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剧不仅要讲故事,还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前者是本质,后者是手段,故可称其为“讲故事”的艺术。编剧教学首先强调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的概念区别,它决定了故事的呈现形式;其次重视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它决定了剧本的内容和形式;最后还要学会创意思路和编剧思维,它决定了剧本的新意和质量。因此,影视编剧的实践特性要求剧作者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创新,《影视编剧》课程也需要根据编剧行业特性进行改革。
关键词:影视编剧;故事创作;课程改革;编剧思维
优秀的剧本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故事,还要有一个优秀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因此,编剧就成了一门探索新故事、讲述好故事的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的骨干课程,影视编剧与当下影视剧的创作和接受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该课程是一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课程。它主要以故事片创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影视剧本写作的创新与创意。因此,本文在前期课程的基础上,对《影视编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课堂探索,进一步探索和强调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出可以进行一线创作的编剧人才。
一、厘清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
在《影视编剧》教学中,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的区别常被混淆,甚至有人提出当下热门的“IP”的概念来反驳文学故事与剧本故事之间的鸿沟。的确,文学故事和剧本故事都是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受众也都能得到一种大致形同的体验,这也是常将文本故事等同于剧本故事的原因所在。文本故事可作为剧本故事的来源,甚至剧本故事也可转变成文本故事(相关文学书籍、产品的开发),二者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转化,只是在转换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归属了自己的本质属性,即文学故事转化成剧本故事的时候,主要保留故事的叙述体,文学修辞被去除,视听修辞被加入。相反,剧本故事转化成文学故事的时候,视听修辞格也多数被删,文学修辞重新回归。
所谓文本故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和文学的手段讲述一个故事,其叙事方式主要依靠调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的修辞手法,以文字调动读者的情感,带领读者共同发现一个故事。而剧本故事则是以影像的形式和蒙太奇的手段讲述一个故事,其叙事方式主要依赖于影像蒙太奇和视听语言,以画面调动观众的感官,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既定世界。前者是以文字描述为主,读者得到的讯息是虚拟的,更多是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整合和重构,叙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重构过程。后者是以影像表达为主,观众得到的讯息都是既成的,人物形象也不需要去进行心理识别,叙事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既定人物形象在“仿真”环境下完成规定的故事情景。
二、重视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
对于影视编剧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还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传统如小说、戏剧、戏曲等,都可以叙事,虽然讲故事的方式各有不同,却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式讲故事的方式正在被受众所接受,其中电影电视就是一种完整的、有着自己固定方式的故事叙事形式。前者重视场景的描述,后者则重视讲述的方式,二者都重在塑造完整的故事,具有共同的属性;同时,因为载体的不同,影视剧讲故事的方式相较于小说而言更重视故事的行动线,相较于舞台剧而言具有更大的时空自由。因此,影视编剧在继承讲故事的传统上,更应重视讲故事的方式。
影视编剧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叙事,可从故事开发、故事生发和故事升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故事思维。首先,故事的开发是指在没有故事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故事,其来源可能是一个灵感,一个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报道,一句谈话;其次,故事生发是在已有的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以及引申使用,其来源往往是已有的不完整的故事创意,其原创性小于故事开发;再次,就是故事升华,即在已有的完整的故事创意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其来源多是完整的文本故事或剧本故事,可操作性高,完整性强。
