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6例,予以优质饮食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共82例,其中结核病灶吸收良好76例、空洞闭合或缩小共71例、肺结核痰菌转阴性共69例;剩余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均肺结核吸收良好。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结合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予以饮食治疗同时开展优质糖尿病及肺结核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及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4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7-02
  肺结核是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常合并糖尿病等并發症,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1]。本次研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优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9.3±1.8)岁。全组患者均接受规范X线胸片检查及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菌感染和肺空洞,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国际卫生组织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血糖轻度异常(空腹血糖水平<9mmol/L)共48例,血糖明显异常(空腹血糖≥9mmol/L)38例。
  1.2 方法。
  1.2.1 饮食治疗。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日常饮食。由于本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有不同程度体质虚弱表现,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强化优质蛋白供应,保证每日主食摄入300~400g的优质蛋白,以防控低蛋白血症,全组患者每日蛋白总摄入量至少为100g;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计算脂肪需求量,一般每日脂肪摄入量在60~70g[3]。
  本组患者饮食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对糖尿病的控制、同时兼顾肺结核特点,注意控制饮食热量的同时,还应提高能量、蛋白及维生素摄入量,以满足肺结核临床治疗需求。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合理葡萄糖耐量,通过增加饮食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而促进肺结核控制[4]。
  1.2.2 药物治疗。抗结核治疗。以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及2HREZ/4HR,H为异烟肼片,0.3g/次口服,1次/d;R即利福平胶囊,0.45g/次,1次/d;E即乙胺丁醇片,0.75g/次,3次/d;Z即吡嗪酰胺片,0.5g/次,1次/d。全组患者联合规范治疗10个月,部分患者适当延长疗程[5]。
  糖尿病治疗。全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检测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若检测到空腹血糖≥11.0mmol/L,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11.0mmol/L,则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若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较大病变范围、肺部空洞、空腹血糖>11.0mmol/L,有酮症酸中毒现象,需尽量使用中长效胰岛素以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此类患者血糖监测应更频繁,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血糖得到基本控制、肺结核治疗效果满意,则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以一般降糖药物代替胰岛素。
  1.3 评价标准。检测血糖水平并检查结合病灶改善情况,记录空腹血糖<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例数及结核病灶吸收良好的例数。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1.0mmol/L共82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结核病灶吸收良好76例、空洞闭合或缩小共71例、肺结核痰菌转阴性共69例;剩余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均肺结核吸收良好。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对比(例/%)
  3 讨论
  3.1 本次研究成果及意义。本次研究在认识到肺结核与糖尿病之间紧密关联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兼顾糖尿病与肺结核,从饮食、药物治疗两大方面入手,在结合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予以饮食治疗同时开展优质糖尿病及肺结核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及肺结核治疗效果显著,证实从病情实际与患者身体状况出发,予以针对性治疗对控制血糖和治疗肺结核至关重要。
  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可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病变范围相对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干酪性和渗血性病变,多数患者有较重炎症表现,一些患者会有肺内散播现象,检查可见病变累及范围大、多发空洞,且没有固定的病变部位特点,容易出现支气管散播现象,若不经仔细检查诊断,容易与肺癌、肺脓疡及肺炎病变混淆而导致误诊,对早期诊疗工作要求更高。本组患者症状表现不统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和咯痰等呼吸道症状及盗汗、乏力等慢性消耗性症状表现,结合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判断是否为肾结核。从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看来,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难度确实大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这是由于患者在肺结核菌感染导致大范围病变的同时,出现了血糖波动,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预后影响因素,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因而临床治疗中要兼顾两种疾病特点。
  3.2 相关研究分析和对比。有数据表明,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互为诱因、相互影响,关于两种疾病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此种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异常,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甘油三酯量增加,促进了结核杆菌生长和繁殖,导致机体抵抗力弱化、影响组织修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会促使体内产生更多的T8细胞,T细胞亚群的T4细胞与T8细胞比值降低,影响机体细胞正常免疫作用,从而增加感染几率;由于肺结核本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此类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等现象,因而体内胰岛细胞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萎缩、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胰岛代谢异常,因而出现血糖水平波动,诱发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若存在血糖水平异常,结核病变会促使糖尿病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诱发糖尿病酮症中毒[6]。
  关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道资料显示,一般以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对血糖水平明显偏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则使用优降糖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结核病的治疗更有利,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可帮助改善抵抗力、促进机体能量储存以应对结核病对营养和体能的消耗。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研究表明,部分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会影响糖尿病治疗,因而使用此类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影响血糖平衡或产生拮抗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资料基本相符[7]。
  综上所述,肺结核与糖尿病互为因果,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及身体状况,兼顾两种疾病特点,科学制定饮食方案,规范用药,在积极治疗肺结核的同时控制好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林忠,李娜,陆兆文等.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7):1755-1757
  [2] 杨程巍,曲延文,王树霞等.8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66-67
  [3] 邝浩斌,谭守勇,覃红娟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3-35
  [4] 李光忠,蔺国祥,孙长寿等.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外周血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8-11
  [5] 冉燕,陈玲,罗亚文等.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20):3180-3181
  [6] 吴文斌,程小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6-18
  [7] 要玉霞,郭慧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回顾性调查[J].山东医药,2012,52(33):70-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268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34例。为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胞磷胆碱钠及奥拉西坦联合用药在临床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45例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胞磷胆碱钠治疗,而实验组则给予(胞磷胆碱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周结束后,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治疗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进行分析。方法:对自愿终止妊娠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扩宫方法实行人工流产术,而观察组在手术前3h服用索前列醇片600μg,之后再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的人工流产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手术的时间相对较短,出现的血量少,手术后发生反应的概率较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的对比,可以得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实验室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250 m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肱骨髁上骨折行关节外侧小切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观察组50例行关节外侧小切口,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且手术用时短,不会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结果:两组患者在清醒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出的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III型胶原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64例AMI后未行PCI术患者随机分组。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20mg/d。出院及治疗12周后检测III型胶原蛋白(PIIINP)含量,并测定心室形态学参数,如LVEDD、LVESD、LVPWT、FS、EF。  结果:①两组患者出院时检测III型胶原蛋白含量均高,组间比较无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阴式子宫全切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ASAI或II级子宫肌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CESA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并记录输液、输血,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及到达时间,局麻药用量、监测BP、H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A组达麻醉最高平面出现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30S,注药后拔出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0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  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各种消化性溃疡为多见,但是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也在增加,与中青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有显著差异;胃癌出血发生率显著上升,占病因第二位。与中青年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老年
期刊
摘要:目的:对照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在进行穿刺诊断以及乳腺切除部分病理诊断的结果,分析前后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空心针穿刺方法诊断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84例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乳头状肿瘤的乳腺病患者,进行手术后乳腺肿瘤切除部分的病理诊断,将穿刺诊断结果与切除部分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95例穿刺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切除部分病理诊断结果同样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46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