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铸魂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建,作为共和国最早一支建筑施工劲旅,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不仅奉献给祖国无数精美的建筑和厂房,而且铸造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这是50多年铸就的企业之魂,是全体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跨入新世纪后,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建的企业精神凝炼为“追求卓越、永不服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企业50多年来形成的企业精神的延续。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强调发展,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只有在继承上有所创新,体现特色,做出成效,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在他们传承了军队守纪律、重执行、能吃苦、乐奉献等精神的文化系统中,有从当年辗转祖国“大三线”的历程中,带来的以“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为特点的“铁军精神”、有创造了彪炳中国建筑业史册的“两个速度”和“两个高度”,让“深圳速度”从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的以“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特点的“改革精神”、更有“八五”期间的地处“死亡之海”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参与921-520航天工程中锤炼出的以“艰苦创业、科技为先、忘我奉献、铸造精品”为特点的大漠精神。
  这一个个精神的火种传递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建人手中,伴随着企业成长逐渐积淀为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折射出先进的企业精神和中建人自始至终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便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茫,透射出一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与众不同的神圣职责。
  
  创建历程
  
  中建文化建设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982年以前,是中建文化的培育阶段。即早在1982年组建中国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公司)之前,称作国家建工总局的这支施工队伍,曾辗转祖国“大三线”,凭着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完成了一大批重要国防军工建设项目和大型公用设施建设。“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也在当时被叫响,并培育出各自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如一局的“铁军”精神等,即使还不是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已经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激励作用。所以说中建企业的创业发展史,同时还是一部企业文化的凝炼渐进史。企业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和企业的成长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这些伴随着企业成长而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既体现出中建人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表现出一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构成中建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既折射出先进的企业精神、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内涵,又成为今天中建大文化体系和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2年至1996年,是中建文化的碰撞阶段。企业文化在这个时期正式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中建总公司按照“敬业、求实、创新、争先”的立意,开始设计企业标识及组织的一些文化建设活动,则多是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或者说是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替代了企业文化工作,而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还缺乏一个完整的规划,没有明确的文化引领。由于历史因素、体制原因、行业特点等,加上没有行业保护和政府保护,大家都在一个市场、一个平台上找活干,争饭吃,使组建后的中建企业很快适应了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深深地打上了“联合舰队”的烙印,并也带来了文化分散、多元、各自为中心,引起不断的“碰撞”,乃至成为中建总公司当时的一大特色。不可否认,中建总公司的“群狼战术”,“联合舰队”文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为中建总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单位在市场“碰撞”、文化“碰撞”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各具特色的支撑企业市场开拓的文化理念等。
  
  ——1996年至2001年,是中建文化的融合阶段。这个时期是中建总公司由“联合舰队”逐步向“航空母舰”过渡的阶段。如何建设一个能够体现历史、现在和未来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体系?加快文化的融合和统一,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管理等服务,1996年中建总公司党组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建文化建设的决定》,强调“以创新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工作的统帅性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建筑行业和企业特点,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内容,把传统管理、基础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适应中国建筑业特点的新型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这标志着中建总公司正式启动企业文化建设。
  这一阶段的“融合”,不仅是指中建总公司系统内部成员单位由“碰撞”到对接、兼容,也体现在文化与管理的紧密结合上。突破口选在哪里?导入CI战略。今天看来,正是当初的这一决策,不但为中建总公司找到了一种通过设计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与传播的载体,也为中建总公司的文化融合找到了一个载体。
  ——2001年至今,是中建文化的提升阶段。中建总公司从2001年进一步清晰了企业定位——“在商言商”,明确以追求效益作为经营企业永恒的主旋律,努力打造企业规模和效益均衡发展的平台及国家、企业、员工共同利益的平台,规划出做强做大中建总公司的“一最两跨”战略目标。强调要遵循商业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培育和提升总公司国内外经营一体化、投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低成本竞争和高品质管理、低成本扩张和高品位营销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由此展开的资产重组、机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等,对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形成强烈的冲击,引发了各种外来和内在文化新的碰撞、对接和交融。中建公司在对企业现有文化状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决定对文化建设工作开始新的规划和提升。2002年6月经过调整的CI视觉识别系统投入试运行,2003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明确中建总公司成员企业统一打出“中国建筑”品牌,树立全新“中国建筑”形象;进一步将CI创优工作纳入总公司“创优争先”系统工程之中; 2004年3月对“外塑形象,内炼素质”理论进行拓展,以党组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中建文化建设在新阶段“推广形象、创造商机,诚信形象、创新进取”的工作目标,提出推广“四个形象”的任务;同时,经重新总结提炼的七条企业理念在系统内全面推进。由此,中建文化建设工作进入到提升“航空母舰”核心战斗力的阶段。
  
