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和《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管理机制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从而进一步探讨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 管理机制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是志愿活动的主导因素。随着社会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空闲时间的不断增加,志愿者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志愿服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发展志愿服务是我国目前的形势所需,也是社会进步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志愿者的管理。
一、现阶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队伍的组成
目前我国官方所正式公布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主要是以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为主,加上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专业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组成。但当前大多数全民健身服务组织人员组成中,并没有过多的体育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的组织管理专业人员等,导致了全民健身服务的不规范,不系统等现象的发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者的系统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的根本,也是保障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还没有形成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制度方面还缺少可操作性的细化条款,同比我国大型赛事和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来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还比较落后。目前仅有北京、广东等13个省市和8个城市相继颁布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国际上如加拿大、美国、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也有专门的志愿服务法律。然而我国关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相关机制则尚不完全,相关机制的缺失,志愿服务者没有了保障和约束,导致了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的混乱。
(三)我国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宣传和推动
由于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社会宣传不够,以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组织管理上的缺陷,导致在志愿精神以及志愿服务理念等方面,公众还缺乏一个全面性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人还不清楚什么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更不用说参与志愿活动了。即使是志愿者,很多人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理念并不是很了解,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志愿服务是形式主义,也有些人认为志愿服务完全是政府行为,这种偏见性的认识往往导致公众对其认同度的下降,同时一些志愿者在参与中缺乏热情,并不能认真负责的履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也是对志愿服务认同度低的表现。在宣传和引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从事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中,政府对物资、资金提供等方面的支持等都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推进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我国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其作用和影响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不能满足全民健身事业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形成常态化机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建设。
二、促进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建设
(一)抓好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招募
要建立社会动员机制,紧扣全民健身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开展。现在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划分为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和非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招募对象主要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体,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管理者为辅助。非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可包含所有致力于全民健身服务的人士。招募及甄选的环节包括制定招募及甄选标准、发布招募信息、确定招募人员、实施招募及甄选。
(二)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数据库的建立
在原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招募与甄选程序之后,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库,进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申报和认证。申报和认证是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进行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先做好这一项工作,才能够使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保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的培训
这里包括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和非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志愿组织根据类别,进行培训来改变志愿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增加志愿者在某些领域中的知识,培养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训的环节包括确定培训的内容(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礼仪与行为规范、科学健身指导等)、培训的方式(理论讲座、实际操作等)、实施培训、培训效果的评估。
(四)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的管理
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和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团类自我管理,明确责任人、项目,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出勤和服务制度管理细则。
(五)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服务项目推动机制
针对农村(社区)晨练、群众体育休闲锻炼、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各级各类体育展示表演等全民健身服务需求,各类大型赛事和活动的裁判及综合保障等体育赛事服务需求,各级各类体育专业场馆、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四点钟学校”、基层体育活动阵地、健身路径等体育指导服务需求,志愿服务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在体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四项志愿服务项目”。
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立足城乡社区,指导基层健身活动,传授基本健身技能,普及基础健身知识,引导人们文明健身、科学健身。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优势和特长,开展健身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提高人们自我健身、自主健身的意识和能力,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二是体育系统工作者志愿服务项目。广大教练员、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向人们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各级体育运动协会积极组织项目运动骨干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普及和推广各类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技能,拓展体育项目的影响力和参与面。
三是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项目。优秀运动员深入到社区、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全民健身社会公益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精湛技艺,传授运动技能,增强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意识,树立优秀运动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参加比赛以及其他活动相结合,就近就便相结合。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明星效应”,把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吸引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养成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和在校体育特长学生,利用他们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志愿服务。体育教师在完成好课堂体育教学之余,走进社区义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技能指导。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强学校体育教师与广大民众的互动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体育院校的师生要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六)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标准,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活动完成之后,依据标准进行一系列的考核与评估。其次,应加快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政策体系和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设有专门机构,设立专项基金。同时要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绩效进行评估,达到相应标准可以在晋级、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制度倾斜,杰出的志愿者应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评选表彰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项目。通过对志愿者、参与单位和组织的激励,提高其社会认知度,激发大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发展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大背景下,加强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理性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要促进相关体育志愿服务的蓬勃兴起,我们要做的就是使这股良好的志愿服务风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审视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健全有关机制,促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规范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促使《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的设计更加完善,为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A051)和2012年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编号S120075)
参考文献:
[1] 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71-374.
[2] 蒋亚明.创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访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秘书长邢小泉[J].中国体育报.2013(2):5.
[3] 熊斗寅.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及对策(文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
[4] 国家体育总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EB].2010.12.13.
