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迅猛,“互联网 ”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热点,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将图像、声音、视频等整合在一起,为小学数学学习带来了创新和活力.本文将阐述在“互联网 ”背景下,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互联网 ”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数学学习
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跨入了“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 教育”的热度已逐渐升温,在教育中结合使用一些“互联网 ”的产品,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让数学知识更直观、系统地被学生所接受.随着课改的进行和学校“‘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融合创新的校本实践研究”主课题的推进,笔者结合自身进行的教学尝试研究,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一、“互联网 ”让数学课堂氛围由枯燥变得有趣
传统的课堂、传统的教师能用一支笔、一张嘴打天下,但多半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今看来,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落后,也无法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而随着“互联网 ”潮流的席卷,不同的教师能采用不同的策略,能够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将数学学习游戏化,让数学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从此告别传统数学课堂相对枯燥的缺点,也更符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如,在三年级“有趣的乘法计算”一课中,传统的课堂是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去猜测,发现“同头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或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相关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感叹数学的魅力后草草了事.而笔者则结合“互联网 ”潮流中希沃白板5软件,通过超级分类、趣味配对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相关计算规律,学生都充满兴趣,乐在其中.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掌握规律后,又通过一个分组竞争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当堂游戏比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瞬间点燃,纷纷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整个游戏过程可视化程度高、操作性强,课堂一改往日“枯燥”的气氛,充满了游戏的“趣味性”.
二、“互联网 ”让数学思维体验由抽象变得直观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靠记忆,其抽象思维能力尚存不足,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尤其是在观察物体、空间想象、三视图等方面.而“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给数学教师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技术手段,能够把原来抽象的图形、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化,更便于学生的思维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铲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畏惧的情绪.
如,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中,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在前后左右各方向观察完实物后直接进行练习,学生在联系具体实物和纸上抽象图案之间存在困难.笔者则采用了“互联网 ”潮流下同传的新技术,将一个设计好的3D海绵宝宝模型同传到了学生的学习端,学生有了沟通、交互.通过转动3D模型,观察前后左右各方向的截图,进一步直观、便捷地认识了各个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不同结果,让学生的感观有了一个从实物到纸面练习的缓冲过程,避免了思维上出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空缺及漏洞.
又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1亿有多大”“可能性”等课时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操作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亿”的庞大或者“可能性”中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借助“互联网 ”背景下的相关软件或者模型进行模拟,则能够高效、直观地让学生有所体会,这不仅在单位时间内展示了更多的例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三、“互联网 ”让数学知识体系由复杂变得简洁
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为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其知识内容往往是具有分散、凌乱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册的教材,也会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效地自我梳理和摸索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如何将一册的各个知识内容或者几册中同一知识内容高效、简洁地呈现给学生呢?“互联网 ”的春风又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鱼骨图、树形图等思维导图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得各种数学知识内容清晰、系统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尤其是在期末复习或升学复习阶段,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洁化,会让学生的复习更轻松高效.
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一课中,笔者通过鱼骨图的形式将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的特点、周长计算、面积计算等内容层层展开,让学生进行对比,理清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差异.而后再让学生不断概括总结,只留下些许关键词,将展开的鱼骨图慢慢折叠,使交错的知识点简洁化,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
又如,在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树形图的方式,将一册书本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领域进行复习,把有关联的单元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分支、节点等形式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关联,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消化,提高复习效率.
四、“互联网 ”让数学学习方式由被动变得主动
在核心素养一词被广泛提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都认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没有主体积极参与的课堂,就不可能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多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通过“互联网 ”的易加互动平台,学生在pad的学生端,利用笔者给定的桃子、盘子等素材,通过不断的交流、合作,创造出了多样化的几分之一:有每份个数相同而总数不同的、有总数相同而每份个数不同的……笔者也不断抓住这些新生成的素材,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印象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中.而在此期间,丰富的学生操作以及互相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悄悄地生成,华丽变身为课堂的主人.从做中学、从玩中学,学生不断地创造着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悄然变化.
同时,易加互动平台还能快速地收集学生练习时的答题情况,将其可视化,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后续的教学.这也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视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的主导作用.
总之,“互联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凭借图文并茂、情境创设、感染力强、突破时空限制等诸多的优势,将数学课堂“趣味化”、数学思维“直观化”、数学知识“简洁化”、数学学习“主动化”.合理地运用“互联网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疑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研究的方向:如何较为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如何在充斥技术的课堂中找回数学的味道?一线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潮流,应对挑战,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伊永传.“互联网 ”背景下小學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94.
