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个外延无限的过程,课堂的四十分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作为一个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师,现就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浅议如下:
一、把握《课标》要求,贴近生活
《课标》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教学内容如何的更新;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都要抓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放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城市和农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儿童的认知也存在差异,课堂的设计不能以教教材为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经历、感受,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合理降低起点,突出基本目标,着力夯实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要贯穿情感道德教育
古人云:“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说明一个人的成长得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文中的插图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入境、入情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从而受到熏陶。二是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如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八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联系前后文,让学生想一想“先”的意思,进而提问:“从‘先’字,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不难得出:“从先字,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刻,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这些师生对话不会不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
《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正确的审美观,崇尚美,在美感、愉悦中乐学,那语文课堂教学就不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三、正确把握知识内容和传授策略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在不同年级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所不同。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
又如理解词句时教师应把学习方法教给學生,包括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再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
再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如,教师是如何写作的,有哪些技巧等;最后,评价教学效果时要看“学生会学习”的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反思和重构语文知识,既要尊重知识的特征,又要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出于主导地位,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即便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有效学习,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虽然学习效果明显程度决定了能力的大小,但有了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受益匪浅了。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应试教学的影响,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涉及广,能力培养较全面,我们语文教学还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行了。面对时代的挑战,作为教育者,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一、把握《课标》要求,贴近生活
《课标》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教学内容如何的更新;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都要抓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放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城市和农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儿童的认知也存在差异,课堂的设计不能以教教材为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经历、感受,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合理降低起点,突出基本目标,着力夯实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要贯穿情感道德教育
古人云:“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说明一个人的成长得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文中的插图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入境、入情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从而受到熏陶。二是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如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八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联系前后文,让学生想一想“先”的意思,进而提问:“从‘先’字,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不难得出:“从先字,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刻,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这些师生对话不会不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
《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正确的审美观,崇尚美,在美感、愉悦中乐学,那语文课堂教学就不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三、正确把握知识内容和传授策略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在不同年级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所不同。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
又如理解词句时教师应把学习方法教给學生,包括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再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
再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如,教师是如何写作的,有哪些技巧等;最后,评价教学效果时要看“学生会学习”的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反思和重构语文知识,既要尊重知识的特征,又要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
四、课堂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出于主导地位,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即便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有效学习,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虽然学习效果明显程度决定了能力的大小,但有了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受益匪浅了。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应试教学的影响,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涉及广,能力培养较全面,我们语文教学还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行了。面对时代的挑战,作为教育者,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