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0月12日至30日,祝大彤老师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地处南粤的广东省梅州市,传授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该拳师承全佑——王茂斋——杨禹廷,是吴式太极拳在北方有较大影响的派别。其特点是中正安舒、中规中矩、架高步小、虚实分明,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以松为灵魂,以神为主宰,强调松柔、松空、松无、神舒体静的太极拳修炼境界,要求周身松柔、松空、松无,以自然的心态和动作修炼太极拳,心神意念,周身大小关节、肢体都要松静、松净、松透、松彻,像挂在衣架上的衣服一样松柔无骨,全身虚空。最后达到静至极静、净至极净、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纯以神行的最高境界,与目前流行的各式简化太极拳和竞赛套路风格迥然不同。
由于认识、理解和追求的目标不同,从初练开始,就要遵循太极拳的规律,按“九松”、“十要”、“一虚灵”的要求,循规蹈矩,认真习练。“九松”是指练太极拳者对头、肩、肘、腕、手、腰、胯、膝、踝、脚、胸、背、腹、臀等部位的要求,综合归纳为“九松”,从脚到手、踝、膝、胯、腰、肩、肘、腕九大关节,节节放松,要求手要妙手空空,脚要平松着地,踝不用力、膝不过趾、臀要下溜、胯要松开、腰要虚空、肩要松沉、肘要垂沉、腕要松柔。“十要”指收臀、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展胸、圆背、内吸肩胸窝、弛颈等对肢体部分的要求。“一虚灵”指虚灵神顶,是太极拳修炼时对精神意念的要求。综合起来,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在练法上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阴阳分明。太极拳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式子,并把每一个动作划分为阴动、阳动,把顶分为阴顶、阳顶,把松分为阴松、阳松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俱分阴阳。
第二,一松到顶。松的方法是,从脚往顶节节松开,一松到顶,虚灵神顶,精神在顶上,而不是从顶往下松。
第三,立柱身型。实脚、重心脚与顶成为上下一条线,实脚实足,虚脚虚净,保持立身中正,符合拳论“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要求。
第四,注重太极脚的修炼。重心变动,脚下阴阳变,先减后加,即实脚从十减到零(变虚),虚脚由零加到十(变实),按减实脚重心加虚脚重心的方式过渡重心,修炼太极脚。
第五,注重溜臀收腹股沟。通过溜臀和收松腹股沟来调整完成两胯变动,而不是两胯乱扭。
第六,注重空腰。每一动作都要松腰,使之成为空腰,而下收腹股沟、溜臀,往上脊椎节节升松是空腰的根本修炼方法。
第七,注意每个手指在练拳中的作用。特别强调舒松小指对全身放松和对保健的特殊作用,强调食指轻扶“八方线”。
第八,崇尚自然。要求呼吸、动作都与日常动作一样自然,和平时走路、吃喝、穿衣系扣、织毛衣一样自然不用力、不用意,形成下意识的习惯性自然动作。
第九,被动不主动。注意神经交叉作用在太极拳动作中的牵动关系,许多动作都不是主动的,而是神经交叉作用的联动(被动)。
第二十,淡化意、不动意。尽量减轻意识对动作的导引,避免因动意导致的动作僵化和呼吸不顺畅,强调神舒体静、神是主宰。
第十一,方位清楚。把现代人不易理解的十三势八卦方位变成易理解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的现代方位术语,并构成“八方线”循规修炼。
第十二,练法丰富。整个套路可双手练,也可单手练、无手练、默练、正练、反练、分拆练、组合练。尤其是单手练对放松有独特的效果。
第十三,为太极推手正名。太极推手是操手,不是练劲,而是练皮肤的触觉和神经的灵敏性,太极推手实为推脚。
十四、注重悟。太极功夫是悟出来的,强调用脑、用心修炼。
总之,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与梅州流行的各式群众性、普及性的太极拳运动有很大的不同,修炼内在的东西多,更适合养性、开智和修心养生。长期修炼该拳,人的精神面貌、体质、气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许是太极拳修炼者按照太极拳阴阳互根的理论进行修炼,达到阴阳相合、阴阳平衡、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的缘故吧!在祝大彤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太极拳人的风范,其精神面貌、气质、风度高雅清正,中正安舒,人如其拳,拳如其人。高雅是指他习练太极拳体悟身知,不仅能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奥秘讲得明明白白、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不仅是口头明白,更主要的是身上明白,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复杂难练、常人难于理解的东西通过口传身授、摸劲转化成易学、易懂、易操作的方法和方式,每一次听他讲拳,看他领拳,都是一次优美的享受,都能获得一次提高,舒服极了,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理论美、艺术美、形态美、心灵美。