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奇石即指奇怪的石头,但有人觉得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在这一点上,中外看法区别也很大。外国人认为奇石大多数是指化石标本、矿物晶体或矿石标本等,所以外国的奇石市场和中国的也大相径庭。至于奇石的价格更是因人所异。2004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现场,拍卖一块面积不大的大理石石板,因板中的花纹有只近似白狐的画,故被起名为“银狐踏雪”。这块石板从5万元起拍,竞拍到200万元,令在座的人都目瞪口呆。
中国的石文化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因而人们对山水情有独钟,对山中奇石更是偏爱,这得益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象形文字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石文化。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正是由于把山上一些风化的灰岩(青石,在太湖一带叫太湖石)搬到花园里营造假山,配上湖水和楼台亭阁,构成了独特的江南风光。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写道:“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luo(尔见)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而有些文人雅士,也喜爱奇石,并把它们摆于家中。如杜甫珍藏奇峰突兀,意境幽远的“小祝融”;南唐李后主藏两方研山“经长逾尺咫,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引两阜陂陀”视为稀世珍宝。
至宋代观赏石大兴。宋代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应是我国最早的赏石书籍了,它对166种观赏石的品种、产地、形状、质地、品评都有详细记载。北宋四大家之一米芾,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被人称为你“米癫”。他撰写的《园石谱》,首创了评鉴太湖石要看它皱、瘦、漏、透为标准。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是奇石爱好者,他不仅赏石,藏石,还写有《雪浪石》、《双石》等咏石诗,一块“仇池石”竟引得他一句好诗: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以鸟道绝峨眉”。北宋末年,宋徽宗广泛收罗奇石,即闻名的“宣和65石”,供皇亲贵族、文人墨客观赏。
明清时赏石也很盛行,对花园中的孤赏石、假山石,庭堂中的清供石以及手中的袖珍石,也是钟爱有加,各种石谱、石论也不断问世。如造园大师计成的《园治》、林有麟的《素园石谱》等。著名地理旅行家徐霞客所写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奇石买卖的盛况,他自己还曾三次到福建漳州华安县去寻找“九龙石”,对此石极尽赞美。清末民初大学者黄仲琴也深入华安县九龙江并写下《华封石记》、《华封观石后记》。金陵王寅的《冶梅石谱》已把赏石作为民族文化扎根于小说中。民国时期赏石事业虽有些衰落,但仍有章鸿剑的《石雅》、王猩酋的《雨花石小记》和张轮运的《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等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赏石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赏石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促使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和了解自然。所以参与赏石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纷纷成立了赏石协会。如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四川、陕西、山东等。1990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观赏石观摩与研讨会”;1994年11月在广西柳州举办了“第二届赏石展”,全国23个省、97个县市、133个代表团参加,其规模之大令人刮目相看。据统计,我国参加赏石协会的人超过200万,光福建漳州一市玩石的就有几千人,甚至超过10人还建有私人奇石馆。其中陈少华的“奇石苑”,竟有4层楼高,面积达2 000多平方米,展出的九龙石达千件,大者超过8吨,小者不及500克,令人赞叹!漳州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办有赏石报刊,出了一本专著《华夏奇石——九龙壁》。
漳州九龙石质地坚硬细腻、纹理清晰、色彩斑斓,最适于呈现山川的壮丽和秀美,真可谓“一石尽揽人间趣,斗室能藏世外天”。除了山水,其反映的人与物,甚至中华的文字,也是惟妙惟肖,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中国的石文化确实魅力无穷。
奇石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既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国家。岩浆活动也比较频繁,故各地的岩石区别较大,奇石也自然很多。加上奇石的命名不属学术上的命名,所以没有也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各地叫的名称也很不同,有些按奇石的特征分为象形石(如太湖石、栖霞石等)、图纹石(如雨花石、溧阳石、大理石等)、矿物晶体石(如水晶、孔雀石等)、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珊瑚等)、事件石(陨石、火山弹等)、纪念石(北极石、南极石等);有的按奇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形的成因、色的成因、质的成因、纹的成因、声的成因。但这些均未涉及奇石的本质。按岩石学分类,奇石均可归于下面三类。