[2]张莹莹.“必集大成,方得成功”——浅谈“互联网 ”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36,146.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数学学习
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跨入了“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 教育”的热度已逐渐升温,在教育中结合使用一些“互联网 ”的产品,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让数学知识更直观、系统地被学生所接受.随着课改的进行和学校“‘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融合创新的校本实践研究”主课题的推进,笔者结合自身进行的教学尝试研究,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一、“互联网 ”让数学课堂氛围由枯燥变得有趣
传统的课堂、传统的教师能用一支笔、一张嘴打天下,但多半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今看来,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落后,也无法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而随着“互联网 ”潮流的席卷,不同的教师能采用不同的策略,能够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将数学学习游戏化,让数学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从此告别传统数学课堂相对枯燥的缺点,也更符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如,在三年级“有趣的乘法计算”一课中,传统的课堂是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去猜测,发现“同头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或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相关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感叹数学的魅力后草草了事.而笔者则结合“互联网 ”潮流中希沃白板5软件,通过超级分类、趣味配对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相关计算规律,学生都充满兴趣,乐在其中.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掌握规律后,又通过一个分组竞争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当堂游戏比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瞬间点燃,纷纷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整个游戏过程可视化程度高、操作性强,课堂一改往日“枯燥”的气氛,充满了游戏的“趣味性”.
二、“互联网 ”让数学思维体验由抽象变得直观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靠记忆,其抽象思维能力尚存不足,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尤其是在观察物体、空间想象、三视图等方面.而“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给数学教师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技术手段,能够把原来抽象的图形、知识内容变得直观化,更便于学生的思维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铲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畏惧的情绪.
如,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中,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在前后左右各方向观察完实物后直接进行练习,学生在联系具体实物和纸上抽象图案之间存在困难.笔者则采用了“互联网 ”潮流下同传的新技术,将一个设计好的3D海绵宝宝模型同传到了学生的学习端,学生有了沟通、交互.通过转动3D模型,观察前后左右各方向的截图,进一步直观、便捷地认识了各个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不同结果,让学生的感观有了一个从实物到纸面练习的缓冲过程,避免了思维上出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空缺及漏洞.
又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1亿有多大”“可能性”等课时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操作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亿”的庞大或者“可能性”中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借助“互联网 ”背景下的相关软件或者模型进行模拟,则能够高效、直观地让学生有所体会,这不仅在单位时间内展示了更多的例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三、“互联网 ”让数学知识体系由复杂变得简洁
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为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其知识内容往往是具有分散、凌乱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册的教材,也会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效地自我梳理和摸索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如何将一册的各个知识内容或者几册中同一知识内容高效、简洁地呈现给学生呢?“互联网 ”的春风又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鱼骨图、树形图等思维导图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得各种数学知识内容清晰、系统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尤其是在期末复习或升学复习阶段,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洁化,会让学生的复习更轻松高效.
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一课中,笔者通过鱼骨图的形式将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的特点、周长计算、面积计算等内容层层展开,让学生进行对比,理清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差异.而后再让学生不断概括总结,只留下些许关键词,将展开的鱼骨图慢慢折叠,使交错的知识点简洁化,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
又如,在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树形图的方式,将一册书本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领域进行复习,把有关联的单元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分支、节点等形式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关联,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消化,提高复习效率.
四、“互联网 ”让数学学习方式由被动变得主动
在核心素养一词被广泛提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都认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没有主体积极参与的课堂,就不可能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多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通过“互联网 ”的易加互动平台,学生在pad的学生端,利用笔者给定的桃子、盘子等素材,通过不断的交流、合作,创造出了多样化的几分之一:有每份个数相同而总数不同的、有总数相同而每份个数不同的……笔者也不断抓住这些新生成的素材,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印象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中.而在此期间,丰富的学生操作以及互相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悄悄地生成,华丽变身为课堂的主人.从做中学、从玩中学,学生不断地创造着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悄然变化.
同时,易加互动平台还能快速地收集学生练习时的答题情况,将其可视化,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后续的教学.这也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视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的主导作用.
总之,“互联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凭借图文并茂、情境创设、感染力强、突破时空限制等诸多的优势,将数学课堂“趣味化”、数学思维“直观化”、数学知识“简洁化”、数学学习“主动化”.合理地运用“互联网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疑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研究的方向:如何较为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如何在充斥技术的课堂中找回数学的味道?一线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潮流,应对挑战,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伊永传.“互联网 ”背景下小學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94.
[2]张莹莹.“必集大成,方得成功”——浅谈“互联网 ”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3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