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大众摄影》很久很久啦!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高级编辑、著名摄影理论家、策展人。
  
  我认识《大众摄影》很久很久啦!认识它的时候,我怎么会知道有朝一日它会和我有关呢?
  20世纪70年代,我在山西最贫困的地区——吕梁山里生活了好几年,先是小小年纪跟着母亲下放,后来在一个小村庄里插队,然后在地区文工团拉琴。
  文工团的院子原是地区监狱。左边是两层封闭的窑洞式建筑,除了少数几个结了婚的人,大部分两人一间住在窑洞里。
  团里有个笛子手,是摄影爱好者,他同时担任着团里的剧照摄影员。我们团那时演出的尽是大戏——《刘三姐》、《小二黑结婚》……他留了大量资料。现在文工团的朋友在一起聚会,还时不时提起他手上那些珍贵的剧照。
  面色沉郁的笛子手定了大院里唯一的一份杂志,名字就叫《大众摄影》。
  解放前,卢家在县城内开了一个照相馆,据说当时很红火。照相会影响后代的故事就在这个人家发生了。
  其实在文工团大院里,我根本没见过打开过的《大众摄影》。笛子手每次把《大众摄影》取到,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开封的。因此他和这份杂志愈发显的神秘。我现在还能记得每次他拿到《大众摄影》那种有点兴奋、脚步匆匆的样子。
  笛子手手持《大众摄影》,他必定比周围只会跳舞、只会唱歌或者只会一门乐器手艺的人多了一份隐秘的快乐。那时候每个月20多元的工资,能定杂志的人多么令人羡慕啊。虽然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古人说过:“人无癖,不可交”,但那时我真的对那个每个月看《大众摄影》的笛子手心怀敬意啊!甚至羡慕起他在文工团的跳舞的妹妹和弹琵琶的爱人。
  因为他喜欢摄影,我断定他的内心肯定比其他人多了一个角落,和他谈话也会多一份谈资。可是他年纪比我们大好多,又少言寡语,而且哪里敢和他去谈摄影。
  看到《大众摄影》的真面目是在不久之后。一天,我和也在文工团拉琴的妹妹荔到地委宣传部唯一搞摄影的干部办公室去玩,他从锁着的柜子里给我们拿出一摞《大众摄影》。70年代后期的《大众摄影》,微黄的纸,纸很薄,整个刊物也是薄薄一册。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照片总体的名字应该叫“沙龙”。
  终于看到打开的《大众摄影》,我们很新奇,不停地翻。那是另一个世界,那个叫摄影的世界和我们离得十万八千里。
  我们那天还手捧一本杂志被地区级摄影师照了张逆光黑白相。那时我们烫着头,穿着深蓝色咔叽布列宁装,小小年纪整的和30多岁差不多。
  那一天,第一次和摄影走近了,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我将来的岁月会和摄影不弃不离。是因为三十年前小城枯燥生活的那些印记?还是《大众摄影》编辑们那些诚恳友善的笑颜……是因为什么呢?让我今天在为《大众摄影》做事的过程中充满了义不容辞的味道。
其他文献
从早期的单纯存储功能到现在的多媒体移动存储浏览器,移动硬盘式的存储设备可谓发展迅速。近期,全球著名数码产品生产商爱普生,推出了世界领先的专门针对专业摄影师设计的多媒体存储浏览器产品——P-3000。    出色的显示效果    对于摄影师来说,最关心这类产品的图片浏览功能。P-3000所采用的“爱普生 Photo Fine Ultra”液晶屏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液晶屏技术之一。P-3000是世界
如果有机会能够去看看黎明的样子,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他一直这样憧憬着。  黎明的曙光,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召唤他。  他是在初春的黎明出生的,爷爷是在初春的黎明离开的。  他和爷爷,站在命运的两个端口,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相见。爷爷临死前,知道他要出生了。爷爷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他知道了爷爷的名字和故事。爷爷最喜欢的工作,就是教孩子们拉二胡。爷爷的二胡拉得极棒,孩子们都很喜欢聆听惟妙惟肖的二
“景哥,我和你咨询一个事?”   “景波,你来一下,我给你反映一个情况。”   “景叔叔,我想办身份证,但学校课程非常紧,我不想请假,周日您能帮我一下吗?”   在他工作的向阳社区,各个小区、大院居民和商家几乎就没有不认识他的,遇到困难都愿意找他解决。面对群众,他总是微笑着回答,耐心地解释,想方设法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是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靖宇派出所民警景波。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福建华光摄影学院院长、《大众摄影》编委的杨恩璞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起,曾多次出任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我们特约杨恩璞先生通过对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回顾,重温30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的侧影,以及中国摄影艺术不断演进的脚步。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摄影界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国展”)的评选工作需要“老中青三结合”,历史的机遇把我推上评委的岗位,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秦玉海在山光秀美的焦作云台山中潜心创作,将一潭潭秀水拍摄得如诗如画,把“毫无起眼”的水景拍出气势宏大的场面;拍出精妙绝伦的光影轨迹;拍出灵动飞舞的图案和造型。    2007年4月,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秦玉海《真水无香》摄影展让许多摄影人大开眼界,也让许多摄影人开拓了思路。原来,水还可以这样拍!水也可以成为令人心动的拍摄题材!然而,听完秦玉海的介绍,我们不光学到拍摄的技术,更从光与
国外相机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  为什么有的国外相机和镜头企业曾经特别火,可后来却慢慢地落后了?  为什么有的国外相机进入中国时间虽短,可是很快就被摄影人接受呢?  我们心中有许多疑问,可是很多年来却不知道如何来解开心中的谜团。    一、疑问中的发现    我们随意翻阅着《大众摄影》杂志,突然从广告中发现了一些秘密,当年学摄影时,摄影前辈向我们推荐购买的相机大多是广告中宣传最多的相机。  从美能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师,图片的时效性对我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就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工作。  索尼Cyber-shot是我最熟悉的数码相机之一,索尼的F717、F828都曾经是我得力的工作伙伴,最近,我有机会使用了索尼Cyber-shot的旗舰产品DSC-R1,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从胶东的沿海到滇藏的高原,DSC-R1伴我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用R1拍摄了风光、人像、新闻、纪实类的许多照片,
祭水    湄公河长4800公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穿过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最终到达越南,从这里注入大海。中国境内的部分被称作澜沧江。  诸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给地球上人们创造的财富做了总结,分什么“蓝色文明”、“大河文明”等等,我不知道湄公河被归了何类,但喜欢四处漂游的我,迷上了湄公河流域的神秘和朴实,就悄然反复、游来游去,走过了一村又一村,一国又一国。    中国 西双版纳的森林
日子恍惚,竟把交稿的时间忘了。突然不知这期该写什么。不想老是为着对摄影者有什么帮助而写。我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怀疑。所以,打开电脑之后,愣,发呆。……  想来想去,这一期干脆推荐一本书吧。请不喜欢看的读者多多担待。    最近读约翰·伯格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很受启发。他的书好懂、好读,举例生动。应该是喜欢摄影的人不能不读的。其中关于观看方式的见解,更是对人启发至深。怎样观看对
“眼睛”是心灵之窗,尤其是童年稚幼的眼神更为突出。生长在不同地域环境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各自流露出童真愉悦的眼神是相同的,是那么的清澈、纯真、幸福。无论是调皮的“草原小姐妹”;纯真的“藏娃”,还是悠闲地吹着“泡泡童年”的女孩,还有那清澈水汪汪大眼睛的“甜娃”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羡慕他们花 一样的年华,愿他们幸福地成长。    草原小姐妹赵志强图/文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