沉积岩类 如江苏太湖石、南京栖霞石、徐州吕梁石、安徽灵璧石、宿州诸兰石等,它们都属几亿年前海里沉积的灰岩,后上升为陆地,并在长期地下水的溶蚀下而形成许多洞洞缝缝或奇形怪状的石头。湖南的菊花石,也是几亿年前海里形成的灰岩,只不过它的有机质含量高,故灰岩成黑色,而灰岩中的天青石(白色)在成岩时会聚集在一起呈放射状,像朵朵菊花,故称为菊花石。长江的三峡石、宁夏、蒙古、甘肃的黄河石,新疆戈壁石,广西的红水河石等,都是亿年前海里或河里形成的砂岩、粉砂岩,由于砂岩中含有不同的矿物成分,致使砂岩中颜色不同,并在河流冲刷下或长期风蚀中而形成有纹饰的砾石。
各种古生物化石也都是古时(几万年前至几十亿年前)沉积岩形成时,生物遗体遗留在岩石中,经石化而形成的。生物多为植物和动物,它们常可形成极具观赏的奇石。我国这方面的化石资源极为丰富。
火山岩类 当地球内部高温的岩浆侵入地壳再慢慢冷却时,矿物会从花岗岩等岩石中逐渐聚集而形成各种矿物的晶体,它们合在一起会形成美丽的矿物体和一些岩石。如河南的牡丹石、江苏的溧阳石等。当岩浆冲破地壳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就形成了火山岩和火山弹等。有些火山岩经风化后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如江苏六合气孔状玄武石等。岩浆活动的后期,常有大量含硅和各种矿物质的热水液,它们在岩石裂隙中冷却时,会形成绚丽多彩的玛瑙石、孔雀石、蛋白石等。如南京的雨花石、长江三峡的蛋白石等。
变质岩类 当沉积岩或火成岩在经受新的地壳运动时,这些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成分、结构、颜色等都会发生变化而形成了变质岩。如山东青岛的崂山绿石、临朐的彩石,江苏赣榆的翠竹石等,都是古老变质岩。如沉积的灰岩、白云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形成具有条纹的大理岩。如云南的大理石、新疆的塔格石、南京云锦石。广西的彩色大理石更是引人入胜,有的更是奇形怪状,酷似五花肉。北京西山的菊花石,灰岩中放射状的是红柱石,而不是像湖南的天青石,这些红柱石也是岩浆热水液带进来的。福建漳州华安著名的九龙石,原是2亿多年前海里形成的灰岩、页岩、粉砂岩、硅质岩等,它们在距今1亿多年前,我国东部从黑龙江至海南岛发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形成了福建全境大片的花岗岩,而华安县等地仅存的沉积岩在岩浆的烘烤下,及后期含硅热水液的交换下,使它们变成了含硅质,局部含玉质的低绿片岩、低角闪石和角岩等,所以石头变得较坚硬,一般硬度在莫氏7度左右,和玻璃差不多。华安九龙石质地细腻、有光泽、颜色五彩斑斓,有人把它称为华安玉。其实它不是玉,因岩层一层层还在,且硅质成分较高。不仅如此,更有人称之为九龙璧。璧是古时玉经加工便于佩戴的饰品,显然把石头称璧是不合适的;而且九龙璧与北京著名的九龙壁音同,这些都说明有些奇石的命名不够严格。
地球上所有石头都可以分成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所以上述奇石的归类虽比较粗的,但却是基础的。如沉积岩可进一步分为灰岩、砂岩、粉砂岩、砾岩;是海相还是陆相的;是哪个时代的产物;是哪种地理环境,如近岸、浅海或深海等。总之一步步深入,就可以知道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奥妙无穷,人们通过一块小小的奇石就可以了解许多信息,这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心境更加开阔,这才是奇石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石文化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因而人们对山水情有独钟,对山中奇石更是偏爱,这得益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象形文字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石文化。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正是由于把山上一些风化的灰岩(青石,在太湖一带叫太湖石)搬到花园里营造假山,配上湖水和楼台亭阁,构成了独特的江南风光。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写道:“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luo(尔见)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而有些文人雅士,也喜爱奇石,并把它们摆于家中。如杜甫珍藏奇峰突兀,意境幽远的“小祝融”;南唐李后主藏两方研山“经长逾尺咫,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引两阜陂陀”视为稀世珍宝。
至宋代观赏石大兴。宋代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应是我国最早的赏石书籍了,它对166种观赏石的品种、产地、形状、质地、品评都有详细记载。北宋四大家之一米芾,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被人称为你“米癫”。他撰写的《园石谱》,首创了评鉴太湖石要看它皱、瘦、漏、透为标准。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是奇石爱好者,他不仅赏石,藏石,还写有《雪浪石》、《双石》等咏石诗,一块“仇池石”竟引得他一句好诗: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以鸟道绝峨眉”。北宋末年,宋徽宗广泛收罗奇石,即闻名的“宣和65石”,供皇亲贵族、文人墨客观赏。
