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的踪影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15950225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是个中国人,大抵差不多都喜欢侠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专门抱打不平之人,想想都令人神往。侠客梦,是一种古老的梦,今天流行武侠小说,不过这侠客梦爆棚的结果。说什么千古文人侠客梦,老百姓一样有侠客梦。有了不平之事,如果真有侠客的话,求他出面,比打官司似乎都靠谱。还真有人付诸实践,在人世间找侠客,但找到的,往往是侠客面目的流氓,一旦被缠上,麻烦一辈子。
   但是,如果真有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具体在张庄李庄,或者哪个街道,门牌号若干,大家有事,就去找他,能行吗?不行。我们喜欢的侠客,应该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人,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在人间居住,在大山里,悬崖边,云雾中倒也没问题,就是不能成为我们的街坊邻居。
   道理很简单,就算人世间真有传说中的大侠,哪怕他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也免不了要被人追杀。如果他们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邻居或者相识的朋友,那么,他被追捕之时,我们要不要帮忙呢?不帮吧,说不过去,帮吧,要被牵连。牢饭不好吃,脑袋还是长在自己脑袋上的好。所以,大侠尽管行侠仗义,但理应来无影去无踪,不用吃饭,无需喝水,不牵扯任何人。受了伤,不用治,就能自愈。这种事儿,无需多想,想想我们单位里那些喜欢打抱不平的人的下场,就都明白了。
   所以,古人比較聪明,知道汉代朱家、郭解之辈的下场。更知道人家最恨最头痛的,不是盗贼,恰是侠客,绝对不能相容。因此,写《七侠五义》的人,想来想去,还是把这些侠客,都派给了清官,让他们做清官的走卒,在清官的指挥刀下,干点小规模的行侠仗义的事儿,比如拿个采花大盗什么的。更要紧的,他们可以去拿那些不听话,不顺从的侠客或者绿林山贼。这样一来,他们心目中的侠客就可以好好地活着了,让不喜欢悲剧的国人,有了安稳。但是,另外一些具有反叛精神的读者,就不满意了。
   所以,今天流行的武侠小说,从梁羽生金庸到古龙,他们不好意思这样安排侠客,他们笔下的侠客,大抵不食人间烟火,在天上飘着,干一票仗义事儿,然后就飘走了,由于武艺特别高强,一伸巴掌,就能打死一队人,人家一般都拿他们没办法。不消说,他们一般不需要俗人的相助,所以,喜欢武侠的俗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尽管无限量地吹所喜欢的侠客的光辉事迹,但却不用担丁点的风险。
   严格地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喜欢侠客,爱侠客,不过是叶公好龙。意淫一下,也就罢了。真碰上了不平事儿,倒霉事儿,真正指望的,还是清官。所以,清官戏和清官小说,永远都会比武侠小说和武侠戏长命。当然,在现实中,最快的办法,还是通过拉拢法官,给自己出口气。
   但是,到了这种时候,正义也就不知道哪儿去了。
  选自《百家鸣放》
其他文献
積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前阵子出现的杀母案,让人不禁要问:“原本都是好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离恶有多远?”“小灯泡事件”中4岁女童遭当街砍头引发哗然,女童母亲没有仅仅要求惩治罪犯,而是希望社会能够从根本上剖析恶性案件出现的原因。HBO根据此事改编了一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让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离恶只是一瞬间,只是一个转身,甚至一念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1974年南斯拉夫行为
清人张潮《幽梦影》里有句话,颇可玩味:“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下雪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四周寂寂,雪衬天光,映在格子门扉,或者夜晚一灯如豆,晕染在窗户纸上,外面雪下著,或已停,此时天地高远,总想着一个朋友裹一身雪花而来,在你对面坐下,促膝而谈。  此为不可多得人生之妙境。  诗人白居易下雪天喜欢和人畅饮,除了那首著名的《问刘十九》,还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一盏寒灯云外夜,数
