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忆林子散文四章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店
  为了租借比赛的服装,我和同学相约一起去北京舞蹈学院附近的小店转转。
  舞院西边的马路很窄,时常有面包车、大货车或者摩托车绝尘而去,街上灰尘仆仆,天空好像也格外浑浊。等眼前突突的机车飞驰过去,我掩住口鼻,蹙紧眉头,张望街边的小服装店。乍一抬眼,就有一堆堆的店面顶着脏兮兮的招牌闯入我的视线。“红舞鞋”“红绸带”……眼花缭乱地望着一个个都能和舞蹈扯上边的店名儿,我撇了撇嘴角。
  晃晃悠悠地转了一圈,我们挑了个门槛最高、店面儿最小的店铺钻了进去。店里挤满了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假人模特,挤挤攘攘的。在昏暗的灯光下,可以看见一张裁剪衣服的木台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屋里的衣服也算应有尽有,或挂置或码放,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这个小店之前我曾光顾过几次,于是一眼便瞅见台子后头正挂着围裙忙碌着的男老板兼裁缝。“叔叔,有宋朝的男装女装吗?”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憨憨地一笑:“有啊,这,这……都是呀!你们要什么样的啊?”老板相貌平平,脸胖胖的,肤色偏黑,一笑眼睛就小得看不见了!塌鼻子,暗紫的嘴唇,看样子很老实。我扫视着他摆出来的服装,心中隐隐有了数。“多少钱一天?”“六十。”他指指我和同学,“这俩小姑娘去年还租过呢,一套八十来着。”我立即反驳回去:“去年是五十一套,叔叔,这条街上都五十吧!”他还是憨憨地笑,连连点头:“对对,就一套五十吧。”我在心里暗笑。
  台子旁边的女人斜瞟了老板一眼,看着正在砍价的同学,冷不丁开口道:“你们不是还有钱吗?”我转过头愣了一下,正是前几次我们为租服装砍价时令人感觉次次直想撞墙的阿姨。这位阿姨似乎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闲暇时总爱倚在台子前瞭望街上形形色色的过客。她习惯性地交叉着双脚松垮地站着,大有一派看好戏的样子,只有必要时才插上一句嘴,但字句都让人无言以对,似乎要把人逼入死角。她的确有着一副干练的样子——简练的短发,一点儿也不拖拉,但发型十足像个成熟饱满的柿子椒;脸色惨白惨白的,不知道是本身就如此还是粉底打得太厚;鼻子上架着一副宽边的框框眼镜,让人看不清镜片底下暗藏的内容!隐约觉得,在和她对话时,有两道颇为凌厉的强光透过镜片直射到我的脸上,就像有透视功能一样,似乎能穿透我们的心思,让我感到阵阵发怵。我悻悻地想,这个奇怪的女人,不仅喜欢看人遭殃的样子,还刁钻刻薄,脾气古怪,再也不要遇见才好!
  经过几个回合,最终老板以四十八元一天的价格妥协了。出了小店,我回头看了看店名:红黄蓝。
  一个有趣的小店,两个有趣的人!
