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在推动了军队建设,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科学的施训模式就成为当前基地化军政训练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基地化军政训练 科学模式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培养国防生成为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实现从普通高校与部队任职“无缝对接”的重要步骤,对国防生未来适应部队岗位任职,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从国防生军政训练开展的情况来看,国防生军政训练包括三部分:在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政训练,基地化军政训练(一般在暑期开展)以及到基层部队实践锻炼。其中,基地化军政训练作为整个国防生军政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军政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从而为第二三暑期国防生到基层实践锻炼打下基础,是实现从普通高校到部队任职“无缝对接”的重要步骤。
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基地化军政训练的实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因此,基地化军政训练在推动了军队建设,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科学的施训模式就成为当前基地化军政训练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健全工作体系
目前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体系采用的是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政治部干部部设立选培办,各签约高校分设选培办的办法,以二炮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为例,由二炮政治部干部部设立选培办,集中负责管理二炮系统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在六所签约高校下分设六个选培办,负责各高校的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而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选培办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协调单位,统一协调全军的国防生选陪工作,这就容易导致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对国家政策制度理解把握有出入,执行标准有出入,实施计划部一致,出现各自为阵,你做你的那一块,我做我的这一块的局面,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开展和效果,这其中就包括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因为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开展不是依靠各高校选培办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统一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确立统一的目标,制定统一的训练计划,部署统一的训练内容,这样才能做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三个阶段的顺利衔接和开展。
因此,为了保证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组织基地化训练,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由统一的领导机构明确选培办、施训单位和高校三方应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互撞车、相互依赖甚至简单应付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健全现有的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体系。
二、统一训练内容
由于没有统一的机构领导协调国防生军政训练,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之间缺乏统一,导致各军兵种依托培养院校的军政训练基础共同课程安排不一样,甚至同一军兵种依托培养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安排也不一样。因此,成立的统一领导机构不仅要明确各培养阶段培养目标外,还应针对各培养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统一各培养阶段的训练内容,这其中就包括统一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練内容与基地化军政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的统一应体现宏观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要提出各阶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大概的训练内容,还应对各训练内容加以细化,具体到每一阶段,每一学期,开什么课,谁来开,哪些课程是必修的,哪些课程可由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根据各自培养需要增设,每门课多少学时,选用什么教材(建议由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各高校选培办、各高校、军政训练基地以及基层部队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集中编写国防生军政训练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地化军政训练对象由于在校期间课程进度不一致所造成的训练对象层次不齐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兼顾各高校国防生的训练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效果,推动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正规化和系统化建设。
三、明确训练目标
明确基地化军政训练目标,有利于在施训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科学规划。当前国防生军政训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训练计划与目标培养结合不紧。
由于在进行基地化集中训练前,国防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军政素质,因此基地化集中训练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扩展在校军政训练成果,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育战斗精神,强化军人基本素质。
根据国防生的特点以及基地化军政训练的特殊地位,基地化军政训练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巩固在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突出“军魂”熏陶,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战斗作风,为其顺利完成暑训、明确努力方向夯实思想基础。
2.军事素质:巩固和扩展在校军事训练成果,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具备军人军事素质。
3.身心素质: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训练和军营生活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四、合理设置课程和配置学时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学时配置是落实基地化军政训练内容,实现基地化军政训练目标的平台,也是确保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课程和学时设置恰恰是当前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一个相当薄弱环节。从施训情况来看,具体开设哪些课程,政治和军事课程比例是多少,课程学时如何设置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军政训练基地课程学时设置不统一,执行标准不一致,目前存在政治和理论课程比例偏重,军事和实践性课程偏轻的现象。
