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种种原因离异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情感饥饿”,产生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如焦虑、愤怒、厌恶、忧愁、悲伤、恐惧等。而我们身边也会遇见这样的孩子,因为家庭的缘故他们会变得特别敏感且容易受到伤害。为此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实现家园合作,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环境的变化,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离异家庭;关爱;引导;家园共育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我国的离婚率急剧上升。很多时候,当一方家长获得孩子监护权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们自己还经常被离婚的问题困扰,对待孩子时易怒、急躁、没有耐心,这些抚养态度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是最需要父母爱的时候,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的依恋关系,尤其当他们陷入父母之间的“战争”时,难以承受父母反目的压力,容易出现“情感饥饿”,产生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如焦虑、愤怒、厌恶、忧愁、悲伤、恐惧等。本学期刚接中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因父母离异产生较大影响的孩子。
至今我还庆幸小雨将他的心事告诉了我,也幸好当时的我第一时间“掺和”进了他们的家务事。那是开学的第3天,小雨整个人显得非常的不开心,他一声不吭地跟着我,似乎有话要说,在我的询问下,他用很小的很迟疑的声音告诉我:“我想妈妈了。”因为他妈妈是新学期延用了小班微信群之后第一个加我微信并找我私聊的家长,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联想到他妈妈最近发的朋友圈都是关于拆迁的事宜,我安慰他:“姥姥家最近在拆迁呢,妈妈是不是比较忙没空陪你玩了呀?”谁知道这几天给我印象很温柔的小雨,皱起眉头,带着很坚定但是又藏不住哀伤的表情,愤愤地说:“不是!我的妈妈是魔鬼妈妈!他都丢了我四年了,都不管我!”看着眼前这个嘴里说着四,手指上比划着三的小人儿,看着他脸上明显与年龄不相符的表情,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说自己的妈妈是魔鬼,这对于孩子和妈妈而言,都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当然我也是猜出了几分原由,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给了他一个轻轻地拥抱,这才告诉他:“你的妈妈是第一个加老师微信,而且拜托老师关注你,有什么事情告诉她的妈妈,说明妈妈非常的关心你。”小雨感到不太相信,更多的是带着惊喜的眼神追问我:“是真的吗?”于是我拿来手机,找到小雨妈妈的微信号,小雨看到那个并不陌生的头像,很开心。我接着问他:“用不用老师帮你告诉妈妈,你很想她?”这一次,几乎是没有迟疑,孩子说出了一声:“好。”
接下来,我履行诺言帮助孩子传达的他的思念,小雨妈妈在看到了我的微信之后当即表示,的确有一个月没看孩子了,今天晚上就会来接孩子,看看他陪伴他。在小雨妈妈与他爸爸沟通的过程中,爸爸不同意当天由妈妈来接孩子,并且打电话给我“兴师问罪”,做过自我介绍后,小雨爸爸第一句话就是问我:“是您主动和孩子妈妈联系说孩子想她了吗?”我告诉他:“的确是这样,因为孩子和我表达了他的想法,而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产生了明显的情绪问题了,我想要帮帮他。”孩子爸爸后来将他们家的情况向我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和小雨妈妈因为性格不合在小雨上小班的时候离异了,小雨的监护权在他那呢,孩子平时由奶奶照顾。妈妈是绝对不可以私自接孩子。我回答他:“实在不好意思,我作为老师没有提前了解到这个情况。既然您告诉了我们,我们一定做到每天把孩子交到奶奶手上,见到奶奶见到接送卡再放孩子,但是真心的建议您和小雨妈妈可以沟通好,多给妈妈一些接触孩子、关爱孩子的机会,满足孩子的思念,帮助他健康成长。”小雨爸爸当时回答我:“谢谢老师,我们會处理的。”听起来有些公关式的回话,我也知道现代社会离婚了做不成朋友、拾不起理智的大有人在,心中有些忐忑,怕这话是敷衍我,更怕是敷衍了孩子。令人欣喜的是,午睡前小雨妈妈回话:与孩子爸爸达成了共识,周五晚上由妈妈和奶奶一起来接孩子,并且妈妈会陪伴孩子过周末。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家伙的时候,他差点激动地连午觉都不睡了。此后到周五之前的每天都在问老师:“什么时候周五呀?妈妈会不会骗我呀?”我找来班上的日历,指给他看当天的日期,又在周五那天上面画了个爱心,告诉他:“妈妈不会骗你的,我们一起来数日期,一天过去了把它划了,等到了爱心这天妈妈就来接你了。”