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藏在浙江金华市郊九峰山下的寺平古村,表面并无奢华之处,在迷宫一样的村中行走,一幢一幢地穿行,一间一间地仰望,层层叠叠的砖雕扑面而来。殷实富裕人家,不惜重金装饰门面,精雕细镂的砖雕门墙如同一幅幅针脚绵密的刺绣,绣出了锦绣寺平。
一道道牌坊式大门上,书写着内涵丰沛的砖雕门额,如“福禄祯祥”“善积庆余”“竹苞松茂”“南极星辉”……或隶书、或篆书、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或吉祥用语、或以德化人、或引经据典、或歌颂祖先……我们仿佛依稀看见书家起笔之前的沉凝,然后深吸一口气,“唰唰”飞笔,原本压抑的字意在他们的化解下变得空灵。转瞬间,葱白的巧手换成了粗糙的大手,一通清脆的金属敲击声过后,那些轻巧的纸上之字研磨成了坚硬的砖雕。
“卐”字形是寺平砖雕频繁出现的装饰纹之一。这种源于佛教“万”字纹图形,象征着太阳和火,也代表着福气,它不仅应用在寺庙和宫观中,也大量出现在民间宅第。“其顺堂”的门墙上,一个个斜“卐”字接连不断地铺排开来,上下左右,缀出了“万福不断”的花式组合,形成无比强大的气场。“卐”字线条从四个方向伸出,如同四方水绵延不绝地流淌而来,一组或者多组连续反复的“卐”字图案寓意著福寿绵长、万寿无疆。
“和合”二仙常见于人物木雕,寓意着“家和万事兴”,他们是家族中最能够代表团结和睦的图腾。由于砖雕人物的开脸比较难,所以在砖雕中并不常有“和合”二仙的身影。但是在寺平,这对世上最好的兄弟频频现身。在“崇厚堂”大屋门口,站在这对憨笑可掬的砖雕之下,似乎可以听见他们在对话,寒山问:“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寺平人内心的诸多不快,兴许会跟随着他们的豁达烟消云散。
寺平民居代表作是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崇厚堂”,9头神态各异的狮子占据在门墙上,活灵活现,凌空微步,姿态万千,充满阳刚之气,这就是寺平砖雕的巅峰之作——九狮抢球。古人认为狮子是吉祥神兽,除了寄托着主人美好的愿望,还有“驱邪、避鬼、祈福”的功效。“狮”与“事”谐音,因此有事事如意、事事顺心的寓意。所以,狮子成为最常见的镇宅守门之灵兽。这9头狮子在眼前拉开架势,仿佛锣鼓一响,它们就要围绕着绣球迈开步伐,进行一场你来我往的争斗。中间一只可爱的小狮子抱着绣球,左右各有一只健硕的公狮最为逼真,虎视眈眈地盯着绣球,颈背的鬣毛线条抽象而有力,撅起屁股,四肢蹬地,仿佛一声怒吼,它们便会俯扑过来!
