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终于下起来了,就在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的春风里。霎时,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风雨中回首,语文教学改革历经风雨,几度坎坷,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最终目的,不断探索进取,终将水到渠成。“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语文不再遥远。
一、聚焦选择,返璞归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紧跟时代,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语文才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进步。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约语文课堂,不是语文课堂的简单化,而是让教者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1.选择简约的目标导向。课堂上,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但语文教学承载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因此,聚焦和选择简约丰厚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如在《倾斜的伞》中,我们不能再逐字逐句地分析和讲解,而要选择简约而又丰厚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我们通过观察插图,想象说话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外公和丹丹之间的爱,体会伞下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目标定位,既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又能在有限的课堂里轻松扎实有效地达成目标
2.选择简约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曼妙优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熏陶中,学会运用语言,学会表达与交流。如《倾斜的伞》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神态和动作,抓住重点词,关键句,体会外公对丹丹那无私的爱。这样有了聚焦就有选择,有了选择就有了方向,简而不失其厚实,约而不显干涩。
3.选择简洁的教学语言。课堂上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教师说得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就必须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因此,选择简洁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
我们追求課堂的情理交融,追求教学的简约丰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约是对传统的复杂的语文课堂的一次挑战,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体现。
二、简约语文,删繁就简
若简约语文是棵树,以文本价值的有效利用与智慧开掘就是“根脉”,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就是“主干”,丰富多彩的语文训练即为“枝叶”。这样建构出的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简约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要准确无误,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教学时要抓重点,去枝叶,留主干。以一个中心问题,辐射全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心中那盏灯》中,若要构建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就该拿起大刀狠狠地砍去旁枝,以“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它去熟读课文,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原因,抓住他做冰灯时的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标点,来体会那伟大而深沉的爱。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懂得舍弃,把握住了课文的命脉,所以紧扣“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积极开展的丰富的语言训练,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始终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情理交融,不露痕迹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情感这条线,会文章的意,悟作者的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情理交融,拨动他们的心弦。
在《心中那盏灯》里,为了让学生领悟父亲那浓浓的情,我引导孩子们在文中寻找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抓住重点词“打磨”,教他们理解意思,做“打磨”这动作,然后情境熏染:“就是这样一双冻得通红的手,忍着严寒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在反复打磨着……”再让他们想象说话:“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父亲不怕冷吗?他在打磨冰灯时时会想些什么?”从这些层层深入的教学中,体会父亲那浓浓的爱,体会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忍受寒冷的煎熬,只为了给孩子做一盏冰灯的那伟大的爱。这样情理交融,让学生明白父爱的伟大就体现在平凡的动作、神态和简单的话语中。这些入情入理的铺设,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因此整个教学,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情和理自然融合,不露痕迹。
四、丰富内涵,优化策略
简约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走向文本深处,走向学生的身边,走向“语用”的本源。探索文本内涵,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小声音,开辟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不断构建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1.走进作者的内心。例如在《心中那盏灯》中,为了更好走向文本,我带着孩子走进作者的内心,认识到马德多年后仍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这份爱,在父爱的激励下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写了许多感人的文章。读了作者在另一篇文章里对父亲的爱:“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你是我永远的骄傲!”情感的熏染,感动了学生。
2.走进生活的深处。在《心中那盏灯》中,理解了文中父亲对儿子那深深的爱后, 顺势出示日常父亲关心、呵护孩子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父亲,走进了生活。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了父爱的点点滴滴。此时的课文已不再是课文,而是联系亲情的纽带,学生的感恩再次被激发。他们明白:父爱是口渴时端来的水,是下雨时那把伞,是生病时的呵护,是骑在肩头的欢乐。正因为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学生对父亲的爱才一次次升华。
3.走进文章背后的故事。如《清明节的由来》,从介子推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着手,让学生走进介子推血书的全文:“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这封血书,字字泣血。介子推的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高尚品质凸显,学生也对清明这个凄美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语文就是这样,只要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只要赋予她丰厚的内涵,其意蕴必将飘香悠远,学生的收获必将更丰富。
