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言习惯;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5—01
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一文中,把语言习惯与写作联系起来,明确指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二者本是同一的东西”,“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讲到这里,叶先生为了把问题阐述得更清楚明白,又选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好比物体本身,文章好比结构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把语言习惯锻炼得良好,至少就有了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对于作文,这又是一种最可靠的根源。”叶老先生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观点:(一)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这是强调了语言习惯的重要性。(二)“文章同说话一样”,说话“完整而有式样”,写成的文章“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这是阐明了语言习惯同写文章之间的必然联系。(三)要学会写作,“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这是指出了写作应努力的方向。(四)“锻炼语言习惯”,“对于作文,这又是一种最可靠的根源”,这是揭示了学习写作的奥秘。这里,我们姑且抛开语言习惯是重要的生活技能这点不谈,单就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在写作教学中抓紧语言习惯的锻炼,确实可称得上是独辟蹊径的深刻见解。
那么,如何锻炼语言习惯呢?首先,必须教会学生用心地听,这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感受阶段。无论什么人,接受外界信息,特别是语言信息,大概只能通过用耳朵听,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听人家的语言”,“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只是应要求学生“必须特地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地说下去。这样就可以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具体说来,应指导学生坚持收听广播(电视),因为那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审定的较为规范的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听别人讲话,除了正面听怎样用词、怎样达意、有怎样的思路,也可以从反面听别人讲话中的纰漏,找出毛病,增强听话兴趣。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用词造句的规律,以达到把话说得准确明白的目的。另外,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表面看来不合语法规范,但实际运用中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只有反复地听辨才能全面掌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不断产生,只有及时听取和吸收,才能增强自身语言的活力。所以,听的习惯的培养,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最要紧的”和第一的。
其次,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这是有目的地进行语言习惯锻炼的主要方法。如果把一般的语言习惯锻炼看作是“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的话,那么有目的地“读”就是“特意训练”的一种锻炼语言习惯的极好的方式,是由一般的语言习惯向专门的语言习惯过渡的捷径。尤其是课堂上的读,有教师“在旁边暗示,加以指导”,就更能使读的活动对正确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处在“零碎、朴陋、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有目的、正确地读的诱导,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完整”起来。这样,“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语言规律,从而不但会写文章了,而且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正确了。”
最后,必须要求学生投入地说。如果把听读看作是对语言习惯的积累与“产生”的话,那么说就是语言习惯的“发表”阶段了,这个“发表”,一定要学生全心地投入,“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不乱用一个连词”,这样,口头语言简洁准确,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周妥而没有毛病了。”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5—01
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一文中,把语言习惯与写作联系起来,明确指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二者本是同一的东西”,“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讲到这里,叶先生为了把问题阐述得更清楚明白,又选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好比物体本身,文章好比结构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把语言习惯锻炼得良好,至少就有了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对于作文,这又是一种最可靠的根源。”叶老先生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观点:(一)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这是强调了语言习惯的重要性。(二)“文章同说话一样”,说话“完整而有式样”,写成的文章“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这是阐明了语言习惯同写文章之间的必然联系。(三)要学会写作,“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这是指出了写作应努力的方向。(四)“锻炼语言习惯”,“对于作文,这又是一种最可靠的根源”,这是揭示了学习写作的奥秘。这里,我们姑且抛开语言习惯是重要的生活技能这点不谈,单就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在写作教学中抓紧语言习惯的锻炼,确实可称得上是独辟蹊径的深刻见解。
那么,如何锻炼语言习惯呢?首先,必须教会学生用心地听,这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感受阶段。无论什么人,接受外界信息,特别是语言信息,大概只能通过用耳朵听,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听人家的语言”,“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只是应要求学生“必须特地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地说下去。这样就可以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具体说来,应指导学生坚持收听广播(电视),因为那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审定的较为规范的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听别人讲话,除了正面听怎样用词、怎样达意、有怎样的思路,也可以从反面听别人讲话中的纰漏,找出毛病,增强听话兴趣。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用词造句的规律,以达到把话说得准确明白的目的。另外,现代汉语中还有许多表面看来不合语法规范,但实际运用中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只有反复地听辨才能全面掌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不断产生,只有及时听取和吸收,才能增强自身语言的活力。所以,听的习惯的培养,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最要紧的”和第一的。
其次,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这是有目的地进行语言习惯锻炼的主要方法。如果把一般的语言习惯锻炼看作是“一种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的话,那么有目的地“读”就是“特意训练”的一种锻炼语言习惯的极好的方式,是由一般的语言习惯向专门的语言习惯过渡的捷径。尤其是课堂上的读,有教师“在旁边暗示,加以指导”,就更能使读的活动对正确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处在“零碎、朴陋、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有目的、正确地读的诱导,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完整”起来。这样,“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语言规律,从而不但会写文章了,而且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正确了。”
最后,必须要求学生投入地说。如果把听读看作是对语言习惯的积累与“产生”的话,那么说就是语言习惯的“发表”阶段了,这个“发表”,一定要学生全心地投入,“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不乱用一个连词”,这样,口头语言简洁准确,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周妥而没有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