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活中的两件小事以小见大,论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在对待孩子犯错、对待孩子的个性缺点,家长应持有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作指引。
关键词:自然主义;父母;孩子;教育;教育思维;教育方式
在长长的、全民宅家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一边当家庭主妇,一边忙着给学生上网课,日子也过得飞快。在家长、老师的两种角色中来回切换,也因此不断改进了自己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我把其中的一些感悟记了下来,与各位互勉。
一、学会放手,让孩子犯错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父母的生命、血脉的延续。对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身体棒、学习好、有特长、会孝顺……如果能超过别家的孩子那就更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女儿每天在家上网课。刚开始,我总希望孩子能听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作业能全对、拿下优秀就更好了。可当我把班群上的优秀作业翻个遍,也找不到她的名字;查看作业,发现每次的总都有那么丁点的错误,心里便生出各种焦急,各种恨铁不成钢,要立马赶上去!于是当起女儿的老师,一有时间就陪她上网课,给她辅导。可是,下一轮的作业来了,是别的地方又错了!我暗暗生气。
这样的次数多了,心里的气就累积了起来,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了。有次,我和同事交流,不约而同谈到同样的处境,两人都感叹父母不易当。究竟是每家父母都养了同款的孩子?还是每家孩子都有同款的父母?
没人能给我答案。那我就学习学习吧!终于,翻到《爱弥儿》这本书,书里体现的教育理论让我顿悟,发生了如同重生般的改变。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思想的本质在于: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就比如婴儿学走路,总会摔跤,摔的次数多了,就学会走了。父母把孩子摔跤看作是正常的学习过程,那摔倒就不是问题;如果父母把摔跤看成是不正常的,那才会制造出更大的问题。
我反反复复把书读了又读,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之前,出于教师的职业惯性,自己对孩子学习的各方面都要求极尽精细、近乎完美。例如发现孩子作业的某个字或某处做得不够好,就一定要擦掉再来,一次不好,再写,再不好,撕掉重写……回想起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情感伤害,很内疚啊!接下来,我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作了转变:放手,孩子的作业自己做,错了就自己更正。
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的帮助吗?孩子做错作业,也许是因为不认真听课,也许是因为还不熟练。我的帮助反而让她走了弯路,减少了她因做错作业而失去的创造精神和判断力,使孩子获得的能力减至最小。所以,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犯错,比父母的干预更能让孩子成长。
二、学会放心,让孩子自主
在要出门上班、上学的日子里,每天早上闹钟响后,叫孩子起床就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孩子总拖拖拉拉,丢三落四,让我抓狂。心里着急啊!我手上边加紧收拾,禁不住嘴里边责备几句:快啊,快收拾好啊!都要迟到了!虽然天天雷打不动重复那几句,但孩子就是不改。于是,每天一大清早出门,两人差不多都是同一副模样,一个一脸沮丧,一个怒气冲冲。
在家上网课的日子来了,同样的情况又来了。事实上,孩子是被我低估了,她知道自己拖拉,也知道自己怎样做才不拖拉。如果她听得进我的话,早就做到了,哪用我天天催啊!反而是我,高估自己了,大包大揽,啥事都管,管不住了还生气,孩子是一点自主的话事权都没有。
我试着用自然主义的理论去对待孩子:放下心来,让孩子自己取得主动,自己成长。我不再扮演定时闹钟,送给她可爱的小闹钟作伴;也不再苦口婆心地敦促,每天早上只负责把早餐弄好就行。如果有时眼看她到了上网课时间了,但没有想到好的说话方式,那我索性不说话更不责备,让女儿自己处理。
当然,也不等于不闻不问,我也是想尽办法的。比如,我起床了,就有意在阳台上做做操,感叹今天天气真好等等。有时,故意让孩子打电话给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让老人夸赞夸赞孩子。或者,吃晚饭时,问问孩子爱吃什么早餐,妈妈要提早准备食材等等。
结果不是立见成效的,孩子的网上早读课还真的迟到了两次。但至少,我的心态好了,不着急了,也不责备了。孩子呢,自己在课桌上贴了个计划表,多设了个起床闹钟。我想,对起床这件事她是有自己的主张了。
在这段日子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要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以环境决定孩子的发展并完全不适合。反而,父母适时放心、放手,多鼓勵孩子自主去体验成败、去摸索建立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才是有利的。
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只要孩子自信快乐,只要孩子在努力,就算是小小的进步,超越了自己,父母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所以,请相信孩子,父母放下心、放开手,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快!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兴业,熊建秋译.《爱弥儿—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关键词:自然主义;父母;孩子;教育;教育思维;教育方式
在长长的、全民宅家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一边当家庭主妇,一边忙着给学生上网课,日子也过得飞快。在家长、老师的两种角色中来回切换,也因此不断改进了自己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我把其中的一些感悟记了下来,与各位互勉。
一、学会放手,让孩子犯错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父母的生命、血脉的延续。对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身体棒、学习好、有特长、会孝顺……如果能超过别家的孩子那就更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女儿每天在家上网课。刚开始,我总希望孩子能听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作业能全对、拿下优秀就更好了。可当我把班群上的优秀作业翻个遍,也找不到她的名字;查看作业,发现每次的总都有那么丁点的错误,心里便生出各种焦急,各种恨铁不成钢,要立马赶上去!于是当起女儿的老师,一有时间就陪她上网课,给她辅导。可是,下一轮的作业来了,是别的地方又错了!我暗暗生气。
这样的次数多了,心里的气就累积了起来,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了。有次,我和同事交流,不约而同谈到同样的处境,两人都感叹父母不易当。究竟是每家父母都养了同款的孩子?还是每家孩子都有同款的父母?
