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探析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与展望》一书由跨文化交际板块,语言教学类板块;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板块三大部分组成。该书所收录的文章都是教学第一线教师工作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分别阐述了如何通过教学和研究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学习,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在实际中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意义重大。笔者在阅读了《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与展望》一书后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大学生无法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则难以利用英语开展国际交流与沟通,难以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真正效用。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与展望》指出,在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英语语法、词汇的运用正确,发音准确,但是由于不同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在高等英语教育中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差异与失误十分常见,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用学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具体指导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学生语用差异与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文化历史根源的差别。在英美等国家,人们对物质成就追求的实用主义价值十分明显,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相对强烈;而中华文化所提倡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不同的价值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影响日常交际活动。在具体交际活动中,英美人更加偏向自己的标准,树立自己的形象,在语用原则上较为直接,不会忌讳说“不”,在交际过程中更加关注谈话内容的充实性与真实性。而中国人则会更加注重用语的礼貌性,更加关注个人与群体关系的和谐,注重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在谈话中更加含蓄、谦让。第二,英语教学的缺失。高等英语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已久,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语言形式的研究,强调语音、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累积词汇、学习语法、锻炼口语,在进行评价时更多地是对学生的英语熟悉记忆的程度,并不是考验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脱离了英语运用环境,以英语教材为主,过分依赖教材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脱离了实际语境,没有将词汇、语句、语篇与实际交际场合联系起来,没有探索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影响,孤立了英语的学习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第一,对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沟通。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内容,教师需要重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例如,词汇的不同文化意义。Teacher這一词汇在英语中是不可以作为称呼使用的,也不是尊称,teacher仅仅只是一种职业。英语中称呼教师是在姓前加上“Mr”或“Miss”。第二,发挥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姿势、表情、目光等非语言行为也是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非语言交际的问题来供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两个男青年、女青年手牵手同行是否合适?在国外耸肩代表什么意思?第三,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辅助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进度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英美文化主体讲座,介绍国外的教育体制,组织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
  总的来说,想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西方文化,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
  在笔者主持的2015年南京晓庄学院科研项目(2015NXY11)期间,《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为笔者提供了大量资料和有益的启发思路。笔者认为,商务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想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西方文化,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
  (郦珲,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书名: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与展望
  作者:汪火焰编
  ISBN:9787307176942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价格:48.00元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保证。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项目中心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深入研究发现,项目中心型课程凸显了工程教育课程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理念,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师能力和责任的理解,实现了系统化训练和专业性实践的对接。项目中心型课程对我国当今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项目中心型;课程;澳大利亚  项目中心型课程是澳大利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肇庆市百花园小学充分发挥作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德育教育,不断探索德育新模式,以规范学生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谐发展。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百花园小学的德育教育以规范学生非智力因素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期刊
摘 要:高校联盟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更快提升自身在高等教育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高校联盟的协同绩效,与其治理结构密切相关。高校联盟的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从系统论角度看,共同利益界定、权力配置以及制度设计是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其中,共同利益界定是核心,权力配置是关键,制度设计是根本。根据国内外大学联盟的实践经验,将大学联盟明确界定的共同利益,按照实现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分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形式,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力量,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集中体现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学校特色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组建于1951年,历史悠久,且自古至今承载着华夏“玉器之乡”“柑桔之乡”的美名,为四
期刊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机构;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各自的特色”的明确要求,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社会转型、时代变迁过程中国家和民众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诊断,充分挖掘学校内外部优势资源,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激发
期刊
摘 要: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和高素质人才短缺。如何培养出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人才是我国涉农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经验,以期对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霍恩海姆大学;人才培养  德国以强大的工业闻名于世,其现代化农业同样实力强劲。德国是欧盟第三大农业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的总体竞争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则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2007-2015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检验和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响,财政分权度越高,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就越低;政府竞争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是负向影
期刊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一直秉承“做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共享孩子成长阳光”的家校工作理念,通过家校合作“七彩七步曲”,让家长做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同盟者,走出一条家校携手、和谐共好的家校教育新路子。  一、红色阳光爱之曲:专家引领,日记漂流,润泽家校文化内涵  学校校务委员会组建的家庭教育讲学团每年都给家长培训形成传统。一是邀请省市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及开展各种活动
期刊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说:“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校长需要理想,是因为教育需要理想,特殊教育亦是如此。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都是有身心障碍的学生,或有听力障碍,或有智力障碍,或两者兼而有之,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在家往往被视为全家人的累赘与包袱,认为是这些孩子不能使整个家庭过上幸福与安康的好日子;
期刊
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精神内核,统领着学校各项工作。每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都应该具有校本性、导向性、激励性、约束性、稳定性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引领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风向标。  在积极的价值追求引领下,只要学校教师与学生能够秉持共同的价值体系,坚持共同的方向与目标,就必定能形成共同的育人合力,提升学校育人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