清正是指他朴实朴素、作风正派,一是不辞劳苦、悉心传艺、毫不保留。这次来梅传艺,时间短、安排紧,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但他毫无怨言,毫不计较,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面貌,坚持利用点滴时间讲拳授艺,晨起五时,晚至十时,风雨不改。梅州学员水平参差不一,年龄跨度较大,但他无论长幼,无论原来练何种拳,无论领会能力强弱,都一视同仁、认真辅导,按照习练传统内功太极拳的方法,丝丝入扣,一招一式毫不含糊,直至大家都领会清楚,掌握要领,习练正确。他总是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重点、过渡和定位讲得明明白白,拆得清清楚楚,自始至终,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坚持反复领拳、讲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毫不保留,倾囊而授,这与一些拳师授艺都要保留一招,形成明显的风格反差,否则一代一代保守下来,就失去了不少精华。太极拳是哲理性很强的拳,是练与悟必须紧密结合而且更注重悟的拳,本来就难练,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如果不讲明白,不说透彻,不指点精微,纵使每天跟在老师后面依样画葫芦,也难练出水平,这就是太极拳强身健体卓有成效、为国家推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但出现杰出的太极拳师却凤毛麟角的缘故。1980年我初学太极拳时,恩师廖兴扬对我说过,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聪明、勤奋、明师缺一不可。祝大彤师是名师,也是开明的老师——明师,他深知培养太极拳人的艰难,没有百折不挠和脱胎换骨的精神,修炼成太极拳人只是空话、大话。故他到梅州传艺,总是身体力行,倾囊传授,毫不保留。他说,我来梅州不是来享受的,希望能教出几个能传授内功太极拳的传人。因而,他总是希望梅州学员能从他那里多掏点东西,能掏多少就掏多少,掏得越多,心情就越舒畅。在他的鼓励下,不少练了数十年太极拳的学员,都以脱胎换骨的精神一丝不苟地习练。二是安舒中正,与世无争,谦和长厚,虚怀若谷。在祝师身上,看不到架子,看到的只是太极拳人的神闲气定、安舒中和与世无争的谦和风范、长者的宽容长厚风度和虚怀若谷的修为。他对来访的长者们都尊称为老师,对学员也很尊重,总是以赞扬的语气说行、很行、好、很好,用表扬和激励的方式来增强学员的信心,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学员们怕他过累,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没事,心里高兴。即使对个别想通过比试技艺来扬名的人,也以谦让的态度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以宽容长厚的风度来化解,不与人争长论短,不与人斤斤计较,胜之于诚、胜之于礼、胜之于理,使人心服口服。□
由于认识、理解和追求的目标不同,从初练开始,就要遵循太极拳的规律,按“九松”、“十要”、“一虚灵”的要求,循规蹈矩,认真习练。“九松”是指练太极拳者对头、肩、肘、腕、手、腰、胯、膝、踝、脚、胸、背、腹、臀等部位的要求,综合归纳为“九松”,从脚到手、踝、膝、胯、腰、肩、肘、腕九大关节,节节放松,要求手要妙手空空,脚要平松着地,踝不用力、膝不过趾、臀要下溜、胯要松开、腰要虚空、肩要松沉、肘要垂沉、腕要松柔。“十要”指收臀、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展胸、圆背、内吸肩胸窝、弛颈等对肢体部分的要求。“一虚灵”指虚灵神顶,是太极拳修炼时对精神意念的要求。综合起来,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在练法上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阴阳分明。太极拳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式子,并把每一个动作划分为阴动、阳动,把顶分为阴顶、阳顶,把松分为阴松、阳松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俱分阴阳。
第二,一松到顶。松的方法是,从脚往顶节节松开,一松到顶,虚灵神顶,精神在顶上,而不是从顶往下松。
第三,立柱身型。实脚、重心脚与顶成为上下一条线,实脚实足,虚脚虚净,保持立身中正,符合拳论“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要求。
第四,注重太极脚的修炼。重心变动,脚下阴阳变,先减后加,即实脚从十减到零(变虚),虚脚由零加到十(变实),按减实脚重心加虚脚重心的方式过渡重心,修炼太极脚。
第五,注重溜臀收腹股沟。通过溜臀和收松腹股沟来调整完成两胯变动,而不是两胯乱扭。
第六,注重空腰。每一动作都要松腰,使之成为空腰,而下收腹股沟、溜臀,往上脊椎节节升松是空腰的根本修炼方法。
第七,注意每个手指在练拳中的作用。特别强调舒松小指对全身放松和对保健的特殊作用,强调食指轻扶“八方线”。
第八,崇尚自然。要求呼吸、动作都与日常动作一样自然,和平时走路、吃喝、穿衣系扣、织毛衣一样自然不用力、不用意,形成下意识的习惯性自然动作。
