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哪得乐于学?为有换位解忧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班主任要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學”转变为“我要学”,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班主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效。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要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回顾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否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声响起,教师的授课任务还有那么一丁点没有完成,为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拖延了一点时间。教师满腔热情的进行讲解,可看看下面那些已经坐了45分钟的学生们,除了个别同学依然用渴求知识的目光凝望外,其余大多是目无表情,甚至是极不耐烦。无奈的是大多数上课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是为学生好。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使得师生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换位思考,从而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什么是换位思考呢?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想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一、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
  班主任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平常多寻找机会与学生对话、交流,谈谈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足球、歌星啊等;尽可能地参加他们的集体活动,不板面孔坐在一旁。努力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共同语言,这个时候,他们就愿意把烦恼、喜悦、成功、失败等告诉教师,也使我更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走近学生,欣赏他们的专长 。
  人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赏、肯定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会大大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常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走近学生,解除他们的疑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要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才能理解学生的困难和疑惑,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
  四、走近学生,宽容他们的过失。
  学生犯了错误,事先并不都意识到,也有的是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辞的,那么就要挖掘价值支撑点,找到闪光点。如打架,也许是他自认为的两肋插刀的义举;迟到,也许是为了信守某一个诺言。处理问题时,教师要有容人之量,不全盘否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其向善的亮点,深入内心,以引导为主,然后再下结论。否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做到就事论事,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生不听话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磕睡。固然,上课睡觉是不对的,但我们可以先不去责备学生,而是用诙谐的语言对学生说:“不好意思,我吵着你了……”这样既给学生留有自我改之的空间,又避免了师生间的不愉快。其次,还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去想,磕睡是因为教师讲课不生动,还是其它因素? 如果是讲课方式问题,应该怎样改进?如此,换位思考不仅轻松的解决了问题,而且让自己得到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常言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而我相信,当我们真正的换位思考之后,会让自己平静的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自己也会发现更多善良,纯真,可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很快乐。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是与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探索者,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相信学生会更加乐于去学习。
  换位思考,换去的是师生间的不和谐,换来的是亲师信道,勤思乐学,正如“大音希声扫阴翳,拨开云雾透春曦”。
其他文献
字典上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那么教育的幸福真谛又是什么呢? 作为师者,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思考过,但对于这样的问题,总觉得是一个十分玄虚的问题。在这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浸透到教育这块曾经圣洁的田园里。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从教的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以一个平凡人的平凡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有时难免也偶尔受到一些功利主义的冲击,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一些职业精神,
期刊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通过《大熊的拥抱节》这一活动,培养孩子知道知错能改的好习惯,体验朋友之间互相宽容、相互珍惜的情谊。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大熊伤心和感动的情感变化,掌握故事情节。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体会拥抱带来的不同感受。  3.体验帮助
期刊
人格教育是使个体不断完善的教育,它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真善美为最终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着眼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长远发展,因此,教学必须渗透人格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真、向善、臻美,获得更加独立、健全和完善的人格。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将会把教育推向全新的境界。显然,单存地传授知识,是绝不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的变化。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
期刊
对于““责任””一词的意义,可谓是人人皆知,个个明晓。但,对于我-----——一个班任来说,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  刚刚从事教育工作時的我,对于责任二字的理解仅仅是字面意义而已,只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做好分内应做的事。不要怠慢学生。而这““分内””的范围究竟有多宽.、多广.、多深.,我真的不确定。至到有一天中午,我班一个家长领着她的儿子来到学校找我说,孩子这几天中午放学,总被一个校外不良青
期刊
教材分析: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关于“美与丑”为主题的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描写了教材里小动物们的一场智力比赛,题目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动物眼里的美分别是美丽的颜色,动听的声音及美好的心灵,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充满爱心就是最美的。”从而亲历了“爱”与“美”的心灵洗礼。  设计理念:  《语文课
期刊
摘要: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加之对教学班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学 走班制 教学班的有效管理  在《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
期刊
【问题导引】  在实行高效课堂初期,有很多老师郁闷,牢骚:“学生的合作探究只停留在层面上,根本就不能深入,有时候为了一个不相干不重要的内容争吵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效率,课堂上还很乱,一堂课下来相当于什么都没学,效率太低了!”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效度?怎么样操作才能让高校课堂真正的高效?  【关键词】  让每一个生命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有追求,活的充实、快乐、幸福  独立思考,让小组闪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一生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的重要性。可是却经常听到老师间交流,现在的孩子情商高,智商也高,可就是有的孩子语文方面问题多多:抄点生字词吧,不是照着把字抄错就是把词语抄反;背点书吧,别人都背了一个单元了他连一课都背不着;写篇作文吧错字百出,狗屁不通,甚至写都写不出来……读书的习惯就更差了,要么唱读,要么有气无力,要么读望天书……一点语感都没有。这一类孩子有这么多的语
期刊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班上的一些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为了提高这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第一,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
期刊
本学期,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低结构材料,其中一个低结构材料就是泡沫圈。  场景一:  一天, 浩浩和几个小伙伴看着空旷的场地,不知道玩什么游戏才好,无目的的走了一会,随手翻翻材料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软木垫,握在手里转了两下,嘿!还真像方向盘呢!走,开车去咯!于是,自己搬了一个小椅子,握着方向盘,当起了汽车司机。“滴滴~嘟嘟~~我是小司机,谁要来乘车?”丁丁走过来,很不屑的说,“你这个算什么小汽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