具体来说,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与学时配置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要体现系统性。依托国民教育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培养生长干部系统工程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呈衔接递进发展。依托国民教育阶段重点是突出军政素质训练,打牢基础,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阶段突出能力素质培养,是岗前能力培训。另外国民教育阶段又分为在校军政训练、基地化集中训练、部队实践锻炼三个步骤,而这三个步骤又是以时间为主线分布在四个学年内完成的。因此,要纵观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来设置国防生培训课程,一定要体现系统性,避免现在两个阶段课程设置重复、素质与能力培训先后不分等问题。每个阶段应达到什么目标,相应开设哪些课程,都应当进行科学定位。在课程编排上,要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各学年的军政训练课程。
二是要突出重点。基地化集中训练就应突出军事训练这一重点,着力强化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事素质。由于基地化训练阶段天气热,军事训练强度大,应适时组织我军优良传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心理知识、军事法知识辅导等,以锤炼意志品质、培育职责意识、强化战斗精神。
三是要有机衔接。由于基地化集中训练是对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内容的集中强化,而此时国防生只处于一年级结束,基地化集中之前已进行了军人体能、队列训练、理论学习等,一些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军政课程相近,如《公共体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基地化训练期间的军人体能就可以直接组织强化训练,而不必再重复理论授课,因此基地化集中训练应根据军政训练课程与高校开设课程内容间的联系,本着相融、相通、相用的原则,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推进普通高等教育和军事能力建设有机衔接,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当前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只侧重教的过程,考的环节不突出,尚未形成规范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鉴定机制,与确保培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培养合格军官奠定基础”这个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作为国防生军政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要保证训练效果的落实,就必须形成规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鉴定机制,应严格按照基地化军政训练阶段明确的能力目标,对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进行考评,达不到标准必须复训或补训,或者淘汰,只有这样,训练的针对性、积极性才能更强。
因此,我们建议国防生基地化集中训练逐层考评,并尝试形成性考核。军事训练的考核评估应采用全过程、立体式的评估方式。考核评估应从教学开始后即适时进行。采用教学全程摸底和课终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政治训练较难实现参照客观标准的定量考核,同时,政治素质是生成性素质,因此,拟结合授课,先教育训练内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明确考评点,继而根据各层次考评点的特点探索形成性考核机制。
此外,要提高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除了要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还需要严格落实相应的奖励和筛选淘汰制度,把基地化军政训练课成绩作为确定国防生评优、评先、入党、考研和分配的尺度,把成绩合格作为国防生评优、评先、入党、毕业、考研和分配的一个必备条件,并将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成绩及相应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必须补训,否则不予毕业。只有实行科学严格的奖惩办法,才能合理地利用考核结果,解决训好训坏一个样的问题,从而提高国防生学习军政课程的主動性和积极性。
六、建立稳定的教员队伍
当前,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教学人员、承训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稳定性。要保证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出效果,建立稳定的教员队伍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各高校军政训练基地的干部部门应协调训练基地的教务部门主抓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教员队伍建设。教务部门应在承训前三个月选调一批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质量优良的教员承担训练任务,并对这些教员开展岗前培训和资质认证。授课教员应清楚了解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对象、目标、内容、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并能结合基地化军政训练任务以及国防生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学。选调的教员队伍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每年更换的教员数量不应超过总人数的1/3。
由于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一般是在暑期开展,为了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教务部门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把基地化军政训练小班授课学学时按正常授课学时的双倍来计算,大班授课学时按正常授课学时的4倍来计算,适当提高课时报酬,按授课学时的多少给予降温补助等。
七、丰富施训方式
目前基地化军政训练施训方式不能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军人素养的目的。主要存在训练对象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延用对“新兵”或“军校学员”的思维组织教学与训练,在操作训练中,存在手把手地教,忽略对训练的组织和训练的效果的追求等缺点。而要提高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改进和完善施训方式尤为重要。
基地化军政训练施训方式应从军事训练施训方式和政治训练施训方式两个方面加以丰富。根据国防生军事基本技能训练“以练为主”的特点,突出“精讲多练”和“训战一致”的原则,军事训练施训应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讲做示范法、示范作业法、分段作业法、连贯作业法、比拼竞赛法、考核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国防生基础薄、易产生退缩、“捏轻怕重”心理的特点,要特别注重适时运用心理疏导法、思想鼓励法等方法,多正面激励、少严厉批评,以激发国防生学员的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夯实其军事基本技能素质。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国防生学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教育最大的效益是“入脑入心”,教育的方法手段的作用不容忽视。面对既民主、活跃又缺乏历史积淀的80后和90后国防生,理论灌输非常必要,但是显然效益不高,如何有效针对90后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初步计划开展话题讨论、课堂辩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同时,发挥部分优秀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着眼岗位任职能力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12月,第29卷第4期。
2.《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回顾与启示》,《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2月第2期。
3.《当前国防生队伍现状及管理对策》,《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第9卷第1期。
