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经济核心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还应该有企業经营管理者的创新,即新经济时代必须有众多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全面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才能提高我们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面时新经济和日益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竟争的严峻挑战。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推进我国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200-01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人才的推进作用,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在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新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教育的内容也应当随着社会需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1、当前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想要发展经济,就一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在我国,经济管理人才供需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经济管理人才的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被满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没能把握住市场的发展动向,培养出来的员工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匮乏。因此,下文笔者将从企业教育的角度来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1培训安排缺乏科学性
经济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所以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应当把握好专业实践的相关内容,积极地展开实践培训,将应用性指导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在对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在对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更倾向于理论课的培训,对实践类的培训安排较少,导致员工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除此之外,在整个培训体系当中,公共基础课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这些内容与专业的实践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尽管员工学习很多理论培训和公共培训,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无从下手。最后,当前经济管理培训的培训内容相对比较老旧,与时代的发展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除了培训内容上有很多的缺陷之外,经济管理专业培训在衔接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只是将众多的培训排列下来,没有办法构成科学的培训体系。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法对已学的培训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加深,也没有办法构建对应的知识体系。
1.2培训目标不明确
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展开培训的时候,应当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定位取向。但是,当前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员工展开培训的时候,培训的目标不够明确,培训的指向与市场的需求之间不相适应。当前,各个企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很高,但是他们更加需要的是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这些管理人才不仅要有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知识,同时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变化作出有效的应对。其次,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有较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应对经济活动当中的问题。目前,企业在培训经济管理专业员工的时候,所教授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更与企业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1.3培训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培训方法也开始被应用到实际的培训当中。尽管现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员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用了情景法、案例法、实验法等多种培训方法,但是,在课堂当中,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办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当前员工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培训,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无法被发觉,更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其次,现在企业在对员工学习成果进行考察的时候,多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办法考量员工的能力,只能考查员工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这种考察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2、新时代新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新要求
2.1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主导,以网络和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速度加快,传统产业必须运用高新枝木的成果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效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是国际型、运作型、创新型人才,要有突出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必项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超越意识,要敢想,敢做,敢承担风险,敢争创第一,为国内外的广大消费考提供最高、最佳品质的产品,提供最优秀的服务。
2.2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作为企业领导者,无论是对企业员工队伍的管理,从目标设定到业绩考核,还是从激励措施到行为规范,都必须贯穿独特的、充分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领导方法和手段。才能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共同为提高自己企业的产品实力和服务质量,奉献光和热。
2.3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注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主导,网络和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速度加快,科技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因此,必将现代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融于产品之中,根据用户的实际信息应用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有效的企业管理资源。
3、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策略
3.1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时代在进步,原有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企业应当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当的安排职业素养相关的培训。在组织培训结构的时候,应当注重培训安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安排公共文化课的时候,应当尽量的安排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内容。最后,为了保障员工的视野,企业应当添加人文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国际文化背景,还要给员工教授创业、就业类培训,便于员工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3.2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应当将社会的需求作为培训的目标,来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调整。在对培训目标进行确立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调整方案或是其他企业的培训内容,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目标的确立。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课的培训,通过实践来挖掘员工的创新能力。
3.3调整评估方式
企业除了应当考核之外,还应当对员工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考量,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全面考核员工的各项素质,促进员工的全方位发展。
4、结论与认识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若干原理和规律新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经济现象,用传统经济学难以圆满解释,新经济呼吁着新的经济学的出现,更呼唤着众多的通晓新经济,掌握新知识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涌现,肩负起我国大中型各类企业管理的重任,从容面对国际一流竞争讨手的挑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宋田桂.发展创新型经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10年05期.
[2]李建波.论创新型经济的涵义、特征与发展趋势[J];前沿;2011年07期.
[3]洪银兴.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200-01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人才的推进作用,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在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新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教育的内容也应当随着社会需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1、当前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想要发展经济,就一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在我国,经济管理人才供需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经济管理人才的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被满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没能把握住市场的发展动向,培养出来的员工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匮乏。因此,下文笔者将从企业教育的角度来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1培训安排缺乏科学性
经济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所以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应当把握好专业实践的相关内容,积极地展开实践培训,将应用性指导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在对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在对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更倾向于理论课的培训,对实践类的培训安排较少,导致员工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除此之外,在整个培训体系当中,公共基础课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这些内容与专业的实践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尽管员工学习很多理论培训和公共培训,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无从下手。最后,当前经济管理培训的培训内容相对比较老旧,与时代的发展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除了培训内容上有很多的缺陷之外,经济管理专业培训在衔接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培训进行安排的时候,只是将众多的培训排列下来,没有办法构成科学的培训体系。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法对已学的培训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加深,也没有办法构建对应的知识体系。
1.2培训目标不明确
在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员工展开培训的时候,应当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定位取向。但是,当前企业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员工展开培训的时候,培训的目标不够明确,培训的指向与市场的需求之间不相适应。当前,各个企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很高,但是他们更加需要的是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这些管理人才不仅要有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知识,同时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变化作出有效的应对。其次,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有较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应对经济活动当中的问题。目前,企业在培训经济管理专业员工的时候,所教授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更与企业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1.3培训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培训方法也开始被应用到实际的培训当中。尽管现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员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用了情景法、案例法、实验法等多种培训方法,但是,在课堂当中,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办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当前员工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培训,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无法被发觉,更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其次,现在企业在对员工学习成果进行考察的时候,多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办法考量员工的能力,只能考查员工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这种考察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2、新时代新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新要求
2.1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主导,以网络和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速度加快,传统产业必须运用高新枝木的成果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效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是国际型、运作型、创新型人才,要有突出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必项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超越意识,要敢想,敢做,敢承担风险,敢争创第一,为国内外的广大消费考提供最高、最佳品质的产品,提供最优秀的服务。
2.2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作为企业领导者,无论是对企业员工队伍的管理,从目标设定到业绩考核,还是从激励措施到行为规范,都必须贯穿独特的、充分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领导方法和手段。才能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共同为提高自己企业的产品实力和服务质量,奉献光和热。
2.3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注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主导,网络和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速度加快,科技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因此,必将现代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融于产品之中,根据用户的实际信息应用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有效的企业管理资源。
3、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策略
3.1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时代在进步,原有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企业应当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当的安排职业素养相关的培训。在组织培训结构的时候,应当注重培训安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安排公共文化课的时候,应当尽量的安排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内容。最后,为了保障员工的视野,企业应当添加人文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国际文化背景,还要给员工教授创业、就业类培训,便于员工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3.2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应当将社会的需求作为培训的目标,来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调整。在对培训目标进行确立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调整方案或是其他企业的培训内容,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目标的确立。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课的培训,通过实践来挖掘员工的创新能力。
3.3调整评估方式
企业除了应当考核之外,还应当对员工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考量,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全面考核员工的各项素质,促进员工的全方位发展。
4、结论与认识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若干原理和规律新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经济现象,用传统经济学难以圆满解释,新经济呼吁着新的经济学的出现,更呼唤着众多的通晓新经济,掌握新知识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涌现,肩负起我国大中型各类企业管理的重任,从容面对国际一流竞争讨手的挑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宋田桂.发展创新型经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10年05期.
[2]李建波.论创新型经济的涵义、特征与发展趋势[J];前沿;2011年07期.
[3]洪银兴.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