第九,被动不主动。注意神经交叉作用在太极拳动作中的牵动关系,许多动作都不是主动的,而是神经交叉作用的联动(被动)。
第二十,淡化意、不动意。尽量减轻意识对动作的导引,避免因动意导致的动作僵化和呼吸不顺畅,强调神舒体静、神是主宰。
第十一,方位清楚。把现代人不易理解的十三势八卦方位变成易理解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的现代方位术语,并构成“八方线”循规修炼。
第十二,练法丰富。整个套路可双手练,也可单手练、无手练、默练、正练、反练、分拆练、组合练。尤其是单手练对放松有独特的效果。
第十三,为太极推手正名。太极推手是操手,不是练劲,而是练皮肤的触觉和神经的灵敏性,太极推手实为推脚。
十四、注重悟。太极功夫是悟出来的,强调用脑、用心修炼。
总之,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与梅州流行的各式群众性、普及性的太极拳运动有很大的不同,修炼内在的东西多,更适合养性、开智和修心养生。长期修炼该拳,人的精神面貌、体质、气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许是太极拳修炼者按照太极拳阴阳互根的理论进行修炼,达到阴阳相合、阴阳平衡、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的缘故吧!在祝大彤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太极拳人的风范,其精神面貌、气质、风度高雅清正,中正安舒,人如其拳,拳如其人。高雅是指他习练太极拳体悟身知,不仅能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奥秘讲得明明白白、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不仅是口头明白,更主要的是身上明白,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复杂难练、常人难于理解的东西通过口传身授、摸劲转化成易学、易懂、易操作的方法和方式,每一次听他讲拳,看他领拳,都是一次优美的享受,都能获得一次提高,舒服极了,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理论美、艺术美、形态美、心灵美。清正是指他朴实朴素、作风正派,一是不辞劳苦、悉心传艺、毫不保留。这次来梅传艺,时间短、安排紧,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但他毫无怨言,毫不计较,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面貌,坚持利用点滴时间讲拳授艺,晨起五时,晚至十时,风雨不改。梅州学员水平参差不一,年龄跨度较大,但他无论长幼,无论原来练何种拳,无论领会能力强弱,都一视同仁、认真辅导,按照习练传统内功太极拳的方法,丝丝入扣,一招一式毫不含糊,直至大家都领会清楚,掌握要领,习练正确。他总是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重点、过渡和定位讲得明明白白,拆得清清楚楚,自始至终,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坚持反复领拳、讲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毫不保留,倾囊而授,这与一些拳师授艺都要保留一招,形成明显的风格反差,否则一代一代保守下来,就失去了不少精华。太极拳是哲理性很强的拳,是练与悟必须紧密结合而且更注重悟的拳,本来就难练,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如果不讲明白,不说透彻,不指点精微,纵使每天跟在老师后面依样画葫芦,也难练出水平,这就是太极拳强身健体卓有成效、为国家推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但出现杰出的太极拳师却凤毛麟角的缘故。1980年我初学太极拳时,恩师廖兴扬对我说过,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聪明、勤奋、明师缺一不可。祝大彤师是名师,也是开明的老师——明师,他深知培养太极拳人的艰难,没有百折不挠和脱胎换骨的精神,修炼成太极拳人只是空话、大话。故他到梅州传艺,总是身体力行,倾囊传授,毫不保留。他说,我来梅州不是来享受的,希望能教出几个能传授内功太极拳的传人。因而,他总是希望梅州学员能从他那里多掏点东西,能掏多少就掏多少,掏得越多,心情就越舒畅。在他的鼓励下,不少练了数十年太极拳的学员,都以脱胎换骨的精神一丝不苟地习练。二是安舒中正,与世无争,谦和长厚,虚怀若谷。在祝师身上,看不到架子,看到的只是太极拳人的神闲气定、安舒中和与世无争的谦和风范、长者的宽容长厚风度和虚怀若谷的修为。他对来访的长者们都尊称为老师,对学员也很尊重,总是以赞扬的语气说行、很行、好、很好,用表扬和激励的方式来增强学员的信心,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学员们怕他过累,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没事,心里高兴。即使对个别想通过比试技艺来扬名的人,也以谦让的态度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以宽容长厚的风度来化解,不与人争长论短,不与人斤斤计较,胜之于诚、胜之于礼、胜之于理,使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