摘 要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和《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管理机制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从而进一步探讨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 管理机制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是志愿活动的主导因素。随着社会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空闲时间的不断增加,志愿者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志愿服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发展志愿服务是我国目前的形势所需,也是社会进步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志愿者的管理。
一、现阶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队伍的组成
目前我国官方所正式公布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主要是以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为主,加上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专业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组成。但当前大多数全民健身服务组织人员组成中,并没有过多的体育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的组织管理专业人员等,导致了全民健身服务的不规范,不系统等现象的发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者的系统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的根本,也是保障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还没有形成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制度方面还缺少可操作性的细化条款,同比我国大型赛事和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来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还比较落后。目前仅有北京、广东等13个省市和8个城市相继颁布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国际上如加拿大、美国、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也有专门的志愿服务法律。然而我国关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相关机制则尚不完全,相关机制的缺失,志愿服务者没有了保障和约束,导致了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的混乱。
(三)我国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宣传和推动
由于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社会宣传不够,以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组织管理上的缺陷,导致在志愿精神以及志愿服务理念等方面,公众还缺乏一个全面性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人还不清楚什么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更不用说参与志愿活动了。即使是志愿者,很多人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理念并不是很了解,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志愿服务是形式主义,也有些人认为志愿服务完全是政府行为,这种偏见性的认识往往导致公众对其认同度的下降,同时一些志愿者在参与中缺乏热情,并不能认真负责的履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也是对志愿服务认同度低的表现。在宣传和引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从事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中,政府对物资、资金提供等方面的支持等都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推进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我国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其作用和影响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不能满足全民健身事业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形成常态化机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建设。
二、促进全民健身志愿者管理机制建设
(一)抓好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招募
要建立社会动员机制,紧扣全民健身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开展。现在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划分为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和非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招募对象主要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体,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管理者为辅助。非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可包含所有致力于全民健身服务的人士。招募及甄选的环节包括制定招募及甄选标准、发布招募信息、确定招募人员、实施招募及甄选。
(二)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数据库的建立
在原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招募与甄选程序之后,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才库,进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申报和认证。申报和认证是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进行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先做好这一项工作,才能够使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保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的培训
这里包括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和非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志愿组织根据类别,进行培训来改变志愿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增加志愿者在某些领域中的知识,培养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训的环节包括确定培训的内容(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礼仪与行为规范、科学健身指导等)、培训的方式(理论讲座、实际操作等)、实施培训、培训效果的评估。
(四)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的管理
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和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团类自我管理,明确责任人、项目,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出勤和服务制度管理细则。
(五)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服务项目推动机制
针对农村(社区)晨练、群众体育休闲锻炼、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各级各类体育展示表演等全民健身服务需求,各类大型赛事和活动的裁判及综合保障等体育赛事服务需求,各级各类体育专业场馆、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四点钟学校”、基层体育活动阵地、健身路径等体育指导服务需求,志愿服务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在体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四项志愿服务项目”。
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立足城乡社区,指导基层健身活动,传授基本健身技能,普及基础健身知识,引导人们文明健身、科学健身。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优势和特长,开展健身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提高人们自我健身、自主健身的意识和能力,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二是体育系统工作者志愿服务项目。广大教练员、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向人们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各级体育运动协会积极组织项目运动骨干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普及和推广各类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技能,拓展体育项目的影响力和参与面。
三是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项目。优秀运动员深入到社区、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全民健身社会公益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精湛技艺,传授运动技能,增强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意识,树立优秀运动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参加比赛以及其他活动相结合,就近就便相结合。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明星效应”,把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吸引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养成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和在校体育特长学生,利用他们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志愿服务。体育教师在完成好课堂体育教学之余,走进社区义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技能指导。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强学校体育教师与广大民众的互动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体育院校的师生要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六)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标准,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活动完成之后,依据标准进行一系列的考核与评估。其次,应加快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政策体系和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设有专门机构,设立专项基金。同时要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绩效进行评估,达到相应标准可以在晋级、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制度倾斜,杰出的志愿者应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评选表彰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项目。通过对志愿者、参与单位和组织的激励,提高其社会认知度,激发大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发展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大背景下,加强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管理机制理性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要促进相关体育志愿服务的蓬勃兴起,我们要做的就是使这股良好的志愿服务风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审视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健全有关机制,促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规范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促使《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的设计更加完善,为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A051)和2012年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编号S120075)
参考文献:
[1] 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71-374.
[2] 蒋亚明.创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访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秘书长邢小泉[J].中国体育报.2013(2):5.
[3] 熊斗寅.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及对策(文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
[4] 国家体育总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EB].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