后来我从朋友圈看到,那个周末孩子和妈妈度过了一个二人骑行的快乐郊游假期。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后的每个周末小雨几乎都是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满屏的晒娃幸福感。字里行间,也能感觉到小雨妈妈自身的变化,状态越来越好,更加自强、自立、积极。在此之后,小雨妈妈还参加了本学期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在班上开展机器人主题活动时,学美术出身的她在较为繁忙的工作中抽了半天时间出来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绘画机器人。妈妈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小雨的关爱和照顾一定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孩子的笑脸变得更多了。每每看到这些,我都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真心地为他们点赞,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我们也及时做好与爸爸和奶奶的交流工作。我了解到爸爸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平日里都是由奶奶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和陪伴孩子,奶奶照顾孩子很尽心尽力,对孩子很疼爱甚至有些溺爱,可总是“刀子嘴豆腐心”,面对比一般孩子更为敏感的小雨,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吵闹着要妈妈时,老人劝也劝不好,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就会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就说:“你走吧,去你妈妈那吧,走了我和你爷爷可算舒心了。”我告诉爸爸和奶奶,小雨的确也和我们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他不明白奶奶生气的真正原因,他就觉得是因为“自己太笨了,太不好了”,他还觉得“我要走了爷爷奶奶就真的开心了”,内心充满了自责感。我建议爸爸和奶奶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帮助幼儿接受现在的家庭模式,鼓励他说出对父母离异的不安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大人也有合不来的时候,但他们仍然会照顾并爱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陪伴孩子,关注他的心理和情绪状况。
关键词:离异家庭;关爱;引导;家园共育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我国的离婚率急剧上升。很多时候,当一方家长获得孩子监护权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们自己还经常被离婚的问题困扰,对待孩子时易怒、急躁、没有耐心,这些抚养态度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是最需要父母爱的时候,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的依恋关系,尤其当他们陷入父母之间的“战争”时,难以承受父母反目的压力,容易出现“情感饥饿”,产生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如焦虑、愤怒、厌恶、忧愁、悲伤、恐惧等。本学期刚接中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因父母离异产生较大影响的孩子。
至今我还庆幸小雨将他的心事告诉了我,也幸好当时的我第一时间“掺和”进了他们的家务事。那是开学的第3天,小雨整个人显得非常的不开心,他一声不吭地跟着我,似乎有话要说,在我的询问下,他用很小的很迟疑的声音告诉我:“我想妈妈了。”因为他妈妈是新学期延用了小班微信群之后第一个加我微信并找我私聊的家长,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联想到他妈妈最近发的朋友圈都是关于拆迁的事宜,我安慰他:“姥姥家最近在拆迁呢,妈妈是不是比较忙没空陪你玩了呀?”谁知道这几天给我印象很温柔的小雨,皱起眉头,带着很坚定但是又藏不住哀伤的表情,愤愤地说:“不是!我的妈妈是魔鬼妈妈!他都丢了我四年了,都不管我!”看着眼前这个嘴里说着四,手指上比划着三的小人儿,看着他脸上明显与年龄不相符的表情,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说自己的妈妈是魔鬼,这对于孩子和妈妈而言,都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当然我也是猜出了几分原由,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给了他一个轻轻地拥抱,这才告诉他:“你的妈妈是第一个加老师微信,而且拜托老师关注你,有什么事情告诉她的妈妈,说明妈妈非常的关心你。”小雨感到不太相信,更多的是带着惊喜的眼神追问我:“是真的吗?”于是我拿来手机,找到小雨妈妈的微信号,小雨看到那个并不陌生的头像,很开心。我接着问他:“用不用老师帮你告诉妈妈,你很想她?”这一次,几乎是没有迟疑,孩子说出了一声:“好。”
