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84%,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20例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送入病房进行休养,全部出院,另外5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产科病房中进行护理与救治,全部出院,无患者死亡。结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了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极大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抢救成功率;生命安全
妇产科产妇死亡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后大出血,占据妇产科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以失血量过多及其并发症为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失血速度与失血量,造成产妇的休克。现阶段,我国对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力度大大提高,已取得良好的探究结果与实践经验,但是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力度,保障我国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以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失血量均超过1000ml,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是21—37岁,平均(24.25±2.4)岁,14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18例1次孕次,7例孕次在2—4次;观察组中患者年龄是22—36岁,平均(25.72±2.36)岁,17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16例1次孕次,9例孕次在2—4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7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护理。
1.2.1心理护理 患者受到疾病较大的冲击,因此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的情况,有的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还会患上抑郁症,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嘱咐患者注意保持自身的卫生,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42d严禁性生活,且一旦妊娠就需及时来院就诊。
1.2.2术前护理 患者一入院,护理人员就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与发病原因。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记录,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以有利于患者脑灌流的改善,恢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并将患者下肢抬高,设置好急救氧护理措施,若患者存在烦躁不安现象,护理人员要利用保护措施进行辅助,以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1.2.3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双腔氧管,满足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的氧消耗量,以2—4L/min的速度进行4%浓度氧的输送,为患者构建两条静脉通道,以用来止血与扩充血容量。护理人员尽量挑选直径较大的血管进行穿刺操作,对于休克严重、外周血管坍塌的患者,穿刺操作难度较大,如有需要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是颈内静脉穿刺,以满足正常治疗的需要。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存在缺氧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若是患者伴有酸中毒,需要使用11.2%乳酸钠或是5%的碳酸氢钠以对患者酸中毒进行纠正,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需对患者呼吸、脉搏、尿量以及血压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开放导管,以保证患者的肾血量与肾血液正常。
1.2.4术后护理 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利用24h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进行详细记录。护理人员需开展患者口腔护理,防止肺部细菌感染或是口腔感染的出现,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光反射情况与瞳孔变化等进行观察,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变换体位,活动患者四肢,并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变化与温度变化,若是患者皮肤红润,则说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好转。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涉及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时使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 ±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2,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
3、讨论
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失血,且体液未得到有效补充,而造成患者休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与补液、对症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一组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84%,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20例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送入病房进行养护,全部出院,另外5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进行护理与救治,全部出院,无患者死亡。与谭燕萍等的探究结果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急救护理,并配合及时的补液,以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爱婵.63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4,23(01):41-42.
[2]李芝.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8(04):580-581.
[3]陈成芳.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2):13-14.
[4]李惠容.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17):82-83.
[5]李爱莲.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J].药物与人,2014,42(06):120-120.
[6]王燕霞,刘正秀.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0,24(32):162-162.
[7]谭燕萍.妇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与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9,20(10):880-881.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抢救成功率;生命安全
妇产科产妇死亡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后大出血,占据妇产科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以失血量过多及其并发症为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失血速度与失血量,造成产妇的休克。现阶段,我国对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力度大大提高,已取得良好的探究结果与实践经验,但是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力度,保障我国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以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失血量均超过1000ml,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是21—37岁,平均(24.25±2.4)岁,14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18例1次孕次,7例孕次在2—4次;观察组中患者年龄是22—36岁,平均(25.72±2.36)岁,17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16例1次孕次,9例孕次在2—4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7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护理。
1.2.1心理护理 患者受到疾病较大的冲击,因此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的情况,有的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还会患上抑郁症,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嘱咐患者注意保持自身的卫生,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42d严禁性生活,且一旦妊娠就需及时来院就诊。
1.2.2术前护理 患者一入院,护理人员就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与发病原因。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记录,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以有利于患者脑灌流的改善,恢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并将患者下肢抬高,设置好急救氧护理措施,若患者存在烦躁不安现象,护理人员要利用保护措施进行辅助,以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1.2.3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双腔氧管,满足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的氧消耗量,以2—4L/min的速度进行4%浓度氧的输送,为患者构建两条静脉通道,以用来止血与扩充血容量。护理人员尽量挑选直径较大的血管进行穿刺操作,对于休克严重、外周血管坍塌的患者,穿刺操作难度较大,如有需要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是颈内静脉穿刺,以满足正常治疗的需要。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存在缺氧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若是患者伴有酸中毒,需要使用11.2%乳酸钠或是5%的碳酸氢钠以对患者酸中毒进行纠正,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需对患者呼吸、脉搏、尿量以及血压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开放导管,以保证患者的肾血量与肾血液正常。
1.2.4术后护理 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利用24h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进行详细记录。护理人员需开展患者口腔护理,防止肺部细菌感染或是口腔感染的出现,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光反射情况与瞳孔变化等进行观察,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变换体位,活动患者四肢,并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变化与温度变化,若是患者皮肤红润,则说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好转。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涉及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时使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 ±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2,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
3、讨论
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失血,且体液未得到有效补充,而造成患者休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与补液、对症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一组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84%,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20例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送入病房进行养护,全部出院,另外5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进行护理与救治,全部出院,无患者死亡。与谭燕萍等的探究结果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急救护理,并配合及时的补液,以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爱婵.63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4,23(01):41-42.
[2]李芝.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8(04):580-581.
[3]陈成芳.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2):13-14.
[4]李惠容.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17):82-83.
[5]李爱莲.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J].药物与人,2014,42(06):120-120.
[6]王燕霞,刘正秀.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0,24(32):162-162.
[7]谭燕萍.妇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与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9,20(10):88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