  有效举措
  
  中建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确定之后,为适应当今和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提高中建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增强中国建筑的核心竞争力,以创新精神不断推出了有效的载体和措施。这些不断创新的内涵和内容包括:
  ——利用以多种文化传媒为主要载体的宣传推进方式;利用以多种文化用品为主要载体的实物推进方式;利用以多种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动推进方式等。通过这些方式,推出企业理念形象,向系统内外传播中建总公司统一的文化理念;推出企业行为形象,向系统内外展示中建总公司规范的行为方式;推出企业视觉形象,向系统内外展现中建总公司鲜明的视觉规范;推出企业品牌形象,向系统内外传递中建总公司互动的品牌效应,并坚持“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价值观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理念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品牌建设作为战略性举措”。此外,还做出中建企业文化建设计划:建立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注意学习氛围培养的企业文化;建立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的企业文化;建立更注重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建立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人格化的企业文化;建立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的企业文化。
  ——提出了中建文化的核心,即中建总公司七个企业理念,(企业宗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建设祖国,福利员工。核心理念: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精神:铸造精品,超越自我。经营理念:竞争无情,商机无限。市场唯大,经营为先。质量观: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环境观: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协调。安全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障)。其鲜明价值观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企业精神,都展示了中央大型企业的责任和风范,对中建企业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后建立了多种有效宣传载体。印刷了新版《企业宣传画册》和《年报》,制作了企业形象宣传推介片《蓝色幻想》,创作了《中国建筑之歌》,创办了《中国建筑》杂志、《中建集团报》和《中国建筑新闻》报纸,开办了网络沟通与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建之歌基层行”和“中建之歌项目行”,举办了中建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10周年峰会等等。还通过创办夜校、组织文体活动、慰问演出、设立宣传栏、企业报纸上项目、为工人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工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企业关心员工的人本思想。
  ——将CI战略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丰富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内涵。通过海内外在施工程上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CI覆盖,展示建筑企业新形象。为此,中建总公司明确规划了CI战略的理念、行为和视觉三大系统进行逐步推进。其CI战略始终强调从理念到行为到视觉的全方位覆盖,做到整齐划一;始终强调办公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全方位覆盖,即覆盖中建总公司全系统(总公司——工程局、设计院、直营公司、驻外经营机构——下属公司和机构——工程项目)的各个成员单位、工程项目和员工,据此打造了中建总公司鲜明的市场形象,对内也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激发了中建员工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建集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通过以上措施,上下互动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实现了中建讲价值、重信誉、爱品牌的新跨越,实现了从领导意识到员工素质,以及有形推进等三个环节,共同提高了中建团队的全员素质。
  
  自身特点
  
  作为“形象文化、行为文化、价值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建文化有其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由国有企业求生存、保稳定、大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由“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打造未来”的起步所决定,由国有企业的文化传统、两个属性和四个责任所决定。主要特点:
  是传承于企业发展历史的继承文化。中建文化紧紧依存于企业的成长历程,几十年来与企业命运连为一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中建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底蕴和基因。可以说,我们的企业文化,蕴涵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看起来无踪可寻,却又无处不在。它的优良文化基因,根植于每一名员工心灵深处,演变成各级企业领导和员工心中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企业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正是依靠无形的,以文化为内核的组织性的、制度性的、集体性的、品牌性的内生资源和竞争能力,中建总公司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是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个性文化。没有个性的文化就没有生命力,这一点在中建文化上有着多方面的显现。例如,由“外塑形象,内炼素质”到“推广形象、创造商机”的企业文化工作目标;“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等文化理念;与管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行业领先、特色鲜明的CI战略;以显性文化、露天文化、大众文化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文化;以多种公关宣传、CI制品为主的文化产品;以中国建筑基层行文艺演出为代表的文化活动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建文化的个性化特点,而且在建筑行业也处于一个领先的水平。
  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文化。世上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化,这句话告诉我们创新无止境。回顾中建总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脉络不难发现这一点,永不满足于现状,实施动态管理,追求持续改进,是中建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深化与提高的根本保证。我们从导入CI战略入手,多年来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充实企业文化建设内容,避免了文化的僵化。
  是分散大于统一的多元文化。人们常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管理,大企业看文化。企业如何在做大后做强?如何在高速发展后实现持续发展?有研究发现,在GE、沃尔玛、IBM等著名公司成功的背后,都具有非常统一明确且不断强势的企业文化。与这些企业相比,中建总公司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从统一文化角度讲属于“先天不足”;多年来中建人走南闯北,经营触角伸向了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国内除台湾以外的地区;业务范围涉及了建筑承包、地产开发、设计、勘察、装饰、物流、物业等多个领域;且每个企业生存环境、成长历史各异,具有不同经历、性格的员工又来自于五湖四海,诸多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建文化的分散大于统一的多元化特点,任何一家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个体文化。
  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得力持杖。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实际上是始终在把握员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扎实细致的工作,引导员工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养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因此,正如郭涛书记所提出的“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式”要求那样,中建的企业文化也在同时成为中建思想政治工作乃至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利器。如,“三个代表”思想以演讲形式等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中的巡回报告会、中建自行编制的“八荣八耻”读本,以及基层的职工之家、党员示范工程、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无不与企业文化携手并进。由此可见,在中建,虽然企业文化并不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工作,但是中建的企业文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充满了生命力。
  做到了三个对接:历史与现实对接、文化与市场对接、文化与管理对接。
  
