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45”高效课堂是潍坊市教育改革的主潮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345”高效课堂中,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充分利用自制学具,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效率。
一、自制学具,激活课堂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土壤的种类》一课时,有一个比较壤土、沙土、黏土渗水实验,由于学校没有成套的教具,要做这个实验,就必须自己做。我教的课较多,没有很多时间去做这个教具,于是我把这个难题有意抛给了学生。原以为学生会对自己制作教具“打折扣”,课堂教学也会因为缺乏实验器材而“草草收兵”,没想到当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摆放着自制的实验装置,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着一丝微笑。我定睛一看,每一组的实验装置还不一样呢!看来孩子们是精心准备了的,我的内心涌起了一种想让各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冲动。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渗水实验自制学具介绍会”开始了。
许慧同学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我们组的这个装置是我们五个同学在一起做的,只需要一些废旧塑料瓶、一些纱布、一些细线就行了。把每个瓶子从中上部剪成两半,靠瓶口的一端用多层纱布蒙住,用细线一扎,然后放在已剪断的下半部分上面,就可以做实验了。”听了她的介绍,我微笑着夸奖道:“你们这组同学真团结。你能说一说瓶口为什么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吗?”“因为纱布之间的空隙很大,以免土壤中的细沙及细土從空隙中流下来而影响实验效果,所以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你们想得可真周到!”我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徐壮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我点他回答,他大声地说:“我们发现有的茶杯里面有一种漏网,它能在人喝茶时把茶叶和水分开,茶叶就不会被喝到嘴里。我们收集了三个这样的漏网就做成了这个实验装置。”“你们组的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利用现成的资源来做学具,真不错。”听了我的表扬,他们这一组同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时我走到了郭志杰面前,发现他们这一组的实验装置和别的组不一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介绍。我扬起了声音说:“哟,你们组的实验装置看上去不错哟!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在我的鼓励下,他胆怯地站起来,带着委屈的语调说:“这是我一个人做的。”“真的?那你可真聪明!你是怎样做的?”得到了我的肯定,郭志杰大胆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我是用一次性的塑料碗和塑料杯做成的。把每个塑料碗的底部用烧红的针烫许多小孔,然后放在和碗底一样粗的塑料杯上就可以了。而且每个洞的大小要一样,这样才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郭志杰扬起了小脸,脸上写满了自信与满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渗水实验自制学具介绍会”在欢笑声和掌声中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这次比以往的实验课要仔细、认真得多,各组实验都非常成功。
二、自制学具,激励探究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科学教师,比起以往的常识课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上科学课难,上科学课累。教师之所以“难”,是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要根据教材去准备的实验器材难以获得;教师之所以“累”,是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在准备实验器材中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样化的教具和学具有利于激活课堂,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光用一件教具或学具,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也与科学的研究精神所不一致。如四年级科学下册《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我让学生自制一个温度计,自主探究温度计的秘密,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制作起来。有的学生拿来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了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和一杯茶水。他们先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部穿向上部,套上密封塑料帽,再把茶水倒一些于小瓶内盛满,滴一滴红墨水将水染红,然后盖上插有笔芯的橡皮瓶盖,盖子保证密封性,自制温度计就这样制成了。最后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范围,划上相应的刻度,并根据两次温差均分标记范围的刻度,这样一个简单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利用自制学具、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自制学具,引导探究
现在小学科学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重的是探究活动的过程。为了尽可能地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来完成探究过程,那么我们所选择的教具和学具不再要求非常的紧密化,可以使用一些身边容易获取的材料来辅助实验。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物体来丰富教具和学具的多样性,弥补教具箱和学具材料中“数量不足”这一问题;并且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原有的实验效果,更加有利于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一课时,我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喷泉,在一个烧瓶底部装一些稀释的红墨水,用带小吸管的橡皮塞封口,再用蜡油密封住吸管口。然后给烧瓶加热,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里面的红水犹如高温的岩浆,由于红水和空气的不断膨胀,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强,最后冲破封口的蜡块,稀释的红墨水随即像火山岩浆一样喷发了出来。
