在商業體系中運作,就是文創產業。舉例來說:你開了一個便當店,如果你能整理一下便當對台灣社會和文化的影響,然後將特色表現在便當外盒的視覺設計、店面的設計、外送服務的創意巧思上,或是喚起在城市中打拚的顧客對鄉土的情懷,甚至別具一格的開一個便當博物館。只要是發揮創意,就可以算是文創產業。
台灣文創產業的弱點就在於:我們沒有一個簡單易懂、切中台灣價值的核心概念。因此,製造業想要藉文創轉型,必須先找出屬於台灣的high concept(高概念)作為整個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與共同價值,向上涵蓋相關的人才培育計畫;向外開創更多藝術創作、藝術衍生商品與跨產業結盟發展的機會,並且將這股力量擴張滲透到所有與群體生活的所有產業之中(這其中包含了飲食文化、伴手禮文化等)。
目前,正是製造業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處於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實現三個轉變:一,從以政府主導向以市場決定為主導,考慮到市場配置資源;二,從以規模增長為目標向以質量效益為目標的轉變;三,從自身發展文創的小循環到向國民經濟體系整體發展大循環的轉變。
激發文化市場活力,夯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一個活力迸發的市場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大師點評】
文創 用創新力量構築價值
文化創意,在如今即是國力的展現,一個國家能不能夠往更高的文化價值以及符號價值做出生產,將會影響往後的經濟發展。
因為文創不應該獨立於其他產業的存在,而必須是能從不同產業中找到成長創新的力量。我們要轉變文創產業的思考才能看見在生活周遭每個細節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這些跨產業、跨領域的力量才能整合成所謂的「台灣」文化創意品牌,也才能夠藉此清楚向世界傳達出屬於台灣在地的精神與核心價值。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台灣品牌的附加價值,「概念」與「觀念」才是文創產業的根本價值所在,唯有從心出發,才能打動人心。
面對全球創意經濟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如何讓製造業藉文創升級,以此加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成為兩岸決策當局迫切需要處理的課題。
台灣兼具中華文化的厚實基礎與海洋文化開創的特性,創造出多元豐富的人文底蘊與文化滲透力,並以創新的能量建立「軟實力」,在兩岸政策開放與國際化的有利環境下,台灣文創企業將有機會與大中華、甚至全球市場結合,開創新局及龐大市場商機,產業發展潛力雄厚。
目前台灣文創事業發展的潛力與時機已逐漸顯現,能夠藉此清楚向世界傳達出屬於台灣在地的精神與核心價值。
製造業若是正視自己的文化、找到差異與特色、盡最大努力達成溝通,這樣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文化創意不能只在主觀上自我感覺良好,必須是能透過各種溝通方式,建立起客觀上的價值與意義,這正是脈絡之所以重要的關鍵。
產業用地活化趨勢
目前產業用地活化趨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結合製造業與文創業,打造文創基地,著名的案例包括了台北市的華山特區、松山菸廠、台中市的20號倉庫等,都是在製造業遺留的生產基地注入文化創意產業的因子,讓舊日的工廠轉型成為一處處小型的文創種子教室,提供文化人才創意發想空間的同時,也透過活動展演來吸引觀光客,增加可見度以行銷宣傳和增加消費。
另一種型式則是結合生產與觀光,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在地產業文化與觀光動線結合,讓製造產業走向觀光。除了上述大型酒廠、菸廠的全區轉型與文創結合外,小型工業區因為產權分散,且仍在生產運作中,因而朝向環境更新與觀光工廠的方向發展。
從物品生產過渡到感覺生產
文創產業不像製造業有清楚的流程,文創是一種需求的概念,着重在於產品和服務。但文創想要達到產業化的門檻,就需要政府與民間企業通力攜手合作,創造有力環境和提供強力奧援,如此文創才能遍地開花。
因為文創是集眾人智慧所歸納出來「人類經濟活動」的其中一種,適逢全球經濟大衰退、經濟體系崩解,各國無不急於找出一個解答,文創就是其中的一環。
在自由經濟體系中,開放的社會才有奔放的思維,自由的環境才有自由而寬廣的創意,台灣文創界不只有法藍瓷、琉璃工房等國際品牌,各地方也有獨具特色的文創小舖,也吸引國際投資客慕名尋訪。
製造業所需要的是創意和文化積累,透過智慧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的提升。不論是企業整體的形象營造、產品的時尚風格、或是對整個品牌的感知提升,皆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之中,這也是台灣產業轉型必須前進的方向,是產業必須從實質的好物品生產過渡到抽象的感覺生產,讓產品可以給顧客一種獨特的、時尚的、高品位的感受。文創因為屬於消費驅動型產業,其發展取決於文化市場的健全和完善,若是抄襲與跟風只會扼殺文創的生機。
