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期间,小学生主要以居家学习课程为主。有限的25分钟线上课堂后,学生仍需对当堂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而作业,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诊断和巩固的一种方式。在常规线下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针对家庭作业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學策略,已发挥更好地教学效果。但由于特殊的疫情期间,学生只能进行线上学习,作业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或唯一活动形式。那如何通过线上布置任务这一单一途径,提高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发散数学思想和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特殊时期,混合式作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在原有实际教学中,数学作业开始显现一些不足,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但只针对单一练习,学生无法做到能力提升;作业难度单一,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评价单一,教师评语单调,学生完成积极性差……以上种种,都倒逼着老师们丰富作业内容,变单一练习形式为多元智能练习;变无趣作业为有趣作业;变统一课后作业为不同环节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一种或几种智能都得到相互作用。
小学阶段数学四大模块在不同智能领域都有体现。老师在设计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计算作业,还应有关于数学思想、图形、统计或动手实践的作业,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脱离单一的机械训练,运用多感官智能,找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课前预学效果好,选对方式最重要
古代大教育学家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而言,这段时间的自学尤为重要。数学学科有其严谨、科学的特性。但在众多教学内容中,仍有部分内容浅显,可读、可自学。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这时,教师布置恰当、巧妙的课前学习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在五年级分数这个单元,由于知识浅显,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内容,了解本课要学什么,思考新旧知识的关联,有选择的进行网络查询。为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合格率?”、“怎样进行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在课前学习中,学生注重知识的联系,思考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掌握了数学知识。当然,如果学生知识理解偏差也没关系,在课堂学习时教师更多的关注这部分学生理解,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互相研讨,给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因材施教。
2 课中练习少不了,变换内容巧思考
在课堂练习中,笔者推荐进行设计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不是单一习题类题目,而是给予学生完成某一个或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关于“出租车费”,这是北京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联系生活的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任务驱动变为:“出租车为什么会设置起步价?”“新能源出租车起步价为什么比出租车低?”“新能源出租车的优点和缺点?”“乘坐出租车是远途更划算还是近途?”相比于“出租车起步价14元,超出3公里,每公里3.2元,小明从家到学校5公里,该付多少车费呢?”这样学生机械计算,用公式套计算的题目来说,学生们觉得有趣多了。同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也相应进行提高。
又如“阶梯”水费的问题。分段计价的水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难点。学生不理解水费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该怎样计价。在学生固有印象中,认为水费就是用水量×水价,也就是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进行机械计算即可。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小数乘法,专门设置“分段计费”这一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画思维导图或列表等不同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同伴交流和观察图像中体会分段函数、感悟函数思想。有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学生的任务就变简单的“双基”、“双能”为“四基”、“四能”。同样,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定的数学阅读和反思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数学经验,为下一次成功问题解决打好基础。
3 课后作业趣味高,动手实践延伸妙
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我们通过调整无趣作业变有趣作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加入数学学习的大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作业内容,能够感受到不是只有通过计算才能解决数学问题,更可以通过剪、拼、画、挪等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用形式丰富的课后时间活动替换单一计算练习,学生的解答过程一定也是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策略,变被动为主动,从创新作业形式开始。首先,教师应该设计有思维含金量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其次,问题与问题间尽可能体现关联性,它们之间是有逻辑顺序,是递进的,是由浅入深的;最后,作业完成不是以完成一道题目为终止的,而是在追问、反思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习能力真正提升。
在原有实际教学中,数学作业开始显现一些不足,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但只针对单一练习,学生无法做到能力提升;作业难度单一,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评价单一,教师评语单调,学生完成积极性差……以上种种,都倒逼着老师们丰富作业内容,变单一练习形式为多元智能练习;变无趣作业为有趣作业;变统一课后作业为不同环节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一种或几种智能都得到相互作用。
小学阶段数学四大模块在不同智能领域都有体现。老师在设计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计算作业,还应有关于数学思想、图形、统计或动手实践的作业,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脱离单一的机械训练,运用多感官智能,找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课前预学效果好,选对方式最重要
古代大教育学家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而言,这段时间的自学尤为重要。数学学科有其严谨、科学的特性。但在众多教学内容中,仍有部分内容浅显,可读、可自学。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这时,教师布置恰当、巧妙的课前学习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在五年级分数这个单元,由于知识浅显,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内容,了解本课要学什么,思考新旧知识的关联,有选择的进行网络查询。为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合格率?”、“怎样进行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在课前学习中,学生注重知识的联系,思考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掌握了数学知识。当然,如果学生知识理解偏差也没关系,在课堂学习时教师更多的关注这部分学生理解,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互相研讨,给予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因材施教。
2 课中练习少不了,变换内容巧思考
在课堂练习中,笔者推荐进行设计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不是单一习题类题目,而是给予学生完成某一个或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关于“出租车费”,这是北京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联系生活的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任务驱动变为:“出租车为什么会设置起步价?”“新能源出租车起步价为什么比出租车低?”“新能源出租车的优点和缺点?”“乘坐出租车是远途更划算还是近途?”相比于“出租车起步价14元,超出3公里,每公里3.2元,小明从家到学校5公里,该付多少车费呢?”这样学生机械计算,用公式套计算的题目来说,学生们觉得有趣多了。同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也相应进行提高。
又如“阶梯”水费的问题。分段计价的水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难点。学生不理解水费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该怎样计价。在学生固有印象中,认为水费就是用水量×水价,也就是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进行机械计算即可。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小数乘法,专门设置“分段计费”这一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画思维导图或列表等不同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同伴交流和观察图像中体会分段函数、感悟函数思想。有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学生的任务就变简单的“双基”、“双能”为“四基”、“四能”。同样,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定的数学阅读和反思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数学经验,为下一次成功问题解决打好基础。
3 课后作业趣味高,动手实践延伸妙
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我们通过调整无趣作业变有趣作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加入数学学习的大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作业内容,能够感受到不是只有通过计算才能解决数学问题,更可以通过剪、拼、画、挪等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用形式丰富的课后时间活动替换单一计算练习,学生的解答过程一定也是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策略,变被动为主动,从创新作业形式开始。首先,教师应该设计有思维含金量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其次,问题与问题间尽可能体现关联性,它们之间是有逻辑顺序,是递进的,是由浅入深的;最后,作业完成不是以完成一道题目为终止的,而是在追问、反思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飞一会,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习能力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