接下来,我履行诺言帮助孩子传达的他的思念,小雨妈妈在看到了我的微信之后当即表示,的确有一个月没看孩子了,今天晚上就会来接孩子,看看他陪伴他。在小雨妈妈与他爸爸沟通的过程中,爸爸不同意当天由妈妈来接孩子,并且打电话给我“兴师问罪”,做过自我介绍后,小雨爸爸第一句话就是问我:“是您主动和孩子妈妈联系说孩子想她了吗?”我告诉他:“的确是这样,因为孩子和我表达了他的想法,而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产生了明显的情绪问题了,我想要帮帮他。”孩子爸爸后来将他们家的情况向我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和小雨妈妈因为性格不合在小雨上小班的时候离异了,小雨的监护权在他那呢,孩子平时由奶奶照顾。妈妈是绝对不可以私自接孩子。我回答他:“实在不好意思,我作为老师没有提前了解到这个情况。既然您告诉了我们,我们一定做到每天把孩子交到奶奶手上,见到奶奶见到接送卡再放孩子,但是真心的建议您和小雨妈妈可以沟通好,多给妈妈一些接触孩子、关爱孩子的机会,满足孩子的思念,帮助他健康成长。”小雨爸爸当时回答我:“谢谢老师,我们會处理的。”听起来有些公关式的回话,我也知道现代社会离婚了做不成朋友、拾不起理智的大有人在,心中有些忐忑,怕这话是敷衍我,更怕是敷衍了孩子。令人欣喜的是,午睡前小雨妈妈回话:与孩子爸爸达成了共识,周五晚上由妈妈和奶奶一起来接孩子,并且妈妈会陪伴孩子过周末。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家伙的时候,他差点激动地连午觉都不睡了。此后到周五之前的每天都在问老师:“什么时候周五呀?妈妈会不会骗我呀?”我找来班上的日历,指给他看当天的日期,又在周五那天上面画了个爱心,告诉他:“妈妈不会骗你的,我们一起来数日期,一天过去了把它划了,等到了爱心这天妈妈就来接你了。”后来我从朋友圈看到,那个周末孩子和妈妈度过了一个二人骑行的快乐郊游假期。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后的每个周末小雨几乎都是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满屏的晒娃幸福感。字里行间,也能感觉到小雨妈妈自身的变化,状态越来越好,更加自强、自立、积极。在此之后,小雨妈妈还参加了本学期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在班上开展机器人主题活动时,学美术出身的她在较为繁忙的工作中抽了半天时间出来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绘画机器人。妈妈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小雨的关爱和照顾一定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孩子的笑脸变得更多了。每每看到这些,我都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真心地为他们点赞,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我们也及时做好与爸爸和奶奶的交流工作。我了解到爸爸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平日里都是由奶奶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和陪伴孩子,奶奶照顾孩子很尽心尽力,对孩子很疼爱甚至有些溺爱,可总是“刀子嘴豆腐心”,面对比一般孩子更为敏感的小雨,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吵闹着要妈妈时,老人劝也劝不好,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就会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就说:“你走吧,去你妈妈那吧,走了我和你爷爷可算舒心了。”我告诉爸爸和奶奶,小雨的确也和我们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他不明白奶奶生气的真正原因,他就觉得是因为“自己太笨了,太不好了”,他还觉得“我要走了爷爷奶奶就真的开心了”,内心充满了自责感。我建议爸爸和奶奶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帮助幼儿接受现在的家庭模式,鼓励他说出对父母离异的不安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大人也有合不来的时候,但他们仍然会照顾并爱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陪伴孩子,关注他的心理和情绪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