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原因及预防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骨科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59例患者,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并对其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效果:优37足,良19足,可5足,差3足,优良率为87.5%。发生早期并发症为6足,其中1足发生感染,3足发生皮肤边缘坏死,2足发生腓肠神经损伤;晚期有2足出现距下关节疼痛(3.1%)。
  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和跟骨解剖形态、骨折发生机制、手术操作、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方式有关,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9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20-01
  跟骨骨折在全身骨折发生率中占2%,在全部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等原因导致,由于手术方式、入路等选择对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因此临床关于其治疗方法、入路方法、手术指征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9例(64足),其中男37例(41足),女22例(23足);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36.5±4.8)岁;受伤部位:双侧跟骨为5例,左侧跟骨为20例,右侧跟骨为34例;损伤原因:重物砸伤为12例,车祸伤为15例,高空坠落伤为3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为4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为19例(21足),Ⅲ型为28例(30足),Ⅳ型为12例(13足)。
  1.2 手术方法。
  (1)操作方法。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单侧骨折取侧卧位,双侧骨折取仰卧位,上气囊止血带。采用“L”形外侧切口,切割深度直至骨膜,同时应重视对腓肠神经、短肌腱与腓骨长的保护。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下进行锐性分离,使骨膜、腓骨长短肌及整块皮肤向上剥离。牵拉皮瓣时不应用力过猛,防止皮瓣反折。为充分显露距下后关节面,需将跟腓韧带与距跟外侧韧带切断。直视下对后关节面移位骨块进行复位,具体做法是分别在骰骨、距骨及跟骨结节处三个部位打进克氏针,将塌陷的后关节面撬出,并将距骨下关节面视为模板,与此同时,对跟骨结节处实施向后与向下的牵引,并对向挤压跟骨节,恢复跟骨的宽度与高度及Bohler角。
  (2)术后处理。为预防感染,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3d。术后将患肢抬高,对患肢以消肿治疗,在手术后24~48h内拔除负压引流。术后3周禁止踝关节的活动,手术后第1天可鼓励患者进行足趾伸屈训练。如果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或不愈合、感染等情况时,及时更换敷料 [2]。术后2~3周拆线,术后3个月方可负重行走。此外,需叮嘱患者定期做摄片复查,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2 结果
  对5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7足(57.8%),良19足(29.7%),可5足(7.8%),差3足(4.7%),优良率为87.5%。并发症情况: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并发症为8足(12.5%),其中1足(1.6%)发生感染,为开放性骨折,换药后伤口愈合;3足(4.7%)发生皮缘坏死,经消肿后2足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另1足行坏死皮缘切除后缝合,3足均愈合;2足(3.1%)发生腓肠神经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经神经营养与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3~5个月内基本恢复;2足(3.1%)出现距下关节疼痛等创伤性关节表现,有1足影响行走,于手术后1年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缓解。
  3 讨论
  跟骨关节内固定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皮肤坏死、感染,固定与复位不良,短肌腱、腓骨长损伤,腓肠神经损伤。晚期并发症主要是距下关节炎。术后并发症和跟骨解剖特征、骨折发生原因、手术准备、手术操作过程有很大关系。
  (1)感染。本组病例有1足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由于跟骨外侧的皮下组织较薄,骨折后常常会损伤软组织,或使软组织肿胀,采用手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容易发生感染,在围手术期内可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肌肉软组织部位应覆盖好钢板及螺钉,避免创口暴露,在切口放置负引流管,有助于消退软组织肿胀,也能避免感染的发生。本组1例术后发生感染,经过换药、常规应用抗生素后得到有效控制。
  (2)切口不愈合或伤口皮肤边缘坏死。本组有3足发生皮肤边缘坏死,坏死率为4.7%。这种并发症和皮瓣类型、皮瓣牵拉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等有很大关系。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过早手术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伤口愈合。很多研究说明,软组织肿胀消退、跟骨周围皮肤开始出现皱褶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时机。除开放性骨折外,通常选择在伤后6~10d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具备软组织情况,熟悉外侧皮瓣血供情况,手术完成后要认真缝合骨膜层。常规留置负引流管24~48h,拔除引流管后要持续加压包扎,确保皮瓣紧贴骨面,防止皮瓣下积血。糖尿病、吸烟也是切口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患者在治疗时应慎重。
  (3)腓肠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很常见,采用内侧入路容易发生胫神经损伤,而外侧入路易致腓肠神经损伤。本组有2足术后发生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1%。发生神经损伤主要是在行内固定治疗时,钻孔或上螺钉容易伤及神经,而在手术中皮瓣牵扯过重,也会造成神经损伤,另外,后期软组织瘢痕挛缩亦可导致腓肠神经慢性损伤。本研究中,2例腓肠神经损伤患者经经神经营养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3~5个月恢复。分析损伤原因,其中1例是由于术中牵拉过度,另1例是由于神经走向不清晰,难以辨认。因此,手术前要熟悉神经解剖位置和解剖特点,手术中操作仔细,防止牵拉过度,术后如果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应当及时对症治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因此,为了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必须要首先找出原因,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唐健民,韦民.切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4(08):59
  [2] 王欣,张世民,俞光荣,等.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处理[J].实用骨科杂志2012,5(09):23
其他文献
摘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作为人类对外来伤害的一种反应,对人类自身起着保护作用。然而当疼痛发展成慢性疼痛后,其消极的一面越来越明显,疼痛已不具有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而是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临床治疗效果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预期,因此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分子靶标。而星形胶质细胞因其特殊的分布,功能以及在疼痛中的作用,使其可能成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派丽奥与牙康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牙周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派丽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牙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内营养的支持方法与临床效果的分析探讨。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做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将他们分成传统组和创新组。  结果:创新组老年肠道患者的血糖、电解质和患者的自我感觉都比传统常规的方法要好一些。并且,统计的数据有一定的意义P<0.05。但是,他们的肠道清洁和血压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结论:老年肠病患者在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臭氧联合阴道塞药治疗妇科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妇科阴道炎,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咪康唑散阴道塞药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检出率及年内复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近五年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52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6例患者采取手术+药物治疗。  结果:三组患者总病程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Doi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甲泼龙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中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对其行血液灌流治疗与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必净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9%,远高于单用血液灌流治疗手段的对照组(23.8%)。  结论:血液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  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予以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呋噻咪单用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指标及舒适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指标及舒适评分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效率及其临床应用,研究CT诊断的临床价值,为我们治疗腹部创伤带来福音。  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84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T对所有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验证CT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CT诊断准确率达95.24%,误诊率较低。误诊原因主要为患者呈多发性腹部创伤,且出现血管损伤;对照组的诊断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急性出血的诊断,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急性出血治疗措施提出适当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1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总结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急性出血的治疗方法。  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后,10例患者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