浮雕、圆雕、透雕、隐雕、平雕、镂雕、多层雕等,这些鬼斧神工的砖雕,将不同时代的人物、不同时间的故事、不同时空的物种,运用拟人、意象、比喻、谐音、借代、象征等手法,经过巧构奇设,搬到一面面门墙上。作为旧社会地位卑微的匠人,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却在寺平砖雕世界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寺平的砖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是仔细分辨和归类,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和不懈追求之外,它们无不讲述着中国乡村生存哲学的主题。
到了清中期,寺平戴氏家族利用身处金华府与衢州府必经之地的地利之便,依靠自己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在此经营南货、药材、盐铁、染布、烟叶等货物,逐渐发家致富。一个靠经商发家的家族,非常注重自身的名位和地位。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商人在财富上可以超越士、农、工阶层,但是摆脱不了最低等级的地位。“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成为商人们竭力追求的目标,戴氏先人希冀后人能够刻苦攻读,由科举之路登大雅之堂,从而改变家族的政治成色。
我在许多门墙上看到牡丹、荷花、菊花等各色花卉,这些花朵高高地种在门顶,寓意着“高中”。门额上的凤凰和麒麟,有“天凤送福,麒麟送子”之意,寓意子孙们才俊尽出,飞黄腾达。“鱼跃龙门”,寓意鲤鱼化龙,业有所成。奔马寓意着“马到成功”。这一切是指向科举,只有走上了仕途,才能真正让整个家族扬眉吐气。功名利禄时刻盘亘在读书人心头,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病,但是又不能大张旗鼓地表现,于是以梅花鹿、公鸡、马、猴子、蜂、凤凰、麒麟等动物替代,这些俊逸而流美的动物伴随戴氏家族一道对功名追求了几个世纪,一直追到今天,它们依旧散发着余光。
戴氏先人开基立业,挖掘堰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说明这是一个“以农立家”的家族。随着商业的兴旺发达,“以商发家”使得寺平成为一方富足之村。为了使戴氏宗族走在正确发展的道路上,有朝一日成为名门望族,“以德治家”便上升到了精神的制高点。门墙上众多经典故事以砖雕的形式刻在最显眼之处,讲述的尽是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修家治平、恪守祖训……这是一场漫长的教化过程,像一条隐形溪流滋养着戴氏后人,“仁、义、礼、智、信”一一渗透到了宗族子弟的心里,成为他们道德准绳、行为规范和处世守则。这一切归结到底,要实现戴氏“以读传家”的根本目标。
就这样,戴氏宗族办义塾,聘名师,教育宗族子弟。设有族田,田租收入用于支付教师工资和宗族子弟读书费用。专设助学“田赋”,奖励和补贴读书人。寺平村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流传下来,由此出了不少名宦、名人和名商。
俗话说:三分工艺,七分匠心。寺平人将“亦耕亦读亦商”的信息一一收纳,在砖雕作品中,画面不管如何变化,无一不述说着这是一个“以农立家,以德治家,以商发家,以读传家”的村落,一代代的寺平人恪守祖训,在一砖一瓦之间,搭建起了一个物质上的聚落和精神上的中国。
“万福不断”和“九狮抢球”
一道道牌坊式大门上,书写着内涵丰沛的砖雕门额,如“福禄祯祥”“善积庆余”“竹苞松茂”“南极星辉”……或隶书、或篆书、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或吉祥用语、或以德化人、或引经据典、或歌颂祖先……我们仿佛依稀看见书家起笔之前的沉凝,然后深吸一口气,“唰唰”飞笔,原本压抑的字意在他们的化解下变得空灵。转瞬间,葱白的巧手换成了粗糙的大手,一通清脆的金属敲击声过后,那些轻巧的纸上之字研磨成了坚硬的砖雕。
“卐”字形是寺平砖雕频繁出现的装饰纹之一。这种源于佛教“万”字纹图形,象征着太阳和火,也代表着福气,它不仅应用在寺庙和宫观中,也大量出现在民间宅第。“其顺堂”的门墙上,一个个斜“卐”字接连不断地铺排开来,上下左右,缀出了“万福不断”的花式组合,形成无比强大的气场。“卐”字线条从四个方向伸出,如同四方水绵延不绝地流淌而来,一组或者多组连续反复的“卐”字图案寓意著福寿绵长、万寿无疆。
“和合”二仙常见于人物木雕,寓意着“家和万事兴”,他们是家族中最能够代表团结和睦的图腾。由于砖雕人物的开脸比较难,所以在砖雕中并不常有“和合”二仙的身影。但是在寺平,这对世上最好的兄弟频频现身。在“崇厚堂”大屋门口,站在这对憨笑可掬的砖雕之下,似乎可以听见他们在对话,寒山问:“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寺平人内心的诸多不快,兴许会跟随着他们的豁达烟消云散。
寺平民居代表作是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崇厚堂”,9头神态各异的狮子占据在门墙上,活灵活现,凌空微步,姿态万千,充满阳刚之气,这就是寺平砖雕的巅峰之作——九狮抢球。古人认为狮子是吉祥神兽,除了寄托着主人美好的愿望,还有“驱邪、避鬼、祈福”的功效。“狮”与“事”谐音,因此有事事如意、事事顺心的寓意。所以,狮子成为最常见的镇宅守门之灵兽。这9头狮子在眼前拉开架势,仿佛锣鼓一响,它们就要围绕着绣球迈开步伐,进行一场你来我往的争斗。中间一只可爱的小狮子抱着绣球,左右各有一只健硕的公狮最为逼真,虎视眈眈地盯着绣球,颈背的鬣毛线条抽象而有力,撅起屁股,四肢蹬地,仿佛一声怒吼,它们便会俯扑过来!
