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与智障女儿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夏尔·戴高乐和妻子伊冯娜即将迎来第三个孩子的诞生。然而,在临近生产的时候,伊冯娜不幸遭遇了车祸,当即昏死过去,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救治,伊冯娜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安娜降生了。
   可是,由于车祸的惊吓以及治疗期间大量的用药,导致安娜一出生就是个智障儿,其严重程度与白痴无异。
   戴高乐夫妇虽然感到惋惜,但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厌恶,反而给了安娜更多的关爱。妻子说:“只要安娜能和别的女孩儿一样,我和夏尔甘愿舍弃一切。”戴高乐完全赞同妻子的观点,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来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安娜获得真正的幸福。”
   戴高乐是个军人,生性好斗,可在安娜面前他是那么温柔,一有时间就领着她到街上玩耍,对安娜的要求从不拒绝,还经常给她讲故事、唱歌和做鬼脸,逗她开心。他身高近两米,为了不给安娜有距离感,他常常蹲下来、跪下去、坐下来、趴下去,让安娜任意在自己身上缠绕,玩自己的军帽,拽自己的头发,还给她当马骑。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他也寸步不离地把安娜带在身边,从不急躁和厌烦。安娜虽然不能说话,可在父亲身边戏耍,躺在父亲怀里看父亲扮鬼脸,骑在父亲背上看着父亲满地爬,她始终很高兴,常常被逗得笑出声来。
   戴高乐日理万机,在1937年安娜10岁时,有人建议他将安娜寄养到疗养院,可他拒绝了。为了给安娜一个更好的环境,他用节衣缩食省出的资金在科龙贝买了一处房产。他说,那里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环境幽雅,有利于安娜的身心健康成长。
   就这样,戴高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爱了安娜20年,不幸的是,1947年,在安娜20岁生日的前夕,肺炎夺去了她的生命。葬礼那天,在安娜的墓前,戴高乐和妻子眼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天黑,他才握着妻子的手说:“走吧,现在她和别人一样了。”
   戴高乐总统1970年去世,但他在1952年就写好了遗嘱并密封起来。他逝世后,人们打开遗嘱,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的葬礼一定要在科龙贝教堂举行。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我的坟墓必须是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
   戴高乐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让安娜感到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从士兵到将军,再到总统,他的愿望始终不渝。了解戴高乐的人都说,只有在安娜的面前,这个一向严峻刻板、冷酷威严、目空一切的军官才忘记了自己的尊严。事实是,他不但没有失去尊严,而且让智障女儿活得有尊严,他伟大的父爱更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戴高乐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一个伟大的总统,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曾说:“要做好一个国家的总统,首先要做好一个孩子的父亲。”
其他文献
倘若你吸烟成瘾而又决心戒烟,不妨让“心理戒烟法”助你一臂之力。一、决心毅力法 人凡要办成一件艰难的事情,有志者事竞成,戒烟亦然。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者一定
题记: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我的父亲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待同事、朋友都是和和气气,每每提到父亲,他们的评价就是:你爸爸脾气很好,很
它就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前途的那种东西,也许它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国家的信念、一种社会的信念。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国家所有公民的公约数和公倍数的那种价值,我们可
我们常常有两种相对立的感觉,一种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另一种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这两种感觉时常伴随着我们,而且有时还衍生出一些烦恼。这里,我们来尝试减轻或解决它给我
本刊讯3月19日上午,贵州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出席并讲话。副省长慕德贵主持会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石松江,省
南京金陵老年大学2014学年度招生报名现场。因为“老学生”不愿离校,“新学生”大量涌入,金秋开学后在校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峰10534人。其中,声乐、电脑等热门专业“一座难求
在推进生态文明过程中,环保人将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心,应力争成为排头兵和先行者。生态文明的来临,必然带来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高涨,这为环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相当
初听起来,写“八股文”这个提法似乎太“土老帽”了,太不合时宜了,也不看看都什么时代了,还提这个?其实,你大可不必少闻多怪。科举时代的读书人都是写得一手漂亮的八股文。没
浅谈意义障碍的成因与防治对策□陈孟流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内在的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从而不能自觉地
儿子人生的第一次运动会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召开了。儿子很兴奋,也很骄傲,因为他要代表班级参加入场式、跳远、150米跑。下午最后一项是迎面接力,他也是其中一分子。我虽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