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一个新兴的二级学科,在20多年的时间中迅速发展,产生了不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我们也看到,正因为其还在发展中,它的学科定性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明晰其学科边界,提高其研究的严肃性。因此,要为这一学科找出其理论边界,就必须明晰其理论体系中的概念、本质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
所谓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了的理性认识。”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的辨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辨证关系。对概念的辨证本性的研究,是辨证逻辑的主要内容。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的真理性又要返回实践中接受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使人的认识日益接近于客观现实的一般途径。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是形成和发展概念。概念更深刻、更真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概念是我们在接触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无一例外的最先接触到的学科基础知识,并由此形成对此学科的大体认识,而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概念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开启一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准确、系统、全面的掌握了该学科的概念,才能迅速而正确地领会这门学科的知识精髓。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学界多采用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做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时间活动。”如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存在是以一定阶级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以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意识形态性也称阶级性、党性、政治性、革命性,意指学科理论代表、反映某些阶级或利益集体的利益、意愿、追求,并且直接为某些阶级或集团的奋斗目标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直接说明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显示基础,他们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根据中央文件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可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众、掌握群众,提高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目标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本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提高群众觉悟,指导群众实践。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就是认识和把握搞好马克思理论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规律、原则、方法等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四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工的基础上存在紧密的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的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四个二级学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这些内容的推广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而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四个二级学科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不断的创造新成果,解决新问题,同时展开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思想政治教的成长提供了新鲜血液。
但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与前四个二级学科有着根本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实践检验标准。首先,它的研究虽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的研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研究,但它更倾向的是对教育的研究,即在现实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能更好的、更深刻的将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输到人们的思想中去,从而转化为规范、引导人们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态。因此,它的研究领域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并着力揭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运做的规律,揭示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的,它作为教育活动,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四个二级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它要将书本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去,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从而将思想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产生出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生产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研究
社会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因而,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马克思主义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理论还须回到实践,马克思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这指明了理论的两个功能,即解释实践和指导实践。可以说,能否解释实践并进而指导实践,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成其为理论的根本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是自有阶级和国家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并非社会主义社会所独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句话清晰地阐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的唯物史观, 说明了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的阶级, 必然在精神生产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是由来人民当家作主,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也是同一的。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他们的根本要求,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产生之日起,就是随着时代和革命发展的环境而不断成长变化着的,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之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并开始与其他学科不断发生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融合,这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纬度的研究框架,但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个“筐”,任何找不到学科归属的研究都可以往里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严肃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我们看到,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它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学科研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融教育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为一体的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不管其如何发展,它的发展理路是紧紧的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路线的,从而在此基础上所做的研究才能有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
所谓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了的理性认识。”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的辨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辨证关系。对概念的辨证本性的研究,是辨证逻辑的主要内容。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的真理性又要返回实践中接受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使人的认识日益接近于客观现实的一般途径。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是形成和发展概念。概念更深刻、更真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概念是我们在接触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无一例外的最先接触到的学科基础知识,并由此形成对此学科的大体认识,而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概念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开启一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准确、系统、全面的掌握了该学科的概念,才能迅速而正确地领会这门学科的知识精髓。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学界多采用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做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时间活动。”如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存在是以一定阶级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以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意识形态性也称阶级性、党性、政治性、革命性,意指学科理论代表、反映某些阶级或利益集体的利益、意愿、追求,并且直接为某些阶级或集团的奋斗目标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直接说明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显示基础,他们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根据中央文件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可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众、掌握群众,提高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目标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本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提高群众觉悟,指导群众实践。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就是认识和把握搞好马克思理论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规律、原则、方法等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四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工的基础上存在紧密的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的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四个二级学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这些内容的推广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而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四个二级学科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不断的创造新成果,解决新问题,同时展开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思想政治教的成长提供了新鲜血液。
但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与前四个二级学科有着根本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实践检验标准。首先,它的研究虽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的研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研究,但它更倾向的是对教育的研究,即在现实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能更好的、更深刻的将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输到人们的思想中去,从而转化为规范、引导人们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态。因此,它的研究领域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并着力揭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运做的规律,揭示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的,它作为教育活动,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四个二级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它要将书本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去,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从而将思想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产生出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生产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研究
社会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因而,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马克思主义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理论还须回到实践,马克思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这指明了理论的两个功能,即解释实践和指导实践。可以说,能否解释实践并进而指导实践,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成其为理论的根本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是自有阶级和国家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并非社会主义社会所独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句话清晰地阐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的唯物史观, 说明了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的阶级, 必然在精神生产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是由来人民当家作主,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也是同一的。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他们的根本要求,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产生之日起,就是随着时代和革命发展的环境而不断成长变化着的,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之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并开始与其他学科不断发生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融合,这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纬度的研究框架,但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个“筐”,任何找不到学科归属的研究都可以往里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严肃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我们看到,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它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学科研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融教育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为一体的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不管其如何发展,它的发展理路是紧紧的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路线的,从而在此基础上所做的研究才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