浮雕、圆雕、透雕、隐雕、平雕、镂雕、多层雕等,这些鬼斧神工的砖雕,将不同时代的人物、不同时间的故事、不同时空的物种,运用拟人、意象、比喻、谐音、借代、象征等手法,经过巧构奇设,搬到一面面门墙上。作为旧社会地位卑微的匠人,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却在寺平砖雕世界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寺平的砖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是仔细分辨和归类,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和不懈追求之外,它们无不讲述着中国乡村生存哲学的主题。
戴氏家族在砖雕里的寓意
到了清中期,寺平戴氏家族利用身处金华府与衢州府必经之地的地利之便,依靠自己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在此经营南货、药材、盐铁、染布、烟叶等货物,逐渐发家致富。一个靠经商发家的家族,非常注重自身的名位和地位。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商人在财富上可以超越士、农、工阶层,但是摆脱不了最低等级的地位。“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成为商人们竭力追求的目标,戴氏先人希冀后人能够刻苦攻读,由科举之路登大雅之堂,从而改变家族的政治成色。
我在许多门墙上看到牡丹、荷花、菊花等各色花卉,这些花朵高高地种在门顶,寓意着“高中”。门额上的凤凰和麒麟,有“天凤送福,麒麟送子”之意,寓意子孙们才俊尽出,飞黄腾达。“鱼跃龙门”,寓意鲤鱼化龙,业有所成。奔马寓意着“马到成功”。这一切是指向科举,只有走上了仕途,才能真正让整个家族扬眉吐气。功名利禄时刻盘亘在读书人心头,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病,但是又不能大张旗鼓地表现,于是以梅花鹿、公鸡、马、猴子、蜂、凤凰、麒麟等动物替代,这些俊逸而流美的动物伴随戴氏家族一道对功名追求了几个世纪,一直追到今天,它们依旧散发着余光。
戴氏先人开基立业,挖掘堰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说明这是一个“以农立家”的家族。随着商业的兴旺发达,“以商发家”使得寺平成为一方富足之村。为了使戴氏宗族走在正确发展的道路上,有朝一日成为名门望族,“以德治家”便上升到了精神的制高点。门墙上众多经典故事以砖雕的形式刻在最显眼之处,讲述的尽是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修家治平、恪守祖训……这是一场漫长的教化过程,像一条隐形溪流滋养着戴氏后人,“仁、义、礼、智、信”一一渗透到了宗族子弟的心里,成为他们道德准绳、行为规范和处世守则。这一切归结到底,要实现戴氏“以读传家”的根本目标。
就这样,戴氏宗族办义塾,聘名师,教育宗族子弟。设有族田,田租收入用于支付教师工资和宗族子弟读书费用。专设助学“田赋”,奖励和补贴读书人。寺平村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流传下来,由此出了不少名宦、名人和名商。
俗话说:三分工艺,七分匠心。寺平人将“亦耕亦读亦商”的信息一一收纳,在砖雕作品中,画面不管如何变化,无一不述说着这是一个“以农立家,以德治家,以商发家,以读传家”的村落,一代代的寺平人恪守祖训,在一砖一瓦之间,搭建起了一个物质上的聚落和精神上的中国。
寺平民居代表作是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崇厚堂”,9头神态各异的狮子占据门墙上,活灵活现,凌空微步,姿态万千,充满阳刚之气……门额上的凤凰和麒麟,有“天凤送福,麒麟送子”之意,寓意子孙们才俊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