4.《加强军政素质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防生》,《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12月 第31卷第4期。
5.《武汉大学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方案》,武汉大学国防生选培办制定。
关键词:基地化军政训练 科学模式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培养国防生成为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实现从普通高校与部队任职“无缝对接”的重要步骤,对国防生未来适应部队岗位任职,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从国防生军政训练开展的情况来看,国防生军政训练包括三部分:在地方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军政训练,基地化军政训练(一般在暑期开展)以及到基层部队实践锻炼。其中,基地化军政训练作为整个国防生军政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军政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从而为第二三暑期国防生到基层实践锻炼打下基础,是实现从普通高校到部队任职“无缝对接”的重要步骤。
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基地化军政训练的实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因此,基地化军政训练在推动了军队建设,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科学的施训模式就成为当前基地化军政训练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健全工作体系
目前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体系采用的是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政治部干部部设立选培办,各签约高校分设选培办的办法,以二炮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为例,由二炮政治部干部部设立选培办,集中负责管理二炮系统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在六所签约高校下分设六个选培办,负责各高校的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而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选培办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协调单位,统一协调全军的国防生选陪工作,这就容易导致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对国家政策制度理解把握有出入,执行标准有出入,实施计划部一致,出现各自为阵,你做你的那一块,我做我的这一块的局面,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开展和效果,这其中就包括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因为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开展不是依靠各高校选培办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统一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确立统一的目标,制定统一的训练计划,部署统一的训练内容,这样才能做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三个阶段的顺利衔接和开展。
因此,为了保证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组织基地化训练,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由统一的领导机构明确选培办、施训单位和高校三方应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互撞车、相互依赖甚至简单应付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健全现有的国防生选拔与培养工作体系。
二、统一训练内容
由于没有统一的机构领导协调国防生军政训练,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之间缺乏统一,导致各军兵种依托培养院校的军政训练基础共同课程安排不一样,甚至同一军兵种依托培养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安排也不一样。因此,成立的统一领导机构不仅要明确各培养阶段培养目标外,还应针对各培养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统一各培养阶段的训练内容,这其中就包括统一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練内容与基地化军政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的统一应体现宏观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要提出各阶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大概的训练内容,还应对各训练内容加以细化,具体到每一阶段,每一学期,开什么课,谁来开,哪些课程是必修的,哪些课程可由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根据各自培养需要增设,每门课多少学时,选用什么教材(建议由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各高校选培办、各高校、军政训练基地以及基层部队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集中编写国防生军政训练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地化军政训练对象由于在校期间课程进度不一致所造成的训练对象层次不齐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兼顾各高校国防生的训练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效果,推动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正规化和系统化建设。
三、明确训练目标
明确基地化军政训练目标,有利于在施训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科学规划。当前国防生军政训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训练计划与目标培养结合不紧。
由于在进行基地化集中训练前,国防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军政素质,因此基地化集中训练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扩展在校军政训练成果,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育战斗精神,强化军人基本素质。
根据国防生的特点以及基地化军政训练的特殊地位,基地化军政训练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巩固在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突出“军魂”熏陶,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战斗作风,为其顺利完成暑训、明确努力方向夯实思想基础。
2.军事素质:巩固和扩展在校军事训练成果,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具备军人军事素质。
3.身心素质: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训练和军营生活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四、合理设置课程和配置学时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学时配置是落实基地化军政训练内容,实现基地化军政训练目标的平台,也是确保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课程和学时设置恰恰是当前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一个相当薄弱环节。从施训情况来看,具体开设哪些课程,政治和军事课程比例是多少,课程学时如何设置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军政训练基地课程学时设置不统一,执行标准不一致,目前存在政治和理论课程比例偏重,军事和实践性课程偏轻的现象。