因為「文創」的精髓就在於元素的取意與融合,文創產品是與時代緊密相聯,製造業若想藉由文創升級,每年不同季節就應該有不一樣的主題呈現。主題訂立之後,就需有一系列的設計;有了設計,就要把這些設計轉化到不同的層面上。
由於文創無法鑑價,推動文創產業,一定要先了解目前市民在文化生活中,各項活動的「質與量」,才能訂定產業發展的目標,評量欲追求成長與進步的幅度。
用文創重塑產品設計與定位
製造業藉著文創繼續往結構性成熟模式發展,而文化產業可以滲透到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的升級與發展,提高文化市場的活絡。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大力創造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台灣的產業環境向來有內需市場小的缺點,而文創產業的瓶頸其實不是來自於市場的大小,而是來自於選材和眼光。例如:在國際大放異彩的知名導演李安說過的一句話:「為何華人導演所拍的電影只可以給華人看,而好萊塢的電影卻可以在全世界造成風潮」?關鍵都來自於「產品的設計與定位」。
但其實文創產業13種類型中,有許多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或服務,我們每天只要吃喝,就有可能會購買相關產品而不自知。稍微重視生活的人,居家裝飾、園藝造景等也會使用到相關服務,許多喜好科技產品的現代低頭族,每天低頭看的許多數位內容產品,也是文創產業的一環。
因為文創產業並不是新興產業,它是歸納出來的結果,特別強調其具有的美學和設計,並且高度仰賴文化內涵、創意內涵等內容創作,運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且能在已有商業體系或自行發展出的新商業體系中運作。
製造業藉文創產業升級
製造業只要能在商品上導入文化內涵和創意內涵,表現在有形或無形產品上,並且能在商業體系中運作,就是文創產業。舉例來說:你開了一個便當店,如果你能整理一下便當對台灣社會和文化的影響,然後將特色表現在便當外盒的視覺設計、店面的設計、外送服務的創意巧思上,或是喚起在城市中打拚的顧客對鄉土的情懷,甚至別具一格的開一個便當博物館。只要是發揮創意,就可以算是文創產業。
台灣文創產業的弱點就在於:我們沒有一個簡單易懂、切中台灣價值的核心概念。因此,製造業想要藉文創轉型,必須先找出屬於台灣的high concept(高概念)作為整個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與共同價值,向上涵蓋相關的人才培育計畫;向外開創更多藝術創作、藝術衍生商品與跨產業結盟發展的機會,並且將這股力量擴張滲透到所有與群體生活的所有產業之中(這其中包含了飲食文化、伴手禮文化等)。
目前,正是製造業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處於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實現三個轉變:一,從以政府主導向以市場決定為主導,考慮到市場配置資源;二,從以規模增長為目標向以質量效益為目標的轉變;三,從自身發展文創的小循環到向國民經濟體系整體發展大循環的轉變。
激發文化市場活力,夯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一個活力迸發的市場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大師點評】
文創 用創新力量構築價值
文化創意,在如今即是國力的展現,一個國家能不能夠往更高的文化價值以及符號價值做出生產,將會影響往後的經濟發展。
因為文創不應該獨立於其他產業的存在,而必須是能從不同產業中找到成長創新的力量。我們要轉變文創產業的思考才能看見在生活周遭每個細節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這些跨產業、跨領域的力量才能整合成所謂的「台灣」文化創意品牌,也才能夠藉此清楚向世界傳達出屬於台灣在地的精神與核心價值。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台灣品牌的附加價值,「概念」與「觀念」才是文創產業的根本價值所在,唯有從心出發,才能打動人心。
面對全球創意經濟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如何讓製造業藉文創升級,以此加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成為兩岸決策當局迫切需要處理的課題。
台灣兼具中華文化的厚實基礎與海洋文化開創的特性,創造出多元豐富的人文底蘊與文化滲透力,並以創新的能量建立「軟實力」,在兩岸政策開放與國際化的有利環境下,台灣文創企業將有機會與大中華、甚至全球市場結合,開創新局及龐大市場商機,產業發展潛力雄厚。
目前台灣文創事業發展的潛力與時機已逐漸顯現,能夠藉此清楚向世界傳達出屬於台灣在地的精神與核心價值。
製造業若是正視自己的文化、找到差異與特色、盡最大努力達成溝通,這樣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文化創意不能只在主觀上自我感覺良好,必須是能透過各種溝通方式,建立起客觀上的價值與意義,這正是脈絡之所以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