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过:教育要立人。诚然,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
希望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唯一载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类尊严与自信的本体。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快乐。
《触摸春天》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文笔俊逸,道理深刻,情感丰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文章真切地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双手、用心灵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全程体验程序。身体健全的学生因为没有盲人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以感悟和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课前我让学生参加“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蒙上眼睛走路、读书、写字并交流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以便更好地体会盲童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准备,让学生在角色体验、诵读体验中完成情感的铺垫与表达。之后通过引导学生闭目遐思、身临其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体验、对话体验中促进体验的完善和升华,达到情感共鸣及情感升华的目的,和作者一起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要围绕“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抓住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如“竟然”、“极其准确”等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学习运用。同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通过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初步了解安静,为品读、精读文章作铺垫。
文章的第4、5、6自然段语句优美,但意境含义深远,因此,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难之处,带着疑问联系上下文在读中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同时相机教给他们理解与体会难句、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之后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內心情感体验后,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想象后的语言训练,又使学生在情境中逐步走进并读懂了安静的心灵世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教室外创设情境,把自己参加盲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再在小组交流中不断完善,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注重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中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整堂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靠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有效地渗透了生命教育。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学生平静的心灵,使学生情感的河慢慢荡漾开来,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即使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也要学会坚强,也要充满生活的勇气。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文系中国关工委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和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成果。)
希望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唯一载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类尊严与自信的本体。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快乐。
《触摸春天》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文笔俊逸,道理深刻,情感丰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文章真切地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双手、用心灵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全程体验程序。身体健全的学生因为没有盲人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以感悟和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课前我让学生参加“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蒙上眼睛走路、读书、写字并交流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以便更好地体会盲童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准备,让学生在角色体验、诵读体验中完成情感的铺垫与表达。之后通过引导学生闭目遐思、身临其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体验、对话体验中促进体验的完善和升华,达到情感共鸣及情感升华的目的,和作者一起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要围绕“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抓住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如“竟然”、“极其准确”等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学习运用。同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通过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初步了解安静,为品读、精读文章作铺垫。
文章的第4、5、6自然段语句优美,但意境含义深远,因此,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难之处,带着疑问联系上下文在读中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同时相机教给他们理解与体会难句、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之后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內心情感体验后,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想象后的语言训练,又使学生在情境中逐步走进并读懂了安静的心灵世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教室外创设情境,把自己参加盲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再在小组交流中不断完善,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注重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中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整堂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靠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有效地渗透了生命教育。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学生平静的心灵,使学生情感的河慢慢荡漾开来,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即使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也要学会坚强,也要充满生活的勇气。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文系中国关工委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和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