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一年级家庭合作与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课题在家校合作条件下,从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下三个角度全方位进行了研究,并以论文、课件、课例、示范课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家校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⑷分段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记录考试成绩,成绩有提高者给予表扬。成绩不理想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并不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重视。我校专门举办了初一学生家长会。告知家长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案例,教师与家长互动等。
⑸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纠正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但是,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要整合完善家校合作实施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刘启明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⑷分段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记录考试成绩,成绩有提高者给予表扬。成绩不理想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并不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重视。我校专门举办了初一学生家长会。告知家长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案例,教师与家长互动等。
⑸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纠正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但是,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要整合完善家校合作实施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