在具体教学中,开发故事要联系互联网环境下影视剧创作现状,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契合观众而非迎合受众,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受众群,进行剧本开发。生发故事的主要问题是在既有的故事框架内梳理人物关系,完善人物性格,并据此囿定故事的基本脉络。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为生发故事,了解人物性格,實验性地在微信朋友圈中选择合适的不同人物进行整合,由此联想、加工,以此形成鲜明的人物。升华故事是在文本故事或剧本故事未完善的基础上,丰富故事的血肉,而细节是重中之重。丰富细节的训练,主要是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行动线,主要使用情景代入法进行课堂思维碰撞。
三、学会创意思路和编剧思维
影视编剧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创造故事,具有创意的故事也是一个剧本成功的关键。因此,创意思路便显得尤为重要。考量故事的创意思路,实际是就是在思考故事的结构,符合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要求,学生需要分清故事的三幕及衔接的情节点I和情节点II,学会影视剧本故事的建置、对抗和结局的合理分布。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而完善这个过程便少不了编剧思维的参与。
编剧思维是以剧本的创作为思考模式,剧本符合影视剧拍摄的一般规范,其思维方式是用动作化和语言化的思维方式复述故事,而不是以文学描写描绘故事。“编剧”是一个动宾结构词语,“剧”是呈现出的结果,是被讲述的故事,是影视剧拍摄的蓝本和依据,而“编”则是表现手段,是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指导如何拍摄影视剧的先期规划。编剧思维就是要根据影视剧的创作规律,选取适合的方式进行有创意的故事创作。
在具体的剧本写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几种编剧思维:其一,善解人意的能力。编剧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受众的感受,孤芳自赏、过分自我的故事终会死在襁褓。其二,总结生活经验的能力。编剧思维要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移植到剧本中去,给观众以生活指引和灵魂震颤,其本身具备真实的生活代入感。其三,给角色以生命的能力。客观的塑造角色,为角色选择最好的人生轨迹,不影响他们的行动,使之真实,为之感动。最后,判断价值取向的能力。前面多种能力会使剧本具备专业的水准,但若价值取向偏颇,极有可能前功尽弃,即使该剧能够面世,也是危害极大的。这些都是学生编剧需要重视和培养的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影视编剧》课程极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纯理论讲授不足完成本课程,因此进行了上述一系列教学改革:即文本剧本及剧本故事的核心概念,故事构架的形成及组织,以及创意思维方式和能力。在核心理念正确且有效的情况下,学生们三人一组选题、策划、开题,得到全班大部分同学认可之后,再分“故事创意”“故事梗概”“故事大纲”“大纲情节点”“分场剧本”“完整剧本”几个步骤,结合剧本创作的一般格式写出一部标准长度的、可供拍摄的影视剧本。以上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厘清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重视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和“学会创意思路和编剧思维”三个方面的理解,旨在培養出具备实际剧本策划、创意和写作能力的新一代编剧人才。
作者简介:卢伟,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刘云飞,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影视编剧;故事创作;课程改革;编剧思维
优秀的剧本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故事,还要有一个优秀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因此,编剧就成了一门探索新故事、讲述好故事的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的骨干课程,影视编剧与当下影视剧的创作和接受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该课程是一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课程。它主要以故事片创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影视剧本写作的创新与创意。因此,本文在前期课程的基础上,对《影视编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课堂探索,进一步探索和强调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出可以进行一线创作的编剧人才。
一、厘清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
在《影视编剧》教学中,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的区别常被混淆,甚至有人提出当下热门的“IP”的概念来反驳文学故事与剧本故事之间的鸿沟。的确,文学故事和剧本故事都是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受众也都能得到一种大致形同的体验,这也是常将文本故事等同于剧本故事的原因所在。文本故事可作为剧本故事的来源,甚至剧本故事也可转变成文本故事(相关文学书籍、产品的开发),二者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转化,只是在转换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归属了自己的本质属性,即文学故事转化成剧本故事的时候,主要保留故事的叙述体,文学修辞被去除,视听修辞被加入。相反,剧本故事转化成文学故事的时候,视听修辞格也多数被删,文学修辞重新回归。
