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過对相关概念的梳理,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根本作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和发挥该功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由来已久,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之中,该文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至此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各界统一的概念认知,但是关于其内涵却众说纷纭,界定不一。而根据张耀灿的理论研究,可将其界定为:“特定的阶层、政党、社会群体以其主流的政治理念、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对社会各阶层民众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符合特定阶层或社会需求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传播和渗透意识形态的教育形态。
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内涵及关联性的分析可知,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和路径,将特定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施加给受教育者,从而促使其形成特定社会或阶层所期望的价值观念体系,以便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总而言之,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导功能,通常情况下,特定群体或阶层在掌握统治地位之后,必须借助经济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其他社会思想等的传播和渗透,来达到弘扬和强化主流价值的目的,促使更多的民众认同其思想价值理念,鉴定信念,形成信仰,以构建和完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并在稳固和推进政治统治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1.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日趋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趋势,带动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还促进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互动交流和“共赢”。但是任何事情均有利有弊,全球化发展也伴随着各种经济思维、社会思潮、文化理念的交融和碰撞,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全球化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影响其实效性,教育环境的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全球化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全球化通过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学校、家庭及工作环境,而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更多地以全局的世界视角审视和思考问题;全球化程度越高,思政教育环境越开放,但这也会减弱其可控性;全球化背景下,趋同化、同质化的意识形态主张逐渐增强,并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延伸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关于国家主权、社会体制及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的认知,而且科学技术和文化产品的引入,也附带着资本主义强势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的侵蚀,而这势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调整的可控性。
2.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困难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人们创造和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与互动途径。但是,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开放的空间,也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规模,多元信息集成并对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冲击,信息良莠不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内容泛滥不止,一旦受其影响较深,则很可能发生价值观念、思想认知层面上的扭曲,并因此产生所谓的“网络失范行为”。而且,一些敌对国家或组织很可能会利用网络进行“和平演变”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则谁就将拥有全世界。”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词,西方一些霸权主义国家依赖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妄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达到政治侵夺的目的。他们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大力推崇其“民主性、自由性”,在弱化地域、文化、历史及国情等差异的前提下,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优越性、崇高性”。而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正处在思想价值体系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高校学生而言,则可能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存在被同化的风险,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困难性,给教育,尤其是对教育者的作用和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该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向导者”,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有效辨识网络信息,懂得趋利避害,以更好地规避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1.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从本质上分析,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存在内因和外因之分,学生作为独立思考的行为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的主体,要实现教育效能的凸显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秉承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相长”模式的发展,应该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尊重其个体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等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修养,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根据教育要求更好地进行反思、调整与改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身行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实现教育实效性的凸显。
2.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有效发挥,最根本的方法在于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任何国家或社会均存在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多种意识形态的涌入和冲击,许多有不良企图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试图以“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伪科学思潮、强权文化”等“和平式”的意识形态来达到侵蚀和同化他人的目的。面对此种情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强调和端正社会及政治立场、坚定信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融合力和战斗力,秉承谨小慎微的态度,准确辨识西方强权文化、非主流意识、不良网络信息等诸多陷阱。要时刻提防,以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以正气抵制邪恶,从而将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扼杀在摇篮之内。同时,还要秉承博采众长、批判吸收的观念,辨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借鉴其合理之处,从而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促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价值理念。由此可知,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是其本质特性,这也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在新形势下,网络思潮、西方强势文化、非主流意识不断扩张和发展,这使得该功能的发挥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此情况下,应该结合现实发展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提升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金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历史考察》,《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38-42页。
[2]白云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的际遇及其路径选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20期,第64-66页。
[3]张新平、张博:《试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甘肅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第5-9页。
[4]高贵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学术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5]徐支青:《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学术论文,安徽农业大学,2011。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由来已久,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之中,该文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至此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各界统一的概念认知,但是关于其内涵却众说纷纭,界定不一。而根据张耀灿的理论研究,可将其界定为:“特定的阶层、政党、社会群体以其主流的政治理念、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对社会各阶层民众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符合特定阶层或社会需求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传播和渗透意识形态的教育形态。
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内涵及关联性的分析可知,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和路径,将特定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施加给受教育者,从而促使其形成特定社会或阶层所期望的价值观念体系,以便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总而言之,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导功能,通常情况下,特定群体或阶层在掌握统治地位之后,必须借助经济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其他社会思想等的传播和渗透,来达到弘扬和强化主流价值的目的,促使更多的民众认同其思想价值理念,鉴定信念,形成信仰,以构建和完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并在稳固和推进政治统治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1.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日趋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趋势,带动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还促进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互动交流和“共赢”。但是任何事情均有利有弊,全球化发展也伴随着各种经济思维、社会思潮、文化理念的交融和碰撞,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全球化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影响其实效性,教育环境的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全球化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全球化通过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学校、家庭及工作环境,而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更多地以全局的世界视角审视和思考问题;全球化程度越高,思政教育环境越开放,但这也会减弱其可控性;全球化背景下,趋同化、同质化的意识形态主张逐渐增强,并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延伸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关于国家主权、社会体制及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的认知,而且科学技术和文化产品的引入,也附带着资本主义强势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的侵蚀,而这势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调整的可控性。
2.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困难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人们创造和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与互动途径。但是,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开放的空间,也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规模,多元信息集成并对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冲击,信息良莠不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内容泛滥不止,一旦受其影响较深,则很可能发生价值观念、思想认知层面上的扭曲,并因此产生所谓的“网络失范行为”。而且,一些敌对国家或组织很可能会利用网络进行“和平演变”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则谁就将拥有全世界。”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词,西方一些霸权主义国家依赖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妄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达到政治侵夺的目的。他们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大力推崇其“民主性、自由性”,在弱化地域、文化、历史及国情等差异的前提下,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优越性、崇高性”。而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正处在思想价值体系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高校学生而言,则可能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存在被同化的风险,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困难性,给教育,尤其是对教育者的作用和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该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向导者”,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有效辨识网络信息,懂得趋利避害,以更好地规避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1.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从本质上分析,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存在内因和外因之分,学生作为独立思考的行为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的主体,要实现教育效能的凸显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秉承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相长”模式的发展,应该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尊重其个体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学生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等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修养,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根据教育要求更好地进行反思、调整与改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身行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实现教育实效性的凸显。
2.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有效发挥,最根本的方法在于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任何国家或社会均存在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多种意识形态的涌入和冲击,许多有不良企图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试图以“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伪科学思潮、强权文化”等“和平式”的意识形态来达到侵蚀和同化他人的目的。面对此种情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强调和端正社会及政治立场、坚定信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融合力和战斗力,秉承谨小慎微的态度,准确辨识西方强权文化、非主流意识、不良网络信息等诸多陷阱。要时刻提防,以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以正气抵制邪恶,从而将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扼杀在摇篮之内。同时,还要秉承博采众长、批判吸收的观念,辨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借鉴其合理之处,从而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促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价值理念。由此可知,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是其本质特性,这也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在新形势下,网络思潮、西方强势文化、非主流意识不断扩张和发展,这使得该功能的发挥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此情况下,应该结合现实发展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提升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金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历史考察》,《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38-42页。
[2]白云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的际遇及其路径选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20期,第64-66页。
[3]张新平、张博:《试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甘肅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第5-9页。
[4]高贵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学术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5]徐支青:《改革开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学术论文,安徽农业大学,2011。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