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实践调研和文献研究表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多强调学风建设,而“片面性”的学风建设并没有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高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培育特色的运动项目、建设高水平的运动队伍等途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并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造学生全面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1.内容单一性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学风建设存在工作内容单一性问题。一般的学风建设主要包括:采取措施鼓励教师投入精力辅导学生;举办学习类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种单线条学风建设活动,应付不了“复杂立体”的当代大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更想取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单一性的智育学风建设与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甚至引发学生抵触情绪,使其效果不理想。
  2.方式固定化与根源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学风建设存在工作方式固化的问题。多数研究仅从某项具体工作入手,如举办学习竞赛、党团建设、综合测评等。这些方式无法解决复杂多样的学生问题,如理想追求不清晰、无目标;专业兴趣不浓、无动力;自律意识不强,无方法等。这些问题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又复杂的个体。固化的学风建设与学生问题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效果。
  3. 学习开放性与学生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大学学习更注重开放和交流,强调团队合作。而在中学阶段,学生被动性学习,合作经验较少;部分学生既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乏自律能力;进入大学后,如囚鸟破笼,放飞自我却迷失方向,独自却未自主。目标弱化、监管减少的学生在缺失学习动力、遇到困难时,较难也不情愿寻求他人帮助,随着问题的积累甚至选择放弃,逐渐成为学风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群体。
  体育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1.体育文化有助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学生本位原则和系统工程原则,要求学风建设要结合校园文化并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核心。大学生都想全面发展,为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但大多执行不力,缺少合作交流。研究表明:体育文化建设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为主要空间、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重视并发展高校的体育文化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持精力旺盛,促进学风建设。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大多生活习惯不佳,进而影响学业。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身心健康,锻炼意志,养成良好习惯,促进整体学风的改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帮助学风建设。成长需要交互的学习环境,随着智能科技的推广,让学生走出“屏幕”到现实中“游学”切磋,已是现实难题。开展直接的学习活动,缺乏号召力,更难发动学习“困难户”。体育活动与之相比更具吸引力,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搭建学生参与的交流平台,进而促进整体学风改善。
  2.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成长有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文化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悦,促进心理健康。人类在心理、精神和身体等方面的活动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通过力效间的平稳过渡及渐次变化的和谐训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适应环境,进而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学业压力、社交不适、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体育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力效和谐”的作用,能够和谐不同原因形成的力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B.H.斯托列夫指出,新型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体育和手工劳动、美术和音乐等课程应每天都有。运动不仅是智力活動,而且还能为智力开发提供物质基础,有效增强参与者的智力水平。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大脑发育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智力开发创造必要的基础。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学生会努力摆脱定式思维,创造新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成绩,在收获欢乐的同时,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增强团队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交往是社会个体能够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通过交往活动发展与协调人际关系。体育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放松而富有激情的,其肾上腺素分泌速度会加快,大脑皮层会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从而会有快乐的体验。此时参与者的心理防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易于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并逐步建立深厚的友谊,进而形成团队中个体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奋斗的战友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
  一是定期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搭建参与平台。每学期举办一届体育文化月活动。每届活动持续约一个月,设置包括趣味性、竞技性等多个类型的项目,如拔河、五人六足、折返跑、跳绳接力、定向越野等,为所有学生都能参与体育活动搭建平台。项目均以班级为单位参加,从规则上满足每位学生能有至少一次参与机会。活动既有个人奖也有班级集体奖。通过集中开展大量体育活动,动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
  二是长期举办特色体育活动,培育文化氛围。跑步项目适合大众参与。每月举行一次长跑训练,邀请专业教练实施科学的方法指导。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百圈挑战”比赛,检验学生们的训练成果,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可以扩展到面向全体师生、退休教师、校友等群体,并设置各种长度的项目,形成一定特色,吸引更多人参与,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三是组建体育运动队伍,扩大积极影响。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挖掘运动精英,加强较高水平学生的组织和培养。组建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等队伍,并举行选拔赛为队伍输送后备人才,提供教练、物资等支持。近年来,学院各运动队的水平和成绩明显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了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2.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原则
  一是有趣味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愉快活动的前提。在面向大范围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项目趣味性就更显重要。有趣的项目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让活动有效普适。
  二是有挑战性。体育活动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因此,在举行活动时,需要选择部分有挑战性的项目,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锻炼其意志。
  三是注重集体项目。集体项目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更能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锻炼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体育文化活动时,要鼓励以集体为单位参与并表彰。
