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这四个“新”,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确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深远历史意义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它的重大意义,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一样,影响巨大而深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
  作出这个重大判断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特征、伟大意义,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五个时代”和“三个意味着”,深刻、广泛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与世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看,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走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引领旗帜;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看,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为正确制定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为促改革、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系党的工作重心、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的确定,关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落实。毛泽东同志曾说,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果敢、正确、及时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即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特征,对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全局性的影响。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以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遵循,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统领作用,历史作用是巨大的,但它已不能准确反映改革开放近40年后我国的国情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水平。4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社会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都具有了新的内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判断及表述,主要是反映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群众面对物质产品短缺、精神生活匮乏而提出来的要求,而在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判断及表述,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的状况,而经过近40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取得了历史性巨大发展和飞跃,在很多领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的经济贡献都位居前列。可以说,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已基本摆脱了落后状况,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当然,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要看到还有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出时间表、路线图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注重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具体国情变化和发展水平变化,因时而变、顺时而谋,在不同时期制定出适应时代、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二大提出分两个十年“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候,党的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提出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新的“两步走”是: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目标之“新”,一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15年,从原来的21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的高度自信,也是对我们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的正确判断和充分考量。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更加丰富,增加了“美丽”,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合同步,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三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仅有数量指标,而且更注重质的提升;不仅是让广大群众有物质收入的增加,而且是让人民有更多的实实在在获得感。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十九大报告既全面总结和充分吸收十八大以來全面从严治党新经验,又根据新时代新使命提出新举措新要求,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基本方针、方向、目标、布局、主线、统领、着力点、主要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基本原则和方向;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是具体路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的党建格局和主要任务;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建设总目标。根据总要求,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八项主要任务。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遵循。
  新要求之所以“新”,体现在许多方面和环节,主要有:一是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表明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二是在“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中,突出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三是提出了“六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格局,更突出强调制度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贯穿到其他五个建设之中;四是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条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相辅相成;五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体现了其根本性、方向性的作用,也强调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六是强调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与应对长期执政考验相适应,这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全党全国人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G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转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6日11版)
  责任编辑:田光锋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斗的大会。这次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主题,开宗明义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起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期刊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倍感亲切,深受鼓舞。聆听总书记的报告,使人感到热血沸腾、滋润心田。”采访时,马中贵难抑激动之情。  马中贵说,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原动力,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强盛为目标,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期盼,对党带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
期刊
胡文慧是宁夏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从事金融行业20多年来,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开拓宁夏金融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年,她被推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亲身感受了党的十九大召开的盛况,她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胡文慧说,近五年来,从脱贫攻坚到创新驱动,从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的发展到支持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无一不活跃着金融机构的身影。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
期刊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宁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坚强决心。新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是宁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自治区发改委将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是力促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供给
期刊
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聚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创新创业创优,真诚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谱写宁夏工运事业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鲜明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林业部门来讲,当前最关键、最核心、最紧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振奋精神,苦干实
期刊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作出了“宁夏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时期。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總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
期刊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生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保障民生,脱贫富民,共筑小康,富民强国,民政工作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民政部门必须迅速行动,统筹谋划,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  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深入调研,在落实民生民政决策部署上求实效。一是精准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定位。认真研究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定
期刊
基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贫困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理空间重叠、项目实施区域重叠和发展目标一致,脱贫富民与生态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协同共进的绿色扶贫模式。宁夏在山区重点建设以大六盘为核心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中部干旱带重点建设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灌草结合的生态环境,在引黄灌区重点建立以农田林网和经济林为骨干、农村庄点绿化为依托、绿色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确立为三大战略之一,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决心和责任担当。石嘴山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长期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