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优质的心理微课是时代必然趋势。心理微课的开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心育课堂效率,还推进了心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本研究通过构建框架、研究路径、积累资源、巧用策略,开发出了六大主题系列心理微课程,并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同时,也提出了心理微课的开发要避免粗制滥造,要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微课;小学生;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42-03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应用目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短短几年里已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凭借着主题突出、趣味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引入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与研究较少,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开发优质心理微课,将其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是时代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一)增强学生内心体验,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在课堂中巧用心理微课,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点,可以在短短一节课内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为活动的开展、主题的升华作好有力的铺垫,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心育资源共享
心理教师在开发心理微课时要认真学习如何制作微课,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开展心理微课的“微教研”,反思心理微课的应用和研究心理微课的再设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促进自身对心育课程理念的深度思考,加强对心理微课的研究。同时,实现了心理微课资源的共享,辅助心理课教学。
(三)推进心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互联网上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的各种创造性的互动形式以及不断更新的充满新鲜感的各种媒介,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微课程框架,实现心育目标
1.研究开发路径,明确总体框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总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当前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我们整理归纳出心理微课的六大主题(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调适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升学择业辅导),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心理辅导活动理念的指引下,完成心理微课的设计与建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验证心理微课实践的效果,做到再设计与再完善。(见图1)
2.积累微课资源,形成系列主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优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资源是制作心理微课的前提。除了从心理教材上获得辅导素材外,网络上的资源经过巧妙的加工与再设计,常常可以成为心理微课的点睛之笔,如有趣的视频动画、精彩的配乐、绘本、伴着轻音乐的冥想活动等,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营造出开放、安全和信任的心理氛围。积累了丰富的微课资源后,根据六大主题,将资源分类整理归纳,形成六大主题系列(以“自我意识辅导”为例,见表1)。心理微课的应用方式根据其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型、活动导入型、操作示范型、策略方法型、活动总结型和课后拓展型等。
(二)研究微课程策略,助力心灵成长
1.课前巧用心理微课,创设良好的心育氛围
将心理微课前置于心理课堂,让小学生事先了解本节心理课的背景与主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提前思考,更有底气、更加自信地投入心理课堂中,同时,也留出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验和分享。
例如,在“认识情绪”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发现学生对“抑郁”与“抑郁症”的认识有一些偏差。为了及时矫正他们“抑郁了等于得了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我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结果影响了后续活动的开展,以至于无法达成既定的辅导目标。后来,我做了一些小调查,发现学生对“抑郁”的认知是从新闻报道上的各种伤害和自伤事件得来的。为了修正学生的认知,我专门精心制作了一节心理微课,阐述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以及缓解抑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抑郁情绪,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一来,在第二个班级的心理课堂上,学生的探讨更加深入与全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课中活用心理微課,激发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课中灵活使用心理微课,用观看动画故事视频、生活情景剧表演、心理剧表演、音乐舞蹈、魔术表演等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和分享。
例如,在“自我暗示”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暗示的作用,教师用微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个有趣的心理暗示实验,分别是气味辨别实验、帽子实验和皮肤实验,激发了学生对暗示的兴趣。心理教师顺势导出暗示的作用是实验者对参与者的外在暗示、参与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团体暗示综合影响的结果,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着心理教师的引导语想象、感受暗示带给我们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最后,教师再请学生探讨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微课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关键词〕心理微课;小学生;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42-03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应用目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短短几年里已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凭借着主题突出、趣味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引入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与研究较少,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开发优质心理微课,将其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是时代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一、小学心理微课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增强学生内心体验,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在课堂中巧用心理微课,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点,可以在短短一节课内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为活动的开展、主题的升华作好有力的铺垫,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提高心育课堂效率。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心育资源共享
心理教师在开发心理微课时要认真学习如何制作微课,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开展心理微课的“微教研”,反思心理微课的应用和研究心理微课的再设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促进自身对心育课程理念的深度思考,加强对心理微课的研究。同时,实现了心理微课资源的共享,辅助心理课教学。
(三)推进心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心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互联网上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的各种创造性的互动形式以及不断更新的充满新鲜感的各种媒介,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小学心理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一)构建微课程框架,实现心育目标
1.研究开发路径,明确总体框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总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当前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我们整理归纳出心理微课的六大主题(自我意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调适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升学择业辅导),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心理辅导活动理念的指引下,完成心理微课的设计与建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验证心理微课实践的效果,做到再设计与再完善。(见图1)
2.积累微课资源,形成系列主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优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资源是制作心理微课的前提。除了从心理教材上获得辅导素材外,网络上的资源经过巧妙的加工与再设计,常常可以成为心理微课的点睛之笔,如有趣的视频动画、精彩的配乐、绘本、伴着轻音乐的冥想活动等,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营造出开放、安全和信任的心理氛围。积累了丰富的微课资源后,根据六大主题,将资源分类整理归纳,形成六大主题系列(以“自我意识辅导”为例,见表1)。心理微课的应用方式根据其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型、活动导入型、操作示范型、策略方法型、活动总结型和课后拓展型等。
(二)研究微课程策略,助力心灵成长
1.课前巧用心理微课,创设良好的心育氛围
将心理微课前置于心理课堂,让小学生事先了解本节心理课的背景与主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提前思考,更有底气、更加自信地投入心理课堂中,同时,也留出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验和分享。
例如,在“认识情绪”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发现学生对“抑郁”与“抑郁症”的认识有一些偏差。为了及时矫正他们“抑郁了等于得了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我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结果影响了后续活动的开展,以至于无法达成既定的辅导目标。后来,我做了一些小调查,发现学生对“抑郁”的认知是从新闻报道上的各种伤害和自伤事件得来的。为了修正学生的认知,我专门精心制作了一节心理微课,阐述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以及缓解抑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抑郁情绪,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一来,在第二个班级的心理课堂上,学生的探讨更加深入与全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课中活用心理微課,激发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课中灵活使用心理微课,用观看动画故事视频、生活情景剧表演、心理剧表演、音乐舞蹈、魔术表演等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和分享。
例如,在“自我暗示”一课中,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暗示的作用,教师用微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个有趣的心理暗示实验,分别是气味辨别实验、帽子实验和皮肤实验,激发了学生对暗示的兴趣。心理教师顺势导出暗示的作用是实验者对参与者的外在暗示、参与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团体暗示综合影响的结果,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着心理教师的引导语想象、感受暗示带给我们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最后,教师再请学生探讨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微课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