明清时赏石也很盛行,对花园中的孤赏石、假山石,庭堂中的清供石以及手中的袖珍石,也是钟爱有加,各种石谱、石论也不断问世。如造园大师计成的《园治》、林有麟的《素园石谱》等。著名地理旅行家徐霞客所写的《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奇石买卖的盛况,他自己还曾三次到福建漳州华安县去寻找“九龙石”,对此石极尽赞美。清末民初大学者黄仲琴也深入华安县九龙江并写下《华封石记》、《华封观石后记》。金陵王寅的《冶梅石谱》已把赏石作为民族文化扎根于小说中。民国时期赏石事业虽有些衰落,但仍有章鸿剑的《石雅》、王猩酋的《雨花石小记》和张轮运的《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等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赏石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赏石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促使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和了解自然。所以参与赏石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纷纷成立了赏石协会。如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四川、陕西、山东等。1990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观赏石观摩与研讨会”;1994年11月在广西柳州举办了“第二届赏石展”,全国23个省、97个县市、133个代表团参加,其规模之大令人刮目相看。据统计,我国参加赏石协会的人超过200万,光福建漳州一市玩石的就有几千人,甚至超过10人还建有私人奇石馆。其中陈少华的“奇石苑”,竟有4层楼高,面积达2 000多平方米,展出的九龙石达千件,大者超过8吨,小者不及500克,令人赞叹!漳州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办有赏石报刊,出了一本专著《华夏奇石——九龙壁》。
漳州九龙石质地坚硬细腻、纹理清晰、色彩斑斓,最适于呈现山川的壮丽和秀美,真可谓“一石尽揽人间趣,斗室能藏世外天”。除了山水,其反映的人与物,甚至中华的文字,也是惟妙惟肖,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中国的石文化确实魅力无穷。
奇石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既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国家。岩浆活动也比较频繁,故各地的岩石区别较大,奇石也自然很多。加上奇石的命名不属学术上的命名,所以没有也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各地叫的名称也很不同,有些按奇石的特征分为象形石(如太湖石、栖霞石等)、图纹石(如雨花石、溧阳石、大理石等)、矿物晶体石(如水晶、孔雀石等)、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珊瑚等)、事件石(陨石、火山弹等)、纪念石(北极石、南极石等);有的按奇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形的成因、色的成因、质的成因、纹的成因、声的成因。但这些均未涉及奇石的本质。按岩石学分类,奇石均可归于下面三类。
沉积岩类 如江苏太湖石、南京栖霞石、徐州吕梁石、安徽灵璧石、宿州诸兰石等,它们都属几亿年前海里沉积的灰岩,后上升为陆地,并在长期地下水的溶蚀下而形成许多洞洞缝缝或奇形怪状的石头。湖南的菊花石,也是几亿年前海里形成的灰岩,只不过它的有机质含量高,故灰岩成黑色,而灰岩中的天青石(白色)在成岩时会聚集在一起呈放射状,像朵朵菊花,故称为菊花石。长江的三峡石、宁夏、蒙古、甘肃的黄河石,新疆戈壁石,广西的红水河石等,都是亿年前海里或河里形成的砂岩、粉砂岩,由于砂岩中含有不同的矿物成分,致使砂岩中颜色不同,并在河流冲刷下或长期风蚀中而形成有纹饰的砾石。
各种古生物化石也都是古时(几万年前至几十亿年前)沉积岩形成时,生物遗体遗留在岩石中,经石化而形成的。生物多为植物和动物,它们常可形成极具观赏的奇石。我国这方面的化石资源极为丰富。
火山岩类 当地球内部高温的岩浆侵入地壳再慢慢冷却时,矿物会从花岗岩等岩石中逐渐聚集而形成各种矿物的晶体,它们合在一起会形成美丽的矿物体和一些岩石。如河南的牡丹石、江苏的溧阳石等。当岩浆冲破地壳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就形成了火山岩和火山弹等。有些火山岩经风化后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如江苏六合气孔状玄武石等。岩浆活动的后期,常有大量含硅和各种矿物质的热水液,它们在岩石裂隙中冷却时,会形成绚丽多彩的玛瑙石、孔雀石、蛋白石等。如南京的雨花石、长江三峡的蛋白石等。
变质岩类 当沉积岩或火成岩在经受新的地壳运动时,这些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成分、结构、颜色等都会发生变化而形成了变质岩。如山东青岛的崂山绿石、临朐的彩石,江苏赣榆的翠竹石等,都是古老变质岩。如沉积的灰岩、白云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形成具有条纹的大理岩。如云南的大理石、新疆的塔格石、南京云锦石。广西的彩色大理石更是引人入胜,有的更是奇形怪状,酷似五花肉。北京西山的菊花石,灰岩中放射状的是红柱石,而不是像湖南的天青石,这些红柱石也是岩浆热水液带进来的。福建漳州华安著名的九龙石,原是2亿多年前海里形成的灰岩、页岩、粉砂岩、硅质岩等,它们在距今1亿多年前,我国东部从黑龙江至海南岛发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形成了福建全境大片的花岗岩,而华安县等地仅存的沉积岩在岩浆的烘烤下,及后期含硅热水液的交换下,使它们变成了含硅质,局部含玉质的低绿片岩、低角闪石和角岩等,所以石头变得较坚硬,一般硬度在莫氏7度左右,和玻璃差不多。华安九龙石质地细腻、有光泽、颜色五彩斑斓,有人把它称为华安玉。其实它不是玉,因岩层一层层还在,且硅质成分较高。不仅如此,更有人称之为九龙璧。璧是古时玉经加工便于佩戴的饰品,显然把石头称璧是不合适的;而且九龙璧与北京著名的九龙壁音同,这些都说明有些奇石的命名不够严格。
地球上所有石头都可以分成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所以上述奇石的归类虽比较粗的,但却是基础的。如沉积岩可进一步分为灰岩、砂岩、粉砂岩、砾岩;是海相还是陆相的;是哪个时代的产物;是哪种地理环境,如近岸、浅海或深海等。总之一步步深入,就可以知道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奥妙无穷,人们通过一块小小的奇石就可以了解许多信息,这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心境更加开阔,这才是奇石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