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与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佛教和茶的结缘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遇茶而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推至三皇五帝时期。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有不同的说法,但通过阅读书籍推断出大概在晋代茶文化逐渐兴起。到了唐朝780年,陆羽著《茶经》一书,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书中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随后在历朝历代的中,茶文化不断发展。到现代,茶文化逐渐成体系,每年在各地举行的茶博会等活动,宣扬了茶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2、禅宗和茶
  自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从印度传入中国,得到发展。此后,佛教教义逐渐同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相结合,并吸收了儒家和本土宗教道教的思想。到中晚唐时,禅宗在江南一带迅速发展。饮茶的推广和普及,茶兴禅兴,茶叶很快成了僧人坐禅修炼不可或缺的饮料。因为禅师在坐禅时要闭目静思,很容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因此在我国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3、茶和佛的渊源
  (1)茶是佛的化身
  大乘佛法普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了度化众生,佛化身千百亿。因此,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佛的化身。茶自然也是佛的千百亿化身之一,它为众生解毒、解渴、净心、养性,却对众生无所求报;反思,它的生存价值(为人疗身疾、缓解心理压力),也正是通过“无私让人饮用”这个“牺牲自我”的“机缘”来体现出来的。因此,饮茶可以让众生觉悟“利他即是利己”,究竟成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树叶能承载起无穷的自然之道,禅师通过喝茶,获悉宇宙的真理法则,最终可悟得佛性。从茶道中感悟人生,一泡好茶要经过诸多任务序的磨难,经开水冲泡,才酿成茶汤,历练出清香。禅师学佛证道也是如此,需经历千般磨难方可成长,历经万劫修行终可成佛。1
  (2)茶是僧人的隐忍
  茶是忍耐的象征,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直至最后被喝掉,身经万般折腾,却能始终隐忍。佛陀涅盘后教化弟子以戒为师,茶可“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因此出家人多喝茶,便能增加忍耐性。以茶助戒,益于修行。每当五蕴之火上来的时候,喝一口茶,往往能把火气降灭于未燃。
   三、茶和禪
  1、茶禅文化的产生
  现存文献关于禅与茶结缘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 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 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学禅, 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 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降魔师即降魔藏禅师, 为神秀弟子。降魔藏在北方大兴禅教, 弘传神秀北宗禅法。由于坐禅不寐, 过午不食, 禅僧普遍饮茶。流风所及, 影响到民间,遂使饮茶风俗传播到北方广大地区, 促成了北方地区饮茶风俗的普及。
  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唐代诗人杜牧的“今日鬃丝禅榻畔, 茶烟轻扬落花风”的诗句,更生动地描述了老僧参禅烹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茶禅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茶禅文化。
  2、茶禅文化的精神
  茶禅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的落实与升华。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集中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一个“雅”字足以体现。古今茶人以品茗谈心为雅事。“正·清·和·雅”四个字、四种气,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皮朝纲认为:“禅宗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生哲学—生命哲学”,“它在人生真谛、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等方面,都提出自己的主张。”禅宗美学最根本的是它能给出一种生命自由之美。所以禅宗大师们从他们的角度阐释了茶对他们的重要意义。
  3、茶禅文化现状
  茶禅,作为佛教禅师参禅悟道的一个重要修行法门,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习惯,从起源于佛教禅宗寺院到融入社会民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钟爱,流传千载,长兴不衰,可谓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应为国人重视保护。但是,在建国以后,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曾经遍及所有汉传寺院的“茶禅”作为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所幸的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茶禅作为传统的“禅修法门”,日渐趋向复兴之势,中岳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45世、永化堂上第31代嗣法沙门释德政禅师所驻锡开创的广东省清远市御金街少林禅院首开禅茶堂,恢复了消失在历史中的僧侣“茶禅”生活,使“茶禅”重新成为寺院僧侣选用的“禅修法门”之一。[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禅研究中心计划每年举办一次茶禅文化论坛,为中国的茶禅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无论是大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大雅的“琴棋书画烟酒茶”,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以茶喻人,古来有之,精辟莫过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好茶期待好水,期待会泡茶的人,更期待好人喝。陆羽的《茶经》将茶和水喻作知音,期待着茶中的“伯乐”。寺院中以茶待客的礼俗也不少见。宋代苏轼在游莫干山参访寺院时,住持以身份的高下而分茶的高下,让苏轼发出了“坐,请坐,请上座;茶,泡茶,泡好茶”的感慨。人生得失尽在杯中,苦涩甘甜渐次展现。举起杯也举起了欢乐忧愁,喝下茶也饮尽了悲欢离合,放下杯也放下了恩怨情仇。《红楼梦》中以“千红一窟”为最好之茶,喻示人间纵然万紫千红,终归难逃一哭,参透茶味人生。
