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挂牌一周年,回顾这一年来创业板的表现,主要有三大现象引起市场持续的关注:
第一为“三高”发行。自创业板问世以来,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为标志的“三高”发行被发挥到极致。根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127家,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5.07倍,其中金龙机电发行市盈率达到126.67倍,创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最高纪录。
在发行价格方面,127家公司平均发行价32.6元/股,其中世纪鼎利发行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88元/股。127家公司计划募资298.98亿元,实际募资达到931.27亿元,超募资金632.2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98亿元,超募资金是计划募资的2.11倍。
第二是业绩变脸迅速,成长性堪忧。2010年上半年,可比的105家创业板公司净利较上年同期增幅仅为25.63%,不仅低于中小板公司上半年净利45.91%的同比增幅,而且低于A股市场1947家上市公司平均41.17%的增幅。
不仅如此,105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出现了业绩倒退,占比超过两成。其中,宝德股份的同比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的降幅也达到76.6%;另外,国联水产半年亏损1336.15万元。而这种现象预计在三季报中延续,10月13日,海默科技公告称,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5%~69%,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3%,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可谓前仆后继。
第三就是造富效应。伴随着“三高”发行及创业板公司的高估值上市,创业板成了“造富机器”。据统计,截至9月30日,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8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近400位已达到了上亿元身家,而千万富翁则数不胜数。排名前10位的创业板富豪,总共持有市值达411亿元,平均每人身家达41.1亿元。其中,智飞生物的实际控制人蒋仁生更是以超过90亿元的身家,成为创业板首富。
上述三大市场现象,为一根红线所贯穿,即“圈钱”。“三高”发行使创业板沦为名副其实的“圈钱板”,新股发行成为创业板公司圈钱的工具。而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进一步突出了创业板公司“圈钱”的本性。为了到创业板上市圈钱,为了达到最大化圈钱的目的,一批创业板公司不惜包装上市,造假上市。
一个创业板,将创业板公司与公司大股东及原始股东的利益都照顾到了,唯一损害的是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创业板难逃“圈钱板”质疑。
但这显然与管理层设立创业板的目的差之甚远。一方面是“三高”发行大大加剧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而且也造成了股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严重地损害了创业板的根基,导致投资者信心的动摇。而面对造富效应,高管辞职套现,企业创业精神丢失,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圈钱板”不应该是创业板的本意,创业板有必要从“圈钱板”中解脱出来,并远离“圈钱板”。唯有从以下几点着手,方能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是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控制新股发行价格。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创业板公司由于股本规模偏小的原因,并不适合市场化发行。创业板仍应采取定价发行的发股方式,将新股发行市盈率控制在30倍以下的水平。
其次是加大保荐机构的责任。创业板“三高”发行,企业上市变脸,保荐机构难辞其咎,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是大幅降低超募资金计提保荐费用、承销费用的比例,直到零比例;另一方面是上市后发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或者存在造假上市、虚假陈述等骗取上市资格的问题,应没收保荐人的保荐费收入,并处以3~5倍的罚款。
其三,建立合理的再融资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金额与现金分红挂钩。现金分红不足前次融资金额1/3的公司,不得实施再融资。
此外,应尽快推出退市制度,让造假上市公司及业绩变脸公司早日退市,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抑制创业板的投机炒作之风。
第一为“三高”发行。自创业板问世以来,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为标志的“三高”发行被发挥到极致。根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127家,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5.07倍,其中金龙机电发行市盈率达到126.67倍,创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最高纪录。
在发行价格方面,127家公司平均发行价32.6元/股,其中世纪鼎利发行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88元/股。127家公司计划募资298.98亿元,实际募资达到931.27亿元,超募资金632.2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98亿元,超募资金是计划募资的2.11倍。
第二是业绩变脸迅速,成长性堪忧。2010年上半年,可比的105家创业板公司净利较上年同期增幅仅为25.63%,不仅低于中小板公司上半年净利45.91%的同比增幅,而且低于A股市场1947家上市公司平均41.17%的增幅。
不仅如此,105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出现了业绩倒退,占比超过两成。其中,宝德股份的同比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的降幅也达到76.6%;另外,国联水产半年亏损1336.15万元。而这种现象预计在三季报中延续,10月13日,海默科技公告称,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5%~69%,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3%,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可谓前仆后继。
第三就是造富效应。伴随着“三高”发行及创业板公司的高估值上市,创业板成了“造富机器”。据统计,截至9月30日,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8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近400位已达到了上亿元身家,而千万富翁则数不胜数。排名前10位的创业板富豪,总共持有市值达411亿元,平均每人身家达41.1亿元。其中,智飞生物的实际控制人蒋仁生更是以超过90亿元的身家,成为创业板首富。
上述三大市场现象,为一根红线所贯穿,即“圈钱”。“三高”发行使创业板沦为名副其实的“圈钱板”,新股发行成为创业板公司圈钱的工具。而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进一步突出了创业板公司“圈钱”的本性。为了到创业板上市圈钱,为了达到最大化圈钱的目的,一批创业板公司不惜包装上市,造假上市。
一个创业板,将创业板公司与公司大股东及原始股东的利益都照顾到了,唯一损害的是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创业板难逃“圈钱板”质疑。
但这显然与管理层设立创业板的目的差之甚远。一方面是“三高”发行大大加剧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而且也造成了股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创业板公司业绩变脸,严重地损害了创业板的根基,导致投资者信心的动摇。而面对造富效应,高管辞职套现,企业创业精神丢失,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圈钱板”不应该是创业板的本意,创业板有必要从“圈钱板”中解脱出来,并远离“圈钱板”。唯有从以下几点着手,方能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是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控制新股发行价格。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创业板公司由于股本规模偏小的原因,并不适合市场化发行。创业板仍应采取定价发行的发股方式,将新股发行市盈率控制在30倍以下的水平。
其次是加大保荐机构的责任。创业板“三高”发行,企业上市变脸,保荐机构难辞其咎,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是大幅降低超募资金计提保荐费用、承销费用的比例,直到零比例;另一方面是上市后发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或者存在造假上市、虚假陈述等骗取上市资格的问题,应没收保荐人的保荐费收入,并处以3~5倍的罚款。
其三,建立合理的再融资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金额与现金分红挂钩。现金分红不足前次融资金额1/3的公司,不得实施再融资。
此外,应尽快推出退市制度,让造假上市公司及业绩变脸公司早日退市,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抑制创业板的投机炒作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