通过自制学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但节约了开支,解决了教学仪器的不足,同时还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师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达到了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的目的。
一、自制学具,激活课堂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土壤的种类》一课时,有一个比较壤土、沙土、黏土渗水实验,由于学校没有成套的教具,要做这个实验,就必须自己做。我教的课较多,没有很多时间去做这个教具,于是我把这个难题有意抛给了学生。原以为学生会对自己制作教具“打折扣”,课堂教学也会因为缺乏实验器材而“草草收兵”,没想到当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摆放着自制的实验装置,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着一丝微笑。我定睛一看,每一组的实验装置还不一样呢!看来孩子们是精心准备了的,我的内心涌起了一种想让各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冲动。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渗水实验自制学具介绍会”开始了。
许慧同学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我们组的这个装置是我们五个同学在一起做的,只需要一些废旧塑料瓶、一些纱布、一些细线就行了。把每个瓶子从中上部剪成两半,靠瓶口的一端用多层纱布蒙住,用细线一扎,然后放在已剪断的下半部分上面,就可以做实验了。”听了她的介绍,我微笑着夸奖道:“你们这组同学真团结。你能说一说瓶口为什么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吗?”“因为纱布之间的空隙很大,以免土壤中的细沙及细土從空隙中流下来而影响实验效果,所以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你们想得可真周到!”我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徐壮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我点他回答,他大声地说:“我们发现有的茶杯里面有一种漏网,它能在人喝茶时把茶叶和水分开,茶叶就不会被喝到嘴里。我们收集了三个这样的漏网就做成了这个实验装置。”“你们组的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利用现成的资源来做学具,真不错。”听了我的表扬,他们这一组同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时我走到了郭志杰面前,发现他们这一组的实验装置和别的组不一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介绍。我扬起了声音说:“哟,你们组的实验装置看上去不错哟!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在我的鼓励下,他胆怯地站起来,带着委屈的语调说:“这是我一个人做的。”“真的?那你可真聪明!你是怎样做的?”得到了我的肯定,郭志杰大胆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我是用一次性的塑料碗和塑料杯做成的。把每个塑料碗的底部用烧红的针烫许多小孔,然后放在和碗底一样粗的塑料杯上就可以了。而且每个洞的大小要一样,这样才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郭志杰扬起了小脸,脸上写满了自信与满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渗水实验自制学具介绍会”在欢笑声和掌声中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这次比以往的实验课要仔细、认真得多,各组实验都非常成功。
二、自制学具,激励探究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科学教师,比起以往的常识课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上科学课难,上科学课累。教师之所以“难”,是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要根据教材去准备的实验器材难以获得;教师之所以“累”,是因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在准备实验器材中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样化的教具和学具有利于激活课堂,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光用一件教具或学具,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也与科学的研究精神所不一致。如四年级科学下册《温度计的秘密》一课,我让学生自制一个温度计,自主探究温度计的秘密,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制作起来。有的学生拿来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了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和一杯茶水。他们先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部穿向上部,套上密封塑料帽,再把茶水倒一些于小瓶内盛满,滴一滴红墨水将水染红,然后盖上插有笔芯的橡皮瓶盖,盖子保证密封性,自制温度计就这样制成了。最后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范围,划上相应的刻度,并根据两次温差均分标记范围的刻度,这样一个简单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利用自制学具、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自制学具,引导探究
现在小学科学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重的是探究活动的过程。为了尽可能地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来完成探究过程,那么我们所选择的教具和学具不再要求非常的紧密化,可以使用一些身边容易获取的材料来辅助实验。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物体来丰富教具和学具的多样性,弥补教具箱和学具材料中“数量不足”这一问题;并且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原有的实验效果,更加有利于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一课时,我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喷泉,在一个烧瓶底部装一些稀释的红墨水,用带小吸管的橡皮塞封口,再用蜡油密封住吸管口。然后给烧瓶加热,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里面的红水犹如高温的岩浆,由于红水和空气的不断膨胀,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强,最后冲破封口的蜡块,稀释的红墨水随即像火山岩浆一样喷发了出来。
通过自制学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但节约了开支,解决了教学仪器的不足,同时还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师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达到了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