  秋天的美好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描写秋天,都以凄美、悲凉为主题。但当我真真切切地走进北京的秋天,却发现秋日的一点一滴都蕴涵着健康和快乐。
  清晨的秋风带着阵阵凉意,沿着指尖蔓延到脊骨。枯黄的草叶虽然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秋风的旋律会让它重新支起纤弱的腰,伴着律动尽情地摇摆四肢,仿佛在唤醒成千上万的伙伴。小草们扭动着身躯,互相吐露对季节交替的喜悦之情,勇敢演绎它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树木们随着热烈的秋风拂过,突然间停歇下来,齐齐地向关注演出的众生鞠躬谢幕。秋风,是一簇簇跳跃的音符。
  残叶在人们心中已然成为秋天的代表,但没有人去关注它金黄赤红中还夹杂着的一点墨绿儿。路边的杨树,叶面依然油亮亮的,明晃晃的阳光照在上面显得倍加华丽,曲折的叶脉就像我们的掌纹一般健康清晰。光晕不断徘徊在叶面上、叶隙间,在恍惚的、扑朔迷离的光彩中,我看见的不是秋的老者的苍凉,而是春的孩子们的笑颜。它的生命丝毫没有被人们对秋天悲观的思想牵制,反而更加招摇地挥舞着它成千上万的手掌,在秋日下交错、重叠,好像在尽心跳一支交谊舞,或者诠释一生中的相遇、交错和分离。残叶,是秋天的舞者。
  秋天的月夜总能带给你一份宁静和闲适。夕阳逐渐从视野中淡去,剩下的只有远处和地面融为一体的黯淡的山影。抬头仰望夜空,墨色将棉絮一般的云朵徐徐渗透,直到黑夜将它们完全吞噬。今天是中秋,是不是有月亮呢?我打开窗户探出头去,一轮圆月映入我的眼帘,圆得好像是用一支光洁的瓷盘勾勒描摹出的,皎洁的月光为周边的云彩镀上了一层银色。寂静的夜空里没有一颗星星,仿佛若有一丝一毫那样的点缀和装饰,就会打扰它安恬的氛围。这样的月夜,没有亲友的离别,也没有压抑的思想之苦,仅仅有被月光浣过的心灵,感受着宁静中的美好。
  城市的秋夜还有它独特的风韵。路灯会执著地亮着,仿佛要用这微弱的光呼应夜空中的明月,共同扶持整个夜的黑暗。购物商城成了夜里最亮的地方,新漆上的亮红、明黄早已经在夜色中黯淡下去,马路亦完全潜伏在夜色中了,来往车辆上鲜艳的颜色也融入进去。只有车灯闪耀着,奔流着,那样子若搁到天上,必定能与银河星系媲美;倘若安置到纯真的梦里,想必也是无数流星轻轻坠入小溪,随波流淌着……
  我生在十月,约在寒露时节,度过一秋,便证明我又长大了一岁。我喜欢秋天,因为它快乐、美好,同时,怀揣着我对未来的期望。
  少年风采
  少年的风采,是充满活力的青春。他们不像壮年人那样风姿绰约,也不若老者那般通今博古。少年,我们都是少年!
  瞧见前方那几个少男少女了吗?他们都是少年。有着强健或者纤细的身影,修长的手脚被阳光染成小麦色,带着劲儿地挥舞跳跃着;他们利落的短发被微风揉乱,有的还晃荡着金黄的马尾辫。当然,最耀眼的就得数那身球衣了,崭新崭新的,中央的号码白得发亮。他们勾肩搭背地朝球场走去……
  天是最干净的蓝,云被撕成一絮一絮的。年轻的少年们穿戴着亮红色、湖蓝色的队服,在茵茵绿草上有条不紊地追来赶去。那看起来像棒球,所有少年们的眼神都专注地追随着那一颗小球的运动轨迹,随时蹲着马步举着球棒,在整齐划一的“嗨嗨哈哈”中有力地举起来,又有力地收回到身侧。前面有个少女放低了身子,把球棒向后举到了肩头,她看起来像是蓄足了力量,球棒被双手攥得发抖。“砰”的一声爆发,少女立起身,球棒随即挥到了左肩,而球呢,早已划过一条坚定的弧线,稳稳地落在另一名少年手中!   接球的少年手上戴着和熊掌一般大小的手套,牢牢地抓住小巧的球,阳光下金色的脸庞透露出坚毅又紧张的气息。“嘿嘿”的叫喊声和欢呼声一浪接一浪地翻涌在球场中,少年们炽烈如火的情绪把四周的空气都烘热了!拿着球的少年抡起结实的臂膀一掷,只望见那只小球又飞回少女的球棒顶端……
  在球场边缘,松散地坐着另外一排少年,红衣的、蓝衣的都纷纷举起胳膊击起掌来。最左边的少女身边端坐着一只金毛犬,正扭头凝视着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球,正看到精彩之处,倏的被它心情极度亢奋的主人搂住脖子亲了一口。还有的少年,甚至朝着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球员吹起了轻快的口哨呢!
