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 造福三农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很多科研人员一样,陈立平为人低调,从心理上并不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其实,我觉得自己非常普通,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科研工作嘛,做的都是分内的事,就得这么做。”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了陈立平许多并不普通的故事。
  
  误打误撞的农学专家
  1991年高考时,陈立平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因为在父亲看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学农错不了。”
  然而,事情并不像陈立平想象的那样简单:播种、施肥这些看似普通的劳作对于从没干过农活的陈立平来说,却显得那么的吃力;棉花、高粱等北方作物也让来自福建的她无所适从。“以前也没干过,又不懂,为什么还要学农啊?”面对困难和质疑,陈立平并没有放弃,她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做好。”在以后的日子里,田间地头经常能够看到陈立平娇小而忙碌的身影。为了能够和别人做得一样好,陈立平付出了更多辛勤的汗水。
  从1995年被系里推荐,保送上了农学系硕士研究生,到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再到如今的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精准农业部主任,陈立平从当初对农活一无所知的小姑娘转变成了农业信息技术专家。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种转变时,陈立平笑着表示:“其实我的成长有点误打误撞的味道,虽然当时对农学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刚开始是有点苦,但只要坚定了方向,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精准农业意义大
  精准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前沿性研究领域,精准农业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性研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陈立平带领精准农业部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为精准农业的实际应用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近年来,陈立平和她所在的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京郊农村发展实际,将前期研究取得的精准监测、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和精准经营流通管理等技术成果进行了集成创新,构建了适合市情的低成本精准农业技术组合,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促进了精准农业技术从研究走向应用。陈立平坦言,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与科技新星计划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业专家”随身带
  2001年,凭借“‘农务通’系列产品与技术的研究开发”,陈立平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而该项目也是陈立平获得的第一个由她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陈立平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她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务通”系列产品的研究过程中,陈立平和课题组成员设计的便携式数字化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理念新颖,是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知识进行高度集成的实用低端产品,属国内首创,实现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方法手段的重大创新。该产品信息丰富,易用实用,便于携带,被农民们誉为“随身的农业专家”;同时成本低,非常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潜在用户群大,易产业化推广。该成果通过示范推广和市场化途径在北京、四川、新疆和湖北等省市推广应用近800套,并进行农业信息化培训420多人次。2004年,该项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采访中,陈立平和记者的交谈始终没有离开过工作,在她看来,“把研究工作做好,是我的本分。努力使研究紧密结合实际,才能真正为‘三农’服务。”
  (责任编辑 郭苏)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科学与非科学等问题的讨论轰轰烈烈,而且这种讨论已经不限于医学界内部,甚至不再局限于国内。其实,中医药“存废”之争并非新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因此,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
期刊
有人说,中医药是自成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与西医并行不悖;有人说,中医是超科学的,至少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得清;有人主张,中医药应该返归经典;有人主张,中医药应该和国际接轨……对中医药发展之争是如此的尖锐和对立,“中医药的现代化”是其中的焦点话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边宝林,他畅谈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未来。    中医药现代化的缘起    边宝林认为:首先必须弄
期刊
藏医药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与青藏高原民俗文化圈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是漫长历史岁月的积淀。   早在公元前3世纪,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的医理,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已经会用酥油汁涂抹伤口,结扎脉口以治疗出血,并利用酒糟治疗外伤,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蕃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
期刊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众多跨国公司和外省市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加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批在京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形成了北京地区研发体系的新格局,带动了北京地区科技、经济的发展。为营造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1999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2002年又重新修订颁布了《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发机构的规定》。该规定打破了对所有制的束缚,
期刊
提起湖北蕲州,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李时珍、吴承恩……可能几乎无人不晓。蕲州,大明医圣李时珍故里,也是《本草纲目》和《西游记》的成书地。  从武汉出发驱车顺沪蓉高速沿长江而下,不到3小时,便到了魂牵梦绕的蕲州。走在滨江古镇蕲州街上,水泥的、青石板铺的、亦或稻花飘香的泥土地,穿过一座座门楼,才能感觉到古镇的沧桑和古朴。古色古香的很多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把一条条街渲染得让游者感觉是走在明清的巷子里。檐
期刊
方舟子 译自英国《自然》杂志    刘文龙(音)在北京的普通诊所看上去和大多数诊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不是个普通医生。刘从来没有要求做实验室检验,也从来不给病人开方做高科技影像诊断。他只依靠简单的观察,检查病人的脉搏、脸色和气味,询问病人的习惯和病史。他今年69岁,已从事中医43年,并坚信中医的好处。“人们总是回头再来的,因为它治好了他们,增进了他们的健康。”他说。  整个上午一个接一个进来让刘看
期刊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科委已全面启动“设计创新提升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引导资金与企业自主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促成国内外设计机构、院校、设计师与企业的对接合作,鼓励企业设计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全社会设计创新意识。  据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东亮介绍,“设计创新提升计划”由“设计对接示范工程”和“企业设计诊断工程”组成。其中,“设计对接示范工程”
期刊
本刊讯 日前,由科技部、保监会主办的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与科技部和保监会签署了《科技保险合作备忘录》,北京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科技保险创新的试点城市。  近年来,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并持续得到增强,“开放创新、产业集聚、高端发展”的
期刊
2001年10月的一天傍晚,北京市科委的一间办公室里,一项关于中医药的项目的立题答辩已经进行了一整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如天书的中医药专业名词和过于前卫的理念,让进行立项评审的相关专家和领导没有办法立即理解,可是长久以来评价项目的直觉,还是让他们无法对这个项目作出否决。就这样,从清晨一直到黄昏,终于,大家艰难地下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大胆的决定:立项,并且作为科委年度重大项目之一。按北京市科委主任马
期刊
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所)以雄厚的创制新药研发的技术储备优势,积极运用新药技术转移的多种方式,探索由向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单一的服务,逐步拓展并形成了鼓励企业早期介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联合开发、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等新的服务模式和理念。从2005年1月起到2006年10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功转化多项技术成果,实现技术收入近5000万元。在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