宣城属皖南,文房四宝之乡,文明自商周时代起,久之远之,当然在古良渚文化扩张区。宣城我以为是头一回来,不料听宣城文联主席介绍,宣城所辖一区四县两县级市中有绩溪,我说,哦,原来我是第二回来。绩溪是十年前到过,自驾旅游,西递宏村并黄山皆一路扫去,特地去了上庄村,拜谒胡适旧宅。门罩门楼,水磨砖雕,青瓦马头墙,沙孟海先生题的匾:胡适故居。进去看到适之老先生的照片,忽然眼泪就流出来了。那样的眼神,和煦、温暖、
陋室有仙客,曰:长春花,或日日春。说它是仙客,是因为,它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毅然光临陋室,带来一片春色。冬日里,北人思念绿色,南人祈盼雪,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广袤北方,以它的苍茫、雄浑、寂寞的辽阔,来抒写生命意义。冬日北方,清冷一片,仿佛着意让万千生灵感受寂寞似的。是啊,褪尽绿色,万物萧疏,怎会不寂寞呢?也许,为了安慰这一片的寂寞与清冷,上苍就用无边的雪来罩住它。于是,浓绿
我很羡慕用文化养老的老人,我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人。文化养老,不是指上了年纪才没事找事附庸风雅,而是指那些在壮年时期就储备了足够文化能量的老人。这是一批对人生有良好规划的普通人,壮年时期就懂得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我认识一名刑警,在刑侦一线,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我是在为自己老了做准备,退休以后,我计划将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留给后人。”如今他老了,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也不在了。他一个人住在小城,
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的美誉。很多中国人兴许在地图上都无法将这个岛国找出来,它的面积仅有300多平方千米,弹丸之地却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人文历史。每当我阅读马耳他历史之际,总忍不住联想到魔幻文艺作品中那些传奇的岛屿,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龙石岛、熊岛,总觉得那里生活着喷火的飞龙、无畏的勇士。没错,马耳他除了没有飞龙,真的曾经是一座骑士岛屿。骑士们曾在那里抵御一个庞大的帝国,上演过一段悲壮的传奇故事。
秋日,尤其是深秋,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富有”的季节。旧时农家收获的农产品,黄的玉米、红的辣椒、哗啦作响的花生、饱满的芝麻,晒在院子里,美其名曰“晒秋”。早于网络上的“晒朋友圈”数千年,中国人已经开始了秋日硕果累累的“晒”。这种晒,是富足、自乐、充实的运动,从古至今,人们皆乐此不疲。一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深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写给朋友刘景文的诗文中这样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近古稀的作家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之后,她和几位作家一起被安排轮流看菜地。一次,轮到冰心看菜地,翻地、施肥之后,她又接着在菜地周围围栅栏,这样平时不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一些家禽损坏菜地了。断断续续地做了近两个月,终于完工了!冰心欣慰地舒了口气。然而,下午她再来的时候,却看到刚围好的栅栏被推翻了一大片,长势良好的菜也被弄的乱七八糟。“又是这几个偷菜的孩子,
当年上高中时,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的还是六天工作制,即每周日休息一天。一到周六下午,便是校园鼎沸时刻,早已归心似箭的同学们,从宿舍走廊推出自行车,各自向家里奔去,为的就是回家能饱饱吃一顿。那时,我因负责学校及班里的板报,常常得利用周日完成板报,几支粉笔,几块黑板,我就在小小的黑板上,尽情地放飞着我年少的梦想。一個人,连写带画,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心里自然高兴、充实。又是一个周末,我正在
一些野菊花在风里摇晃,它们开的时候我总是不够热心,等到快凋谢的时候,我才想起它们那样灿烂过。好在,它们开的时候,我也在盛开的时间里。  这和我很像:我开的时候,没有人来,我却以凋零的哀愁让路过的人为之一叹。当然,我开的时候如果有人来,也不过是如此一叹,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人们总是哀愁在自我的假设里。但是能够哀愁也是好的啊,如同秋天里野菊花蓬勃的内心。  一朵菊花,可以看到太阳和月亮来回的过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