  辉煌业绩
  
  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在中建人手中铸就,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创业歌在市场经济中唱响,大漠施工现场也成为“出精品、出精神、出人才”的大熔炉,广大员工职业理想得到提升,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这些伴随着企业成长而积淀下来的创业精神,是建立中建总公司文化体系的根基,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如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等等的继承与发扬,又表现出一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与众不同的神圣职责,构成了中建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既折射出先进的企业精神、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诚信的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创造出的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等诸多内涵,又成为了中建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优良的文化基因,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茫,激励中建员工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这,就是中建文化的灵魂!
  至今,中建多年来的企业品牌经营获得大丰收,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果。中建总公司申报的《施工企业CI战略策划与实施》,曾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尤其2006年,在建的中央电视台、环球金融中心、水立方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进展顺利,创下了一系列全国乃至世界的施工纪录,大大张扬了“中国建筑”品牌的高品质。中建公司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国家鲁班奖主承建项目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主承建项目10项,获奖数目均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经建设部首批授予,成为目前全国建设行业唯一一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试点企业,也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主体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要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多项重点科研计划课题,直接获得国家财政拨款1900余万元。
  中建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奥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健全且持续传承、不断发展了企业文化,这些以奋进精神、恪守诚信为魂的企业文化,保证了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中建产出的所有建筑产品,实质都是企业文化。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
生活中一些精彩的“段子”,其实就像个瓶子,装什么有什么,看你怎么用。骗子用它漫天行骗,搞笑者用它娱乐消遣,然而,如果把它用来搞宣传,就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促进企业和谐。北京住总集团就是这样取得一定效果的。    走进企业的“段子”    2006年底,北京住总集团联系企业和谐构建实际,利用手机传递快捷方便的短信,在企业内广泛开展了“住总段子大家编,和谐住总大家建”为主题的段子编发大赛系列活动。活
期刊
今年以来,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主要是资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金融形势趋紧,再加上自然灾害以及行业内产品结构变动等因素,使公司的经营环境日益困难。  据初步测算,2008年我们受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使生产成本增加1亿多元,能源价格上涨将使全年总成本增加300余万元,人民币升值将使外贸出口减少利润约6000万元,从紧的货币
期刊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做我所说,说我所做”,达到“知行统一”的境界。兴隆台采油厂党委贯彻公司党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立足于传统与现实相联系、认识与行动相统一、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以38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为土壤,以员工的认同行动为根系,以说到做到的丰富实践为主干,以衍生的企业多元文化为枝叶,构建了知行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为
期刊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多年来,武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兼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宗旨
期刊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勇夺5枚金牌,不仅书写了连续三届领跑奥运射击排行榜的传奇,而且创下中国射击队在一届奥运会上夺金的最高纪录。喜讯传来,人们无不为中国射击队的出色表现拍手称快;喜讯传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上下感到无比自豪:中国射击队的骄人战绩,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辛勤耕耘、出色服务。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主动请缨 科技奥运显风采    中国射击队是一支英雄的团队。比赛场上,射
期刊
2007年,广东移动公司围绕集团公司“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和“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深入推进“活力100”卓越班组管理工程,以卓越班组建设为切入点,促进集团公司铸造卓越组织和团队的愿景落地,进而推进广东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根本性跨越,因而形成了《基于战略与文化管理落地的基层班组管理模式》的管理成果。    应势而为的选择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集团企业文化和战略管
期刊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徐斌总经理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8年工作会议报告中也一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在新的历史
期刊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企业终于从非理性增长状态中提炼出来了企业发展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即代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但是,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两个“法宝”,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够驾驭好管理中的这两驾马车。其中,两者的关系问题就是企业高层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实践中,对于确立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问题,一直就存在分歧,是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引
期刊
韩宁宁,北京人,硕士学历。北京华亿百鑫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书法艺术30年,1987年加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篆刻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书家笔下的《刘墉论书绝句》是最新代表作之一。我反复观赏她倾情书写的这幅作品,开篇三个字,起笔平正,结体紧凑,约有映带,形态端庄;在书写过程中,随情感意趣打开心扉,在保持用笔劲健的同时,接下来的两个字,行笔爽
期刊
如何使国有企业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活,做到老干部的心坎上,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具备应有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什么要提高国有企业  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质    首先是形势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讲大局的高度,从贯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