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企业文化部门通常是被视为不直接产生显性经济的部门。金融海啸来袭,一些企业的文化部门往往会被当作边缘部门最先裁撤。
金融海啸不期而至,许多企业风声鹤唳,一下子变得诚惶诚恐,慌作一团,它们要么集体降薪,缩减成本;要么裁员撤编,以求“瘦身”。这种以退为进,留得青山的举动本身无可厚非。
问题是,在如此历史性的悲情时刻,一些企业的文化部门往往会被当作边缘部门最先裁撤,成为企业救亡图存的壮士之腕。因为很多时候,企业文化部门通常是被视为不直接产生显性经济的部门。
一位常年在某知名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在谈起类似现象时,深有感触地说,凡事动不动就拿文化部门开刀的企业,他们在组织架构设立之初就有附庸风雅之嫌。
眾所周知,在企业内部,文化部门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倾向于长期而持续的价值观输出,肩负起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统筹构建和动态掌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文化的要义和使命体现在价值传播,从而让企业由最初的平面形象(产品制造)向最终的立体形象(品牌塑造)过渡。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平面形象只是人财物的简单、感性组合,那么它的立体形象当然是除此之外所包含的CIS系统的抽象、理性组合。至于质量识别(QI)、员工识别(PI)、营销识别(SI)、管理识别(AI) 等因素,也都是随现代企业不断丰富起来的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都是为品牌塑造和品牌提升服务。
企业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内对员工,外对客户”、“近对同行,外对市场”的双向过程,是一个长期渗透、全面浸染的连续过程。一个企业稍遇挫折就将怨气撒在企业文化部门、一撤了之,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品牌效应无法延续,品牌价值功亏一篑。
品牌价值其实是品牌文化的转化,通过文化传播实现价值输出,让客户无碍接受,让市场充分认可。随着异军突起、群雄逐鹿的市场态势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文化竞争,价值竞争,创新竞争。这些才是立足市场最要紧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提法,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价值是企业的肌肉,创新是企业的血液,那么,要是一个企业同时具备不朽的灵魂、健硕的肌肉和沸腾的热血的话,它能不所向披靡吗?能不无往不胜吗?企业的形象还“立体”不起来吗?
在一些重视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文化部门始终是一个塑造企业品牌、打造品牌价值的急先锋,而绝非一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如海尔、万科、华为、美的等国内名企无不视企业文化为圭臬而深耕深耘,发扬光大。哪怕在现今时局困厄的金融海啸下也没想过要动企业文化部门一根汗毛。不仅如此,有的还加大对企业文化部门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带动员工共度时艰。
过往历史让我们认识到,在关键时刻,文化可能没法挽将倾之大厦,但毋庸讳言,文化可以担负起维系精神价值,回归精神价值的有力推手的角色。同理,企业有难,仅靠企业文化部门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耕植下来的企业文化很可能就会在员工身上转化成一股巨大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持,手挽手,心连心,共同撑持,走出困境。
话说回来,在企业遭遇发展困境的时候,企业文化部门应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作全体成员的口头禅,从精神感召的层面义无返顾地为企业冲锋陷阵,树立起“敢死队”、“急先锋”的忠贞形象,以获得企业的情感认同。
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方向指引和激励鼓舞。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精神助推器。让我们在此姑且借用一位作家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悲哀的企业;然而一个有文化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企业,则是一个可怜的企业。
金融海啸不期而至,许多企业风声鹤唳,一下子变得诚惶诚恐,慌作一团,它们要么集体降薪,缩减成本;要么裁员撤编,以求“瘦身”。这种以退为进,留得青山的举动本身无可厚非。
问题是,在如此历史性的悲情时刻,一些企业的文化部门往往会被当作边缘部门最先裁撤,成为企业救亡图存的壮士之腕。因为很多时候,企业文化部门通常是被视为不直接产生显性经济的部门。
一位常年在某知名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人在谈起类似现象时,深有感触地说,凡事动不动就拿文化部门开刀的企业,他们在组织架构设立之初就有附庸风雅之嫌。
眾所周知,在企业内部,文化部门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倾向于长期而持续的价值观输出,肩负起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统筹构建和动态掌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文化的要义和使命体现在价值传播,从而让企业由最初的平面形象(产品制造)向最终的立体形象(品牌塑造)过渡。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平面形象只是人财物的简单、感性组合,那么它的立体形象当然是除此之外所包含的CIS系统的抽象、理性组合。至于质量识别(QI)、员工识别(PI)、营销识别(SI)、管理识别(AI) 等因素,也都是随现代企业不断丰富起来的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都是为品牌塑造和品牌提升服务。
企业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内对员工,外对客户”、“近对同行,外对市场”的双向过程,是一个长期渗透、全面浸染的连续过程。一个企业稍遇挫折就将怨气撒在企业文化部门、一撤了之,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品牌效应无法延续,品牌价值功亏一篑。
品牌价值其实是品牌文化的转化,通过文化传播实现价值输出,让客户无碍接受,让市场充分认可。随着异军突起、群雄逐鹿的市场态势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文化竞争,价值竞争,创新竞争。这些才是立足市场最要紧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提法,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价值是企业的肌肉,创新是企业的血液,那么,要是一个企业同时具备不朽的灵魂、健硕的肌肉和沸腾的热血的话,它能不所向披靡吗?能不无往不胜吗?企业的形象还“立体”不起来吗?
在一些重视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文化部门始终是一个塑造企业品牌、打造品牌价值的急先锋,而绝非一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如海尔、万科、华为、美的等国内名企无不视企业文化为圭臬而深耕深耘,发扬光大。哪怕在现今时局困厄的金融海啸下也没想过要动企业文化部门一根汗毛。不仅如此,有的还加大对企业文化部门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带动员工共度时艰。
过往历史让我们认识到,在关键时刻,文化可能没法挽将倾之大厦,但毋庸讳言,文化可以担负起维系精神价值,回归精神价值的有力推手的角色。同理,企业有难,仅靠企业文化部门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耕植下来的企业文化很可能就会在员工身上转化成一股巨大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持,手挽手,心连心,共同撑持,走出困境。
话说回来,在企业遭遇发展困境的时候,企业文化部门应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作全体成员的口头禅,从精神感召的层面义无返顾地为企业冲锋陷阵,树立起“敢死队”、“急先锋”的忠贞形象,以获得企业的情感认同。
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方向指引和激励鼓舞。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精神助推器。让我们在此姑且借用一位作家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悲哀的企业;然而一个有文化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企业,则是一个可怜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