雨越下越大,红了的早不止樱桃,绿了的更不止芭蕉。在“情理交融,简约丰厚”更高标准的语文教学的改革驱动下,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更加深入,学生受益必将更多。“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语文教学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
一、聚焦选择,返璞归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紧跟时代,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语文才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进步。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约语文课堂,不是语文课堂的简单化,而是让教者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1.选择简约的目标导向。课堂上,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但语文教学承载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因此,聚焦和选择简约丰厚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如在《倾斜的伞》中,我们不能再逐字逐句地分析和讲解,而要选择简约而又丰厚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我们通过观察插图,想象说话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外公和丹丹之间的爱,体会伞下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目标定位,既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又能在有限的课堂里轻松扎实有效地达成目标
2.选择简约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曼妙优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熏陶中,学会运用语言,学会表达与交流。如《倾斜的伞》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神态和动作,抓住重点词,关键句,体会外公对丹丹那无私的爱。这样有了聚焦就有选择,有了选择就有了方向,简而不失其厚实,约而不显干涩。
3.选择简洁的教学语言。课堂上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教师说得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就必须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因此,选择简洁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
我们追求課堂的情理交融,追求教学的简约丰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约是对传统的复杂的语文课堂的一次挑战,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体现。
二、简约语文,删繁就简
若简约语文是棵树,以文本价值的有效利用与智慧开掘就是“根脉”,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就是“主干”,丰富多彩的语文训练即为“枝叶”。这样建构出的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简约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要准确无误,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教学时要抓重点,去枝叶,留主干。以一个中心问题,辐射全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心中那盏灯》中,若要构建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就该拿起大刀狠狠地砍去旁枝,以“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它去熟读课文,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原因,抓住他做冰灯时的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标点,来体会那伟大而深沉的爱。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懂得舍弃,把握住了课文的命脉,所以紧扣“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积极开展的丰富的语言训练,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始终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情理交融,不露痕迹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情感这条线,会文章的意,悟作者的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情理交融,拨动他们的心弦。
在《心中那盏灯》里,为了让学生领悟父亲那浓浓的情,我引导孩子们在文中寻找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抓住重点词“打磨”,教他们理解意思,做“打磨”这动作,然后情境熏染:“就是这样一双冻得通红的手,忍着严寒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在反复打磨着……”再让他们想象说话:“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父亲不怕冷吗?他在打磨冰灯时时会想些什么?”从这些层层深入的教学中,体会父亲那浓浓的爱,体会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忍受寒冷的煎熬,只为了给孩子做一盏冰灯的那伟大的爱。这样情理交融,让学生明白父爱的伟大就体现在平凡的动作、神态和简单的话语中。这些入情入理的铺设,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因此整个教学,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情和理自然融合,不露痕迹。
四、丰富内涵,优化策略
简约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走向文本深处,走向学生的身边,走向“语用”的本源。探索文本内涵,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小声音,开辟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不断构建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1.走进作者的内心。例如在《心中那盏灯》中,为了更好走向文本,我带着孩子走进作者的内心,认识到马德多年后仍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这份爱,在父爱的激励下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写了许多感人的文章。读了作者在另一篇文章里对父亲的爱:“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你是我永远的骄傲!”情感的熏染,感动了学生。
2.走进生活的深处。在《心中那盏灯》中,理解了文中父亲对儿子那深深的爱后, 顺势出示日常父亲关心、呵护孩子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父亲,走进了生活。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了父爱的点点滴滴。此时的课文已不再是课文,而是联系亲情的纽带,学生的感恩再次被激发。他们明白:父爱是口渴时端来的水,是下雨时那把伞,是生病时的呵护,是骑在肩头的欢乐。正因为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学生对父亲的爱才一次次升华。
3.走进文章背后的故事。如《清明节的由来》,从介子推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着手,让学生走进介子推血书的全文:“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这封血书,字字泣血。介子推的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高尚品质凸显,学生也对清明这个凄美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语文就是这样,只要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只要赋予她丰厚的内涵,其意蕴必将飘香悠远,学生的收获必将更丰富。
雨越下越大,红了的早不止樱桃,绿了的更不止芭蕉。在“情理交融,简约丰厚”更高标准的语文教学的改革驱动下,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更加深入,学生受益必将更多。“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语文教学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