  禅师从一片茶叶之中悟出许多佛法,古代有“无僧不爱茶,有寺必有”一说。林语堂说:“中国人是只要有一只壶,到哪里都很快乐的民族。”在现今人心浮华的社会,能有机会闲下心来泡上一壶茶,静静的感悟生活,这也是求之不得的。
  注释:
  [1]中国茶文化网。
  参考文献:
  [1]《禅茶:认识与展开》 主编 释光泉 副主编 熊仓功夫 楼宇烈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2]《喝茶解禅》 洪启嵩 三联书店 2010年10月第一版
  [3]吴信如:《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的佛教茶道》[J] 《佛学研究》295-299
  [4]姚伟钧:《茶与中国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一期
其他文献
所谓早期阅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写字,而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从兴趣入手,在看、听、说、认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阅读的情感,养成幼儿阅读的习惯,丰富幼儿阅读的经验,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近年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中都特别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如心理学家罗宾逊等人的研究证明,经过早期阅读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即技术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文化基础课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语文课程更是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力、鉴赏力、改善思维、开拓视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及加强本国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定,朝鲜半岛局势作为东北亚问题得核心,也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前景不仅关乎东北亚、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且也密切关乎着中国的发展与稳定。本文旨在分析朝鲜半岛问题对整个东北亚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问题由来;半岛现状;局势影响  引言  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国家相互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成为东北亚局势流变动荡的关键性诱
期刊
【摘要】: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创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现今,各大本科院校压缩招录人数后,高职院校的招录空间变得非常广阔,对此,各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高
期刊
【摘要】: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不仅拓宽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 并且丰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斯皮瓦克;属下;女性;后殖民女性主义  印度裔美国女学者盖娅特里·斯皮瓦克是当今著名后殖民批评家,其批评被称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其原因在于她既是后殖民批评家,又是女性主义者;她的理论
期刊
【摘要】:课程的发展不仅受到科学技术、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还受社会需求的制约,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作为历史进步的两大思潮,无疑对课程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人文主义鼎盛时,人文课程占主导地位,反之,科学主义繁荣时,科学课程独占鳌头。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科学与人文开始走向融合,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文;科学;课程  一、人文主义的鼎盛与课程的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讨论大学生(独立院校)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应该看到学院党支部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课题,就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进程、原因、具体的解决方案、教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独立院校;党支部建设  前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
期刊
【摘要】: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哲学范畴,经发展衍生出阴柔与阳刚。而民族性格中也包含着阴柔的与阳刚的两种性格,这两种性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一同推进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角度对这两种性格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关键词】:阴柔;阳刚;民族性格;外交政策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原始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背日为阴,向阳为阳。殷周时期开始,先人发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老工业居住区的问题日益显露,陈旧的居住环境已然跟不上现代的脚步,改变现状迫在眉睫。老工业居住区作为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一五”时期印记,红房子住宅区在全国都有典型意义,被专家们称作"活着的工业文化遗产”。本文讨论的是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片区,从物质功能和人文精神角度提出保留和改造,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代功能。  【关键词】:现状问题;保留与改造;居住环境;持续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