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历史、文化。所谓传统现代这样的字眼,是耐人寻味的。传统与现代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两个环,在不断地更新衍变。这种更新和衍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现象,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痕迹。
关键词:设计;文化性;陶瓷装饰
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手段。人类的设计文化就是人类在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中创造而来的。在对美的精神视觉需求中,陶瓷装饰应运而来的诞生了,它体现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的变化发展既是一部绚烂夺目的设计史,也是一部传承了精神寄托的文化史。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一门历经传统,创新和发展的独特的艺术,和其他美术门类一样,以创造视觉审美为表现形式,蕴含了民族精神文化的内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征。
“从艺术发展史来看,各个时代的各种类型的艺术设计都是社会生活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正面的或曲折的反映。古今中外的艺术设计概莫能外,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从原始社会时期到现代的装饰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对装饰美的认识越来越丰富。
不同的时代文化生活对不同时期的陶瓷装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原始时期开始就有所体现了。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被誉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冠,马家窑彩陶的装饰有三大特点:一是满,从口沿到底部几乎饰满花纹。显得多而满。二是在内壁也有彩绘。三是点和螺旋纹的应用。从这三点可以看出,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是旋动和流畅的。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充满律动的劳动生活。
还有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是半坡型彩陶的人面与鱼形结合的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含义,我想是由于新石器时期人们多靠渔猎获取美食的缘故,因而对鱼纹具特殊情感。相对于要花费较大力气才能获取的兽类,鱼类更具有亲近感。鱼对人来说寓意着财富,这种观念从远古时代一直传承至今。鱼纹图案也成为中国古代装饰的象征性元素之一。
从总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装饰风格来看,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大多给人呈现动态的视觉效果。如马家窑彩陶的漩涡纹,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鸟纹,包括少量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和概括的谷叶纹和花瓣纹,无一不体现了充满律动的节奏感。这种律动的审美喜悦感或许来源于劳动带来收获的体会,在人类准备从荒芜向文明进发时刻记录着对大自然最初的原始印象,记录着他们从辛勤求生中感悟到的生命的秩序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时期。佛教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纹样,一些日用瓷器开始用莲花做装饰。南京林山南朝大墓中出土的莲花尊,上下腹分别是相互对应的两重莲花瓣。神态庄重,符合南朝形秀神清的设计风格。从莲花尊精致的花瓣装饰不难看出,设计风格受玄学影响,开始从汉代的概括简练向精微的写实风格转变。用浮雕刻画秀美的莲花形态。并且不同部位是不同的莲瓣组合变化。
除此外仰莲纹还有常装饰在青瓷碗、钵、盏的器表,使器皿清秀雅观宛如出水芙蓉。此时的陶瓷装饰不再如先前般充满绚丽的动感姿态,而体现出沉静安谧的清秀形神。仿如人心一般,从先前烦扰纷乱的角斗场中暂时停下了为生存奔波的脚步。为了巩固农耕集体式生存而存在的汉代儒家礼教受到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们的鄙视,人们开始注重艺术设计作品的个性和品格。个性和风度逐渐渗入到艺术设计作品中。魏晋名士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关注理想人格的本体。士大夫们衣食无忧,多出不少空闲来思考自身的存在。抒发更多的个人情感,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此时的纹饰是以植物纹为主。人们已经学会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将自己从开拓历史现实的劳役中稍稍解放了一下,使这个时代特有的自由浪漫思维活跃了起来,为陶瓷装饰带来了更具趣味性的设计。如将动物的头和肢体分开连接在器物的各部分,代表作品有鸡头壶和羊头壶。人们此时更多的将蓄养的动物和赏心悦目的花草植物作为了审美对象。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加需求,瓷器的器形种类变得多样化,由于唐代的文风盛起,陶瓷中的文具增多。还出现了绚丽淋漓的唐三彩,唐三彩釉色一般是黄、绿、褐色,是一种低温彩色釉色陶,烧制时随釉色自然流淌,变化莫测,具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色彩斑斓,反映出那个物质文化丰富的年代自由奔放,豪迈壮丽的时代自信心。唐代盛行饮茶风尚,亦促进了青釉装饰的发展,因唐代饮茶多以绿色为主,与青瓷相互辉映,以至青瓷为时人所爱。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亦在陶瓷装饰中有所体现,如当时的凤首壶样式,便由波斯传来,也称“胡瓶”。
