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万能与无能
冉亚辉、易连云在《教育学报》上撰文说,当前部分教育理论局限于教育自身范围。在教育理论构建时仅仅听凭教育内部理念层面的逻辑要求,对于现实社会和教育以外的因素考虑甚少,此种教育理念不只是缺乏实践性。而且可能引起教育实践不相符而造成的深深的焦虑和压抑,从而给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理想教育观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完美主义教育观。完美主义教育观在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表现形式较多,而最为典型的口号则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简单地说,教育完美教育观就是培养学生个体方面的教育万能论,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这种观点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这种观点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
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的研究
贺雯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上撰文说,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后者则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否完成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作者以上海市四所学校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教学效能感量表的施测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不同教龄教师的个人教学感的差异不显著。而一般教育教育感的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教育效能感则逐渐下降;(3)高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立法型、激进型、整体型、局部型和评判型等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而低一般教育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执行型和保守型等相对简单、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教学风格。
德国文化传统与教学论
赵爱英、张有龙在《教学与管理》上撰文说,教育与文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开辟了文化的道路,使文化代代相承;另一方面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倾向,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特点往往成为教育的民族模式。德国形成了以下文化传统:浓厚的民族情结;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意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奉行实用主义;争取自由和民主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具体到教学上:教学目的注重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实用性和科学化;教学内容注重体现实用性和民族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德国既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在教育教学上的许多成功经验对解决当前我国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启示:在教学目的上,应强调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评价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德国儿童的“五禽戏”
王怀成在《生命时报》撰文说。据了解,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很多孩子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问题,这常常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变差。而瑜伽则可以增强儿童对身体的支配能力,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瑜伽中所包含的品德训练,还可以帮助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学会友好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这应该也是儿童瑜伽在德国流行的原因之一吧。
儿童瑜伽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模仿自然界中的东西。你只需要告诉他模仿对象的特点,就可以让他发挥想象力了。在这一点上,似乎有点像中国的五禽戏。就像父母无论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动作,孩子都会试图去效仿一样。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孩子们练瑜伽不像成人,非要搞懂很多为什么才能真正学进去。他们对于姿势的理解是最直接的,不带理性障碍,只需要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去做就行了。
专家建议最好3岁以后再学瑜伽。家长不能对他们的动作太苛求,关键在于随心。
英国实施忍耐教育
徐曙光在《新民晚报》撰文说,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名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说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韧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拨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人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做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冉亚辉、易连云在《教育学报》上撰文说,当前部分教育理论局限于教育自身范围。在教育理论构建时仅仅听凭教育内部理念层面的逻辑要求,对于现实社会和教育以外的因素考虑甚少,此种教育理念不只是缺乏实践性。而且可能引起教育实践不相符而造成的深深的焦虑和压抑,从而给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理想教育观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完美主义教育观。完美主义教育观在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表现形式较多,而最为典型的口号则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简单地说,教育完美教育观就是培养学生个体方面的教育万能论,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这种观点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这种观点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
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的研究
贺雯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上撰文说,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后者则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否完成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作者以上海市四所学校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教学效能感量表的施测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不同教龄教师的个人教学感的差异不显著。而一般教育教育感的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教育效能感则逐渐下降;(3)高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立法型、激进型、整体型、局部型和评判型等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而低一般教育效能感的教师明显倾向于具有执行型和保守型等相对简单、效率低和不受欢迎的教学风格。
德国文化传统与教学论
赵爱英、张有龙在《教学与管理》上撰文说,教育与文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开辟了文化的道路,使文化代代相承;另一方面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倾向,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特点往往成为教育的民族模式。德国形成了以下文化传统:浓厚的民族情结;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意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奉行实用主义;争取自由和民主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具体到教学上:教学目的注重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实用性和科学化;教学内容注重体现实用性和民族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德国既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在教育教学上的许多成功经验对解决当前我国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启示:在教学目的上,应强调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评价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德国儿童的“五禽戏”
王怀成在《生命时报》撰文说。据了解,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很多孩子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问题,这常常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变差。而瑜伽则可以增强儿童对身体的支配能力,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瑜伽中所包含的品德训练,还可以帮助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学会友好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这应该也是儿童瑜伽在德国流行的原因之一吧。
儿童瑜伽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模仿自然界中的东西。你只需要告诉他模仿对象的特点,就可以让他发挥想象力了。在这一点上,似乎有点像中国的五禽戏。就像父母无论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动作,孩子都会试图去效仿一样。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孩子们练瑜伽不像成人,非要搞懂很多为什么才能真正学进去。他们对于姿势的理解是最直接的,不带理性障碍,只需要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去做就行了。
专家建议最好3岁以后再学瑜伽。家长不能对他们的动作太苛求,关键在于随心。
英国实施忍耐教育
徐曙光在《新民晚报》撰文说,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名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说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韧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拨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人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做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