具体来说,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与学时配置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要体现系统性。依托国民教育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培养生长干部系统工程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呈衔接递进发展。依托国民教育阶段重点是突出军政素质训练,打牢基础,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阶段突出能力素质培养,是岗前能力培训。另外国民教育阶段又分为在校军政训练、基地化集中训练、部队实践锻炼三个步骤,而这三个步骤又是以时间为主线分布在四个学年内完成的。因此,要纵观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来设置国防生培训课程,一定要体现系统性,避免现在两个阶段课程设置重复、素质与能力培训先后不分等问题。每个阶段应达到什么目标,相应开设哪些课程,都应当进行科学定位。在课程编排上,要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各学年的军政训练课程。
二是要突出重点。基地化集中训练就应突出军事训练这一重点,着力强化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事素质。由于基地化训练阶段天气热,军事训练强度大,应适时组织我军优良传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心理知识、军事法知识辅导等,以锤炼意志品质、培育职责意识、强化战斗精神。
三是要有机衔接。由于基地化集中训练是对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内容的集中强化,而此时国防生只处于一年级结束,基地化集中之前已进行了军人体能、队列训练、理论学习等,一些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军政课程相近,如《公共体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基地化训练期间的军人体能就可以直接组织强化训练,而不必再重复理论授课,因此基地化集中训练应根据军政训练课程与高校开设课程内容间的联系,本着相融、相通、相用的原则,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推进普通高等教育和军事能力建设有机衔接,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当前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只侧重教的过程,考的环节不突出,尚未形成规范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鉴定机制,与确保培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培养合格军官奠定基础”这个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作为国防生军政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要保证训练效果的落实,就必须形成规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鉴定机制,应严格按照基地化军政训练阶段明确的能力目标,对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进行考评,达不到标准必须复训或补训,或者淘汰,只有这样,训练的针对性、积极性才能更强。
因此,我们建议国防生基地化集中训练逐层考评,并尝试形成性考核。军事训练的考核评估应采用全过程、立体式的评估方式。考核评估应从教学开始后即适时进行。采用教学全程摸底和课终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政治训练较难实现参照客观标准的定量考核,同时,政治素质是生成性素质,因此,拟结合授课,先教育训练内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明确考评点,继而根据各层次考评点的特点探索形成性考核机制。
此外,要提高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除了要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还需要严格落实相应的奖励和筛选淘汰制度,把基地化军政训练课成绩作为确定国防生评优、评先、入党、考研和分配的尺度,把成绩合格作为国防生评优、评先、入党、毕业、考研和分配的一个必备条件,并将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成绩及相应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必须补训,否则不予毕业。只有实行科学严格的奖惩办法,才能合理地利用考核结果,解决训好训坏一个样的问题,从而提高国防生学习军政课程的主動性和积极性。
六、建立稳定的教员队伍
当前,基地化军政训练的教学人员、承训力量上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稳定性。要保证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出效果,建立稳定的教员队伍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各高校军政训练基地的干部部门应协调训练基地的教务部门主抓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教员队伍建设。教务部门应在承训前三个月选调一批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质量优良的教员承担训练任务,并对这些教员开展岗前培训和资质认证。授课教员应清楚了解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的对象、目标、内容、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并能结合基地化军政训练任务以及国防生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学。选调的教员队伍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每年更换的教员数量不应超过总人数的1/3。
由于国防生基地化军政训练一般是在暑期开展,为了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教务部门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把基地化军政训练小班授课学学时按正常授课学时的双倍来计算,大班授课学时按正常授课学时的4倍来计算,适当提高课时报酬,按授课学时的多少给予降温补助等。
七、丰富施训方式
目前基地化军政训练施训方式不能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军人素养的目的。主要存在训练对象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延用对“新兵”或“军校学员”的思维组织教学与训练,在操作训练中,存在手把手地教,忽略对训练的组织和训练的效果的追求等缺点。而要提高基地化军政训练效果,改进和完善施训方式尤为重要。
基地化军政训练施训方式应从军事训练施训方式和政治训练施训方式两个方面加以丰富。根据国防生军事基本技能训练“以练为主”的特点,突出“精讲多练”和“训战一致”的原则,军事训练施训应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讲做示范法、示范作业法、分段作业法、连贯作业法、比拼竞赛法、考核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国防生基础薄、易产生退缩、“捏轻怕重”心理的特点,要特别注重适时运用心理疏导法、思想鼓励法等方法,多正面激励、少严厉批评,以激发国防生学员的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夯实其军事基本技能素质。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国防生学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教育最大的效益是“入脑入心”,教育的方法手段的作用不容忽视。面对既民主、活跃又缺乏历史积淀的80后和90后国防生,理论灌输非常必要,但是显然效益不高,如何有效针对90后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初步计划开展话题讨论、课堂辩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同时,发挥部分优秀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着眼岗位任职能力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12月,第29卷第4期。
2.《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回顾与启示》,《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2月第2期。
3.《当前国防生队伍现状及管理对策》,《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第9卷第1期。
4.《加强军政素质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防生》,《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12月 第31卷第4期。
5.《武汉大学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方案》,武汉大学国防生选培办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