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6例,予以优质饮食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共82例,其中结核病灶吸收良好76例、空洞闭合或缩小共71例、肺结核痰菌转阴性共69例;剩余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均肺结核吸收良好。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结合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予以饮食治疗同时开展优质糖尿病及肺结核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及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7-02
肺结核是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常合并糖尿病等并發症,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1]。本次研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优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9.3±1.8)岁。全组患者均接受规范X线胸片检查及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菌感染和肺空洞,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国际卫生组织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血糖轻度异常(空腹血糖水平<9mmol/L)共48例,血糖明显异常(空腹血糖≥9mmol/L)38例。
1.2 方法。
1.2.1 饮食治疗。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日常饮食。由于本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有不同程度体质虚弱表现,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强化优质蛋白供应,保证每日主食摄入300~400g的优质蛋白,以防控低蛋白血症,全组患者每日蛋白总摄入量至少为100g;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计算脂肪需求量,一般每日脂肪摄入量在60~70g[3]。
本组患者饮食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对糖尿病的控制、同时兼顾肺结核特点,注意控制饮食热量的同时,还应提高能量、蛋白及维生素摄入量,以满足肺结核临床治疗需求。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合理葡萄糖耐量,通过增加饮食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而促进肺结核控制[4]。
1.2.2 药物治疗。抗结核治疗。以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及2HREZ/4HR,H为异烟肼片,0.3g/次口服,1次/d;R即利福平胶囊,0.45g/次,1次/d;E即乙胺丁醇片,0.75g/次,3次/d;Z即吡嗪酰胺片,0.5g/次,1次/d。全组患者联合规范治疗10个月,部分患者适当延长疗程[5]。
糖尿病治疗。全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检测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若检测到空腹血糖≥11.0mmol/L,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11.0mmol/L,则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若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较大病变范围、肺部空洞、空腹血糖>11.0mmol/L,有酮症酸中毒现象,需尽量使用中长效胰岛素以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此类患者血糖监测应更频繁,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血糖得到基本控制、肺结核治疗效果满意,则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以一般降糖药物代替胰岛素。
1.3 评价标准。检测血糖水平并检查结合病灶改善情况,记录空腹血糖<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例数及结核病灶吸收良好的例数。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共82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结核病灶吸收良好76例、空洞闭合或缩小共71例、肺结核痰菌转阴性共69例;剩余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均肺结核吸收良好。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对比(例/%)
3 讨论
3.1 本次研究成果及意义。本次研究在认识到肺结核与糖尿病之间紧密关联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兼顾糖尿病与肺结核,从饮食、药物治疗两大方面入手,在结合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予以饮食治疗同时开展优质糖尿病及肺结核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及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证实从病情实际与患者身体状况出发,予以针对性治疗对控制血糖和治疗肺结核至关重要。
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可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病变范围相对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干酪性和渗血性病变,多数患者有较重炎症表现,一些患者会有肺内散播现象,检查可见病变累及范围大、多发空洞,且没有固定的病变部位特点,容易出现支气管散播现象,若不经仔细检查诊断,容易与肺癌、肺脓疡及肺炎病变混淆而导致误诊,对早期诊疗工作要求更高。本组患者症状表现不统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和咯痰等呼吸道症状及盗汗、乏力等慢性消耗性症状表现,结合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判断是否为肾结核。从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看来,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难度确实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这是由于患者在肺结核菌感染导致大范围病变的同时,出现了血糖波动,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预后影响因素,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因而临床治疗中要兼顾两种疾病特点。
3.2 相关研究分析和对比。有数据表明,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互为诱因、相互影响,关于两种疾病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此种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异常,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甘油三酯量增加,促进了结核杆菌生长和繁殖,导致机体抵抗力弱化、影响组织修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会促使体内产生更多的T8细胞,T细胞亚群的T4细胞与T8细胞比值降低,影响机体细胞正常免疫作用,从而增加感染几率;由于肺结核本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此类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等现象,因而体内胰岛细胞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萎缩、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胰岛代谢异常,因而出现血糖水平波动,诱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若存在血糖水平异常,结核病变会促使糖尿病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诱发糖尿病酮症中毒[6]。
关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道资料显示,一般以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对血糖水平明显偏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则使用优降糖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结核病的治疗更有利,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可帮助改善抵抗力、促进机体能量储存以应对结核病对营养和体能的消耗。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研究表明,部分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会影响糖尿病治疗,因而使用此类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影响血糖平衡或产生拮抗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资料基本相符[7]。
综上所述,肺结核与糖尿病互为因果,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兼顾两种疾病特点,科学制定饮食方案,规范用药,在积极治疗肺结核的同时控制好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林忠,李娜,陆兆文等.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7):1755-1757
[2] 杨程巍,曲延文,王树霞等.8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66-67
[3] 邝浩斌,谭守勇,覃红娟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3-35
[4] 李光忠,蔺国祥,孙长寿等.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外周血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8-11
[5] 冉燕,陈玲,罗亚文等.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20):3180-3181