没人能给我答案。那我就学习学习吧!终于,翻到《爱弥儿》这本书,书里体现的教育理论让我顿悟,发生了如同重生般的改变。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思想的本质在于: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就比如婴儿学走路,总会摔跤,摔的次数多了,就学会走了。父母把孩子摔跤看作是正常的学习过程,那摔倒就不是问题;如果父母把摔跤看成是不正常的,那才会制造出更大的问题。
我反反复复把书读了又读,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之前,出于教师的职业惯性,自己对孩子学习的各方面都要求极尽精细、近乎完美。例如发现孩子作业的某个字或某处做得不够好,就一定要擦掉再来,一次不好,再写,再不好,撕掉重写……回想起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情感伤害,很内疚啊!接下来,我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作了转变:放手,孩子的作业自己做,错了就自己更正。
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的帮助吗?孩子做错作业,也许是因为不认真听课,也许是因为还不熟练。我的帮助反而让她走了弯路,减少了她因做错作业而失去的创造精神和判断力,使孩子获得的能力减至最小。所以,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犯错,比父母的干预更能让孩子成长。
二、学会放心,让孩子自主
在要出门上班、上学的日子里,每天早上闹钟响后,叫孩子起床就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孩子总拖拖拉拉,丢三落四,让我抓狂。心里着急啊!我手上边加紧收拾,禁不住嘴里边责备几句:快啊,快收拾好啊!都要迟到了!虽然天天雷打不动重复那几句,但孩子就是不改。于是,每天一大清早出门,两人差不多都是同一副模样,一个一脸沮丧,一个怒气冲冲。
在家上网课的日子来了,同样的情况又来了。事实上,孩子是被我低估了,她知道自己拖拉,也知道自己怎样做才不拖拉。如果她听得进我的话,早就做到了,哪用我天天催啊!反而是我,高估自己了,大包大揽,啥事都管,管不住了还生气,孩子是一点自主的话事权都没有。
我试着用自然主义的理论去对待孩子:放下心来,让孩子自己取得主动,自己成长。我不再扮演定时闹钟,送给她可爱的小闹钟作伴;也不再苦口婆心地敦促,每天早上只负责把早餐弄好就行。如果有时眼看她到了上网课时间了,但没有想到好的说话方式,那我索性不说话更不责备,让女儿自己处理。
当然,也不等于不闻不问,我也是想尽办法的。比如,我起床了,就有意在阳台上做做操,感叹今天天气真好等等。有时,故意让孩子打电话给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让老人夸赞夸赞孩子。或者,吃晚饭时,问问孩子爱吃什么早餐,妈妈要提早准备食材等等。
结果不是立见成效的,孩子的网上早读课还真的迟到了两次。但至少,我的心态好了,不着急了,也不责备了。孩子呢,自己在课桌上贴了个计划表,多设了个起床闹钟。我想,对起床这件事她是有自己的主张了。
在这段日子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要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以环境决定孩子的发展并完全不适合。反而,父母适时放心、放手,多鼓勵孩子自主去体验成败、去摸索建立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才是有利的。
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只要孩子自信快乐,只要孩子在努力,就算是小小的进步,超越了自己,父母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所以,请相信孩子,父母放下心、放开手,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快!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兴业,熊建秋译.《爱弥儿—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