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也不同于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等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其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要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营造积极参与的心理氛围
  如果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那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探讨、分享,真诚地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节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心灵沟通。只有师生真情互动,共同营造真情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二、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三、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缺乏,因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活动形式,还可以适当融入融入音乐、美术、表演等元素,让学生不感到厌倦、枯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思考、总结、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四、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亲身实践,教会学生自助。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1.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地信赖学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教师用信赖的态度对待学生,能使学生以“我能行”的自信态度接受任务,使很多事情在群体智慧下很快得到解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创造力,一开始激发他们的热情,已为活动设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师要尊重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所有内容都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活动产生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理直气壮”地倾诉心声、宣泄情感、发表意见,对于活动课取得成效极重要。
  3.师生要扮好角色。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学生是情感体验的主人,是活动的主角,是演员。教师可以是活动的一员,也可以是导演,以引导者、协调者、参与者的姿态进行主导。
  4.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感悟深化。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梳理思路,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很多形式,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性格气质有别,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不一样,感悟到的知识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创设问题情境,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升华,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五、要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最直接地体现了心理活动课的本质特征,即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体,心理活动课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2.发展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正常的,他们正处在发展变化中,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潜能,所以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应该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而非心理治疗活动。
  3.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类课程,它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性,教师上课通过开展思维碰撞、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让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乐趣的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降低其心理防御水平,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动、互助,进而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平等性原则。教师要意识到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和权利上享有同等地位,双方以尊重和理解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根本。
  5.全体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共性问题而非个别问题,它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6.引导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达到自悟、自助的目的。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心理要求,侧重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了“2.5 0.5”学制下中职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学制下有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2.5 0.5”学制 中职教育 顶岗实习  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摘 要: 每节课教师都要通过提问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关系到一节课的顺利实施。作者指出教师语文课堂上可采取的提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总问导学促思;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模糊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教学实践  每节课教师都要通过提问来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能否顺
批复是党政机关常用的下行公文,它的行文对象是提出请示的机关。批复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告知情况,二是表明态度。写好批复重点要做到3点。一、仔细审读请示件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