所谓文本故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和文学的手段讲述一个故事,其叙事方式主要依靠调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的修辞手法,以文字调动读者的情感,带领读者共同发现一个故事。而剧本故事则是以影像的形式和蒙太奇的手段讲述一个故事,其叙事方式主要依赖于影像蒙太奇和视听语言,以画面调动观众的感官,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既定世界。前者是以文字描述为主,读者得到的讯息是虚拟的,更多是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整合和重构,叙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重构过程。后者是以影像表达为主,观众得到的讯息都是既成的,人物形象也不需要去进行心理识别,叙事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既定人物形象在“仿真”环境下完成规定的故事情景。
二、重视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
对于影视编剧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还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传统如小说、戏剧、戏曲等,都可以叙事,虽然讲故事的方式各有不同,却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式讲故事的方式正在被受众所接受,其中电影电视就是一种完整的、有着自己固定方式的故事叙事形式。前者重视场景的描述,后者则重视讲述的方式,二者都重在塑造完整的故事,具有共同的属性;同时,因为载体的不同,影视剧讲故事的方式相较于小说而言更重视故事的行动线,相较于舞台剧而言具有更大的时空自由。因此,影视编剧在继承讲故事的传统上,更应重视讲故事的方式。
影视编剧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叙事,可从故事开发、故事生发和故事升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故事思维。首先,故事的开发是指在没有故事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故事,其来源可能是一个灵感,一个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报道,一句谈话;其次,故事生发是在已有的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以及引申使用,其来源往往是已有的不完整的故事创意,其原创性小于故事开发;再次,就是故事升华,即在已有的完整的故事创意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其来源多是完整的文本故事或剧本故事,可操作性高,完整性强。
在具体教学中,开发故事要联系互联网环境下影视剧创作现状,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契合观众而非迎合受众,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受众群,进行剧本开发。生发故事的主要问题是在既有的故事框架内梳理人物关系,完善人物性格,并据此囿定故事的基本脉络。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为生发故事,了解人物性格,實验性地在微信朋友圈中选择合适的不同人物进行整合,由此联想、加工,以此形成鲜明的人物。升华故事是在文本故事或剧本故事未完善的基础上,丰富故事的血肉,而细节是重中之重。丰富细节的训练,主要是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行动线,主要使用情景代入法进行课堂思维碰撞。
三、学会创意思路和编剧思维
影视编剧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创造故事,具有创意的故事也是一个剧本成功的关键。因此,创意思路便显得尤为重要。考量故事的创意思路,实际是就是在思考故事的结构,符合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要求,学生需要分清故事的三幕及衔接的情节点I和情节点II,学会影视剧本故事的建置、对抗和结局的合理分布。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而完善这个过程便少不了编剧思维的参与。
编剧思维是以剧本的创作为思考模式,剧本符合影视剧拍摄的一般规范,其思维方式是用动作化和语言化的思维方式复述故事,而不是以文学描写描绘故事。“编剧”是一个动宾结构词语,“剧”是呈现出的结果,是被讲述的故事,是影视剧拍摄的蓝本和依据,而“编”则是表现手段,是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指导如何拍摄影视剧的先期规划。编剧思维就是要根据影视剧的创作规律,选取适合的方式进行有创意的故事创作。
在具体的剧本写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几种编剧思维:其一,善解人意的能力。编剧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受众的感受,孤芳自赏、过分自我的故事终会死在襁褓。其二,总结生活经验的能力。编剧思维要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移植到剧本中去,给观众以生活指引和灵魂震颤,其本身具备真实的生活代入感。其三,给角色以生命的能力。客观的塑造角色,为角色选择最好的人生轨迹,不影响他们的行动,使之真实,为之感动。最后,判断价值取向的能力。前面多种能力会使剧本具备专业的水准,但若价值取向偏颇,极有可能前功尽弃,即使该剧能够面世,也是危害极大的。这些都是学生编剧需要重视和培养的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影视编剧》课程极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纯理论讲授不足完成本课程,因此进行了上述一系列教学改革:即文本剧本及剧本故事的核心概念,故事构架的形成及组织,以及创意思维方式和能力。在核心理念正确且有效的情况下,学生们三人一组选题、策划、开题,得到全班大部分同学认可之后,再分“故事创意”“故事梗概”“故事大纲”“大纲情节点”“分场剧本”“完整剧本”几个步骤,结合剧本创作的一般格式写出一部标准长度的、可供拍摄的影视剧本。以上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厘清文本故事和剧本故事”、“重视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和“学会创意思路和编剧思维”三个方面的理解,旨在培養出具备实际剧本策划、创意和写作能力的新一代编剧人才。
作者简介:卢伟,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刘云飞,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