  我依偎在栏杆边上,注视着场上的少年们的一举一动。一会儿一个小红点急速地朝一个小蓝点奔去,一会儿红色和蓝色的小点又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一道红色流星在一颗蓝色的星球面前陨落,紧接着一簇簇穿着红衣蓝衣的少年一起跑过去,拥住跌倒的少年……
  瞧见了吗,这球场上奔波的少年的独特风采——
  那是跳跃的、奔跑的、簇拥的、攒积着力量的;
  那是活泼的、激昂的、团结的、正蓄势待发的……
  少年,我们都是少年!
  红包
  拿压岁钱仿佛是春节种种家庭活动中最让我感到尴尬的一项。
  小时候尚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早早地被妈妈“押着”去给大人们分别磕头,便能得到各式各样的小红包包。小时候的我害羞,又有些犟,即便是姑姑姨姨们调笑,就是跪不到地板上,更磕不出什么响头,我因此也常被众人善意地嘲笑。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终究说两句忸怩的好听话便得以被放过一马。春节的红包包,是火热而关切的。
  小孩子不懂什么钱,给多少便是多少,才不计较。我最看重的是大人们精挑细选的红包封面图案和背面的几句简短祝福。那时每每过年,总喜欢把年份及其属对应得清清楚楚。如今是什么年份,我却早已是记不清了。红包上红红绿绿带花的小动物,或是贴金的大气的“牛气冲天”,童趣的或是端庄的,都很是入眼。红包背面的寥寥几笔祝福也真诚可鉴——老年人的字迹,轻细、颤抖,却也端正硬朗;壮年人的字迹是浓墨重笔,洒脱潇然。每句抑或亲昵,抑或正儿八经,我都愿意珍惜并细心收藏在我的小盒子之中。之后的岁月里,我并不总是翻看它们,这太矫情,但我也不许别人拿去另做他用——那上面可都是家人留给我的情意。
  我不知道今天的压岁钱怎么了。明明不相熟的人,递过的红包一个比一个厚重,红包的封口被撑得张着嘴,背后却不会留下任何一点笔墨。我也曾帮爸爸装过红包——一打金灿灿的纸袋,每个里面塞上几张红钞票。我又亲眼看到它们被塞到来往各处做生意的朋友、下属或远亲的手中,没有署名的红包抑或被直接转送到其他人的手里。钱的重要性不是我可以胡乱批驳的,它毕竟是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单薄的东西。我几乎对这样的压岁钱绝望了。红包不红了,或者说,那份特别的暖意即将消失了。
  今年的春节,我是和爸爸的家人在深圳一起过的。我和这些亲戚之前并不相熟,故而没有加入到家庭微信群“抢红包”的行列中。爸爸问我不参与的原因,未等我作答,便又告诉我爸爸家中的习俗是不给孩子手里放太多的钱,因此微信群里的红包都是极小的份额,只是用来图个过年的热乎气。当然,这话马上得到了证实,家里几个接红包的小丫头转眼就把钱花掉了——在商场里给所有大孩儿小孩儿买了各式的冰棍儿吃。我认可并喜欢上这种给压岁钱的方式,之后间或加入抢红包的大队中,再掀起一阵哄闹。
  愿红包长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其他文献
摘要:将“行善”与“成本”相提并论,看似是将这一高尚行为世俗化,但对应现实,将行善成本考虑进具体的行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有效的。我们的社会呼吁更多的“行善之举”,但为了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使更多的人受益,“行善者”不仅要“心中有情”,更要“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行善”才可以行之有效,效之持续。  关键词:考量 行善成本  “成本”原是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生产中需要消
期刊
婆树店  这院子不大,二三十户人家,却雄踞山关要津。县志载:“婆树店,唐开元年间辟驿站……”想必当年也留有个繁华闹市的称誉吧。如今,驿道早废,只遗一个店名,引人发思古之情,作沧桑之叹。  婆树店,有树无店。树,是樟树,人称婆树。莫非那树也自唐朝来?树下可曾系马?你看那盘曲纵横的树根,如老人手上暴突的筋络,疙疙瘩瘩从地面隆起老高,如今,却都叫屁股磨得溜光了。  婆树,是树,亦是店。婆树店人也如婆树般
期刊
