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行为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常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提高教师的修养势在必行。
一、调整心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纵观教育现状,教师的角色不断趋于多样化,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角色期望,加之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做人与做事方面,教师除了育人,还要育己,自觉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教师应以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以精湛的教学来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以良好的心态来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心胸开阔、精力充沛、勤勉自律、博闻好学。当我们获得成功之际,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总结成功经验,以健康的心态开始新起点;当我们遭受挫折时,在冷静客观的自我评价中获得能量,走出困境。“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老师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起着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老师敬业的精神、待人真诚和关心爱护别人的品格,将为学生的一生树立楷模;老师穿着整洁得体、精神放松、沉着自信、神情自然、說话亲切,学生在放松的坏境里学习求知欲会更强。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要改进自己,首先就要有意识、有勇气地省察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去弥补或纠正,而不应该刻意去回避或掩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和做事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好了,也要依靠勤奋和谨慎保持良好状态,严格责己,承担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良好的心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所以,教师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面临的现状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以及教育教学专业意识和角色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与信仰以及教育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有合理的教育行为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人格和才能等方面发挥恰当而有效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修养
每个人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业务能力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得心应手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是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的一套独特的智慧的和艺术。可想而知,如果一位老师表达顺畅优美、简洁易懂,加之老师本人见闻广博,阅历丰富,讲述生动有趣,那么学生享受到的将是语言美和知识美的双重感受。美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心,利于激发兴趣和培养爱好,并且能够启迪心智,使人受益终生;如果一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让学生们经常受到愉悦、自豪、自信等美好情感的熏陶,那么他的课堂将会是充满生气、令人奋发向上的。这些都要依赖教师长期坚持学习和实践总结,循序渐进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原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本学科内容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要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以外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方法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陈旧传统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修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三、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除了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时常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培养。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放在突出位置,勤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将教育教学工作做成一件虽然辛苦但也充满快乐和享受的事情,“政治家掌握国家的今天,教育家塑造国家的明天和后天。”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学生也才能从中受益,并且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正所谓“乐其友而信其道,安其学而亲其师,”。广大教师正是这样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展示出一节节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演绎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培育出一批批健康发展的幸福学生。在这个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特殊行业里,教师的修养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来自教师的宽容与公平,来自教师的敬业与正直……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一、调整心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纵观教育现状,教师的角色不断趋于多样化,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角色期望,加之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做人与做事方面,教师除了育人,还要育己,自觉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教师应以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以精湛的教学来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以良好的心态来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心胸开阔、精力充沛、勤勉自律、博闻好学。当我们获得成功之际,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总结成功经验,以健康的心态开始新起点;当我们遭受挫折时,在冷静客观的自我评价中获得能量,走出困境。“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老师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起着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老师敬业的精神、待人真诚和关心爱护别人的品格,将为学生的一生树立楷模;老师穿着整洁得体、精神放松、沉着自信、神情自然、說话亲切,学生在放松的坏境里学习求知欲会更强。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要改进自己,首先就要有意识、有勇气地省察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去弥补或纠正,而不应该刻意去回避或掩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和做事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好了,也要依靠勤奋和谨慎保持良好状态,严格责己,承担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良好的心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所以,教师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面临的现状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以及教育教学专业意识和角色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与信仰以及教育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有合理的教育行为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人格和才能等方面发挥恰当而有效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修养
每个人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业务能力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得心应手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是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的一套独特的智慧的和艺术。可想而知,如果一位老师表达顺畅优美、简洁易懂,加之老师本人见闻广博,阅历丰富,讲述生动有趣,那么学生享受到的将是语言美和知识美的双重感受。美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心,利于激发兴趣和培养爱好,并且能够启迪心智,使人受益终生;如果一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让学生们经常受到愉悦、自豪、自信等美好情感的熏陶,那么他的课堂将会是充满生气、令人奋发向上的。这些都要依赖教师长期坚持学习和实践总结,循序渐进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原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本学科内容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要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以外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方法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陈旧传统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修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三、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除了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时常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培养。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放在突出位置,勤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将教育教学工作做成一件虽然辛苦但也充满快乐和享受的事情,“政治家掌握国家的今天,教育家塑造国家的明天和后天。”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学生也才能从中受益,并且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正所谓“乐其友而信其道,安其学而亲其师,”。广大教师正是这样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展示出一节节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演绎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培育出一批批健康发展的幸福学生。在这个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特殊行业里,教师的修养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来自教师的宽容与公平,来自教师的敬业与正直……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