[6] 吴文斌,程小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6-18
[7] 要玉霞,郭慧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回顾性调查[J].山东医药,2012,52(33):70-71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7-02
肺结核是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常合并糖尿病等并發症,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1]。本次研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优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9.3±1.8)岁。全组患者均接受规范X线胸片检查及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菌感染和肺空洞,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国际卫生组织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血糖轻度异常(空腹血糖水平<9mmol/L)共48例,血糖明显异常(空腹血糖≥9mmol/L)38例。
1.2 方法。
1.2.1 饮食治疗。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日常饮食。由于本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有不同程度体质虚弱表现,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强化优质蛋白供应,保证每日主食摄入300~400g的优质蛋白,以防控低蛋白血症,全组患者每日蛋白总摄入量至少为100g;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计算脂肪需求量,一般每日脂肪摄入量在60~70g[3]。
本组患者饮食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对糖尿病的控制、同时兼顾肺结核特点,注意控制饮食热量的同时,还应提高能量、蛋白及维生素摄入量,以满足肺结核临床治疗需求。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合理葡萄糖耐量,通过增加饮食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而促进肺结核控制[4]。
1.2.2 药物治疗。抗结核治疗。以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及2HREZ/4HR,H为异烟肼片,0.3g/次口服,1次/d;R即利福平胶囊,0.45g/次,1次/d;E即乙胺丁醇片,0.75g/次,3次/d;Z即吡嗪酰胺片,0.5g/次,1次/d。全组患者联合规范治疗10个月,部分患者适当延长疗程[5]。
糖尿病治疗。全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检测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若检测到空腹血糖≥11.0mmol/L,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11.0mmol/L,则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若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较大病变范围、肺部空洞、空腹血糖>11.0mmol/L,有酮症酸中毒现象,需尽量使用中长效胰岛素以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此类患者血糖监测应更频繁,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血糖得到基本控制、肺结核治疗效果满意,则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以一般降糖药物代替胰岛素。
1.3 评价标准。检测血糖水平并检查结合病灶改善情况,记录空腹血糖<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例数及结核病灶吸收良好的例数。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共82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结核病灶吸收良好76例、空洞闭合或缩小共71例、肺结核痰菌转阴性共69例;剩余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均肺结核吸收良好。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对比(例/%)
3 讨论
3.1 本次研究成果及意义。本次研究在认识到肺结核与糖尿病之间紧密关联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兼顾糖尿病与肺结核,从饮食、药物治疗两大方面入手,在结合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予以饮食治疗同时开展优质糖尿病及肺结核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及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证实从病情实际与患者身体状况出发,予以针对性治疗对控制血糖和治疗肺结核至关重要。
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可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病变范围相对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干酪性和渗血性病变,多数患者有较重炎症表现,一些患者会有肺内散播现象,检查可见病变累及范围大、多发空洞,且没有固定的病变部位特点,容易出现支气管散播现象,若不经仔细检查诊断,容易与肺癌、肺脓疡及肺炎病变混淆而导致误诊,对早期诊疗工作要求更高。本组患者症状表现不统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和咯痰等呼吸道症状及盗汗、乏力等慢性消耗性症状表现,结合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判断是否为肾结核。从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看来,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难度确实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这是由于患者在肺结核菌感染导致大范围病变的同时,出现了血糖波动,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预后影响因素,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因而临床治疗中要兼顾两种疾病特点。
3.2 相关研究分析和对比。有数据表明,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互为诱因、相互影响,关于两种疾病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此种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异常,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甘油三酯量增加,促进了结核杆菌生长和繁殖,导致机体抵抗力弱化、影响组织修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会促使体内产生更多的T8细胞,T细胞亚群的T4细胞与T8细胞比值降低,影响机体细胞正常免疫作用,从而增加感染几率;由于肺结核本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此类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等现象,因而体内胰岛细胞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萎缩、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胰岛代谢异常,因而出现血糖水平波动,诱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若存在血糖水平异常,结核病变会促使糖尿病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诱发糖尿病酮症中毒[6]。
关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道资料显示,一般以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对血糖水平明显偏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则使用优降糖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结核病的治疗更有利,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可帮助改善抵抗力、促进机体能量储存以应对结核病对营养和体能的消耗。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研究表明,部分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会影响糖尿病治疗,因而使用此类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影响血糖平衡或产生拮抗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资料基本相符[7]。
综上所述,肺结核与糖尿病互为因果,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兼顾两种疾病特点,科学制定饮食方案,规范用药,在积极治疗肺结核的同时控制好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林忠,李娜,陆兆文等.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7):1755-1757
[2] 杨程巍,曲延文,王树霞等.8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66-67
[3] 邝浩斌,谭守勇,覃红娟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3-35
[4] 李光忠,蔺国祥,孙长寿等.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外周血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8-11
[5] 冉燕,陈玲,罗亚文等.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20):3180-3181
[6] 吴文斌,程小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6-18
[7] 要玉霞,郭慧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回顾性调查[J].山东医药,2012,52(3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