不出门  我都不知道春天来了  冰封的河流早已解冻  柳树挣扎着抽出了嫩芽  不出门  我都不知道风暖了  人们卸下冬天的冷漠  夜半灯寒的街也添了喧哗  不出门  我都不知道整理头发  每天看床头的阳光打湿了窗花  不出门  我都不知道该何时醒着  又该何时睡去 以梦为马  我不知道天何时黑了又何时亮了  可是我知道  你来了  在这个世界温暖我的大花
期刊
天色已近黄昏,街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他——一个不想回家的人。  一想到回家,他心里就微微泛起了苦涩与迷茫,脸上带着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落寞和惆怅。天都快黑了,他却不敢回家。他知道爸妈会担心,可是他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父母失落的眼神,高考不如意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他的成绩一直不错,虽然有些偏科,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爸爸向来严厉,自己名落孙山,父亲却没有了言语,但对自己来讲,父亲的期望、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关键体现,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生活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可以强化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对文化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部门以参考和借鉴。  关
期刊
一只会思考的猫  不知从哪天醒来,猫咪凯蒂突然发现,它,不,应该是他,居然可以像人一样思考。  他有些害怕,之后就是阵阵惊喜。“我竟然可以拥有人的思维,不用每天就是为了找主人要吃的,吃饱了就睡觉,遇到耗子就本能地扑过去,到了春天就发个情,整夜叫嚷了。这真是我们猫界的奇迹啊,我可以被称为猫神了呀!”  猫咪凯蒂陷入狂喜,他现在可以用人类的思维去获得其他猫所无法得到的东西,他知道人类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期刊
谁的脚尖  和着雨滴拍打  夜里清晰地响起  窗棂皎月  难得有些委婉  然而夏蝉  落寞着转身离开  却误入了秋的迷途  我聽见,书笺里干枯的鸢尾  偷偷呢喃着思念  可路过的风恰好轻巧地听见  绵匝的思绪  转而便被妥贴地收藏不见  多想问问  你可也曾听说  檐角湿密的蛛网  拦了那忙于归家的萤火
期刊
兰花  你是我今生的无法割舍  无论老家 新家  总在心里装着你  即使日出日落  也有你的身影  看到你 就看到笑脸  看到你 就看到昨天  你的心里也一定盛满了我  在这小小的花盆里  埋藏着随时溢出的记忆  带你旅行  带着你去旅行  这已不是年少时的轻狂  而是当年执手相约的承诺  立高山之巅 轻卷朝霞玉露  临沧海之滨 笑看日落余晖  光的弧线  镌刻你美丽的轮廓  一颗玉米棒  足够填
期刊
冬天的字典里,唯美的只有雪白!  大地和山峦组成了黑白胶片的电影,素雅的冷色调交织了冬的韵律。消瘦的枝条被雪包装成玉树琼花,沧桑的老屋也被装饰成了童话里银色的殿堂!  心热时,雪是不冻人的!在童年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好。雪,没有那万花筒的绚丽,却充满了冰姑娘神奇,那时的冬天没有羽绒服的呵护,一颗炙热的心却如温暖的烤炉!  捧一把雪,伴着手的温度用力攥几下,一个个白色的球体便成了武器。分成两队,一场
期刊
夜色  今夜  我看到城墙斑斓时  孩子找到妈妈  哭泣的样子  我听到汽笛响起时  恋人相拥团聚  幸福的故事  今夜  我与擦肩而过的你们  目光对视  那显示屏上达到的地址  为你旅途平安的开始  我站立的身姿  衬着古城夜色  你在匆匆人流中迷失  我用微笑为你遥指  你想到达的位置  今夜  警徽将我们的辛勤装饰微笑点缀夜的城市  车站  古城难得的几滴春雨  落满车窗玻璃  偶尔夹杂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