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伯都讷厅同知移驻孤榆树屯时间及影响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庆十五年,吉林伯都讷厅建立,设理事同知一员,驻守伯都讷城,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专管地方刑钱及旗民交涉事务。光绪年间,伯都讷厅同知移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部分史志记载其移驻孤榆树屯时间为光绪八年(1882),但根据档案文献分析,该移驻时间应是光绪三年(1877)。这一移驻措施开启了清代吉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历史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大学生资助工作关系着教育扶贫的成败,而和资助相关的资助育人工作更是我们人才培养的关键.随着“三全育人”的理念提出,给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并指明了资助育人的方向.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探讨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即社会治理法治化在市域范围内的实施,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两个概念融汇的产物。“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在治
规则悖反指司法裁判中虽具可资适用的规则,但直接适用该规则会造成社会公认的“不正义”。由此,法官根据具体个案为原规则设置文义外限制的情形。目前学界主张的司法进路主要
本文通过对乡村治理体系模式融合实践的向度分析,定位乡村治理实践逻辑的发展坐标。现代化是乡村治理实践逻辑的重构与回归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内生动力—治理平衡—高效能
生态文明制度是一个综合系统,涵盖环境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完备与否不仅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成败,而且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以系统观念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深入研究
“内圣外王”的人格精神蕴含了“反求诸己”的人生态度、诚信的人生准则和“忠心”的人生态度。面对道德滑坡的社会现实,需要重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树立正确的人
本文对“小友”“起油”“对接”三词的词义进行了考证,或增补义项,或提前书证,或完善释义,补正了几部大型辞书关于三词释义的疏误。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少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各地政府进行各种制度探索.本文通过对CZ市BJ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调研,发现制度运行存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水浒传》一方面铺设了只反贪官奸臣而不反皇帝、歌颂忠君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