  四是有参与度。较高的参与度是营造氛围的保障。活动不仅要跨年级,让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场竞技,而且还可以组织教师一起参与,共同营造浓厚氛围。
  五是有持续性。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非一日之功,要长期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持续营造良好氛围,逐渐塑造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1.重视体育文化建设,达到体育文化的新高度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只有在高校的重视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才能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高校要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持之以恒长期抓,全面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水平,达到体育文化新高度,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2.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体育文化的参与度
  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生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才会有理想的效果。除了大规模的运动会、大型比赛外,要在不同范围内开展不同规模的体育文化月等活动。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健康讲堂等,吸引学生关注并投入体育活动,在校园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锻炼,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助其全面成长。
  3.加强运动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活动的关注度
  高校应重视运动队的建设,加大投入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并在运动队建设中形成学校的特色,努力在各种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各运动队的优异成绩对学生有极高吸引力,能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利用广大社会资源,增强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的提高,离不开各方支持。高校要利用企业资源,寻求与体育文化推广企业的合作,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运行和推广水平。要利用校友资源,把体育文化活动作为校友互动的有效载体;通过校友之间的互动,以及校友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利用校际资源,使体育文化活动化为校际交流的有效途径。举办高校之间的体育文化活動,搭建各学校大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利用不断增强的体育文化影响力,促进高校间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兵.体育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之根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90-91.
  [2] 王美玲.校园体育文化对良好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J].河套学院院报,2015,12(1):65-68.
  [3] 彭士媛.重视与加强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9(1):87.
  [4] 秦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123-125.
  [5] 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72-73.
  [6] 吕春艳,杨利香.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2):32-34.
  [7] 李燮.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7):46-47.
  [8] 王英.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6(10):34-36.
  [9] 于长镇. 试谈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J]. 辽宁体育科技, 1987(3):6-10.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前几年,在我批评杨红樱创作的童书印得多、写得差时,曾举出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题材相近的作品作比较.我的意思很简单,同样写调皮孩子的故事,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我们难道不应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全面的实现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其中对煤矿企业而言,党建工作作为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思想的源泉,对于保证煤矿安全可持续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煤矿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研究了新常态下煤矿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常态下煤矿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煤矿;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探讨  当前煤矿行业仍旧处于低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我们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关爱,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了“孝”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李香玉是北京公交集
期刊
摘要:目前,按照中央、省市、国资委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对照党章党规,查缺补漏,致力成为一名“懂规矩、守纪律、廉洁勤政抓履职”的优秀党员。此篇论文从如何通过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积极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地铁建设、运营、经营管理等业务知识技能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坚定理想
【摘要】我们都知道,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如果失去了高效的财务预算,这个企业将会是一匹脱缰之马,到了悬崖也不会回头。育人为本的学校虽然不是为了牟取利益而存在的,但学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却是保证整个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核心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校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抓紧学校财务的缰绳,确保学校内部工作的稳定进行,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学校的发展方向
陶渊明一生连续五次出仕,“穷”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志”;隐主要也是“志”意受耻,人格遭辱,从而“越名教而任自然”,回归田园。 Tao Yuanming’s career five times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属于企业壮大与发展的关键性标志,而煤炭企业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于企业的管理。由于煤炭企业管理方式和其他企业的文化相比有着差别,层次相对较高。煤炭属于国内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而煤炭行业属于国内基础能源行业,并且我国煤炭企业文化有着超前管理方法与先进理论思想。所以在国内经济影响下,我国煤炭企业要想获得发展,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分析与研究相关问题,并进行解决。但在在我国煤炭企业之
离开故乡“梁家庐”已经五十五年了.这些年来,自己一直披星戴月奔波在“路上”,几乎忘记了故乡的模样.这回终于有了机会,大年正月初五,我们几家老少十二口人乘车去吉林梨树县
期刊
目的:探究在老年鼻饲患者的卧床治疗中对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长期卧床鼻饲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
新时期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德育多元化的时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诗意德育”的探索,注重于德育的生活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由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