宋代,经济和市井文化的繁荣使得民间装饰风格大放异彩,装饰手法多樣,纹饰图案的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除了花草鸟兽,还出现了婴儿戏玩和民间传说故事的人物图案。这些装饰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民间文化的盛行。宋代的陶瓷装饰丰富多样,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创造了在胎上用毛笔作画的新方法,为后世彩瓷奠定了基础。
元代为蒙古族统治时期,当时青花装饰的盛行,除了技术发展之外,也与蒙古族的尚青有很大关系。元代青花层次多,画面满,纹样较为繁缛,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其装饰流行的梅兰竹菊,则反映了汉人的文人画家们不满元政府的压迫政策,寄情于高风亮节的象征物。元代青花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绘画非常出色,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呼唤良将驱除鞑虏的愿望。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陶瓷装饰。不论是青花还是五彩与粉彩,都使得陶瓷装饰转变为绘画性为主,许多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绘画的形式被搬上陶瓷,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另一片天地。民间陶瓷装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流行古代仕女和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刀马人”最为著名。这个时期陶瓷风格分为宫廷和民间两大体系,宫廷陶瓷装饰富丽繁华,五彩斑斓,如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转颈瓶,工艺技术极尽所能。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喜好。民间陶瓷装饰则清新素雅,反映当时流行的大众文化艺术。由于清代一心追求陶瓷装饰技巧上的熟练与精致,失去了些许陶瓷艺术的淳朴韵味,这或许也是由于清代思想故步自封的关系吧。每个时期的年代思想都会对艺术创作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这些历经千年文明洗礼的陶瓷瑰宝中看到其中折射出的传统的,民族的,流行的时代光芒。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使设计与文化在陶瓷艺术中水乳交融。
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既继承了陶瓷装饰的优良传统,又在陶瓷文化的发展、弘扬方面放出绚丽的光彩。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历史、文化。所谓传统现代这样的字眼,是耐人寻味的。传统与现代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两个环,在不断地更新衍变。这种更新和衍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现象,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痕迹。故曰:“今天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因为人类在发展,文化艺术在发展,陶瓷装饰艺术也在发展。
参考文献:
[1] 艺术设计概念[M].湖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
[3] 设计美学导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M].上海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设计;文化性;陶瓷装饰
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手段。人类的设计文化就是人类在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中创造而来的。在对美的精神视觉需求中,陶瓷装饰应运而来的诞生了,它体现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的变化发展既是一部绚烂夺目的设计史,也是一部传承了精神寄托的文化史。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一门历经传统,创新和发展的独特的艺术,和其他美术门类一样,以创造视觉审美为表现形式,蕴含了民族精神文化的内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征。
“从艺术发展史来看,各个时代的各种类型的艺术设计都是社会生活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正面的或曲折的反映。古今中外的艺术设计概莫能外,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从原始社会时期到现代的装饰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对装饰美的认识越来越丰富。
不同的时代文化生活对不同时期的陶瓷装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原始时期开始就有所体现了。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被誉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冠,马家窑彩陶的装饰有三大特点:一是满,从口沿到底部几乎饰满花纹。显得多而满。二是在内壁也有彩绘。三是点和螺旋纹的应用。从这三点可以看出,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是旋动和流畅的。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充满律动的劳动生活。
还有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是半坡型彩陶的人面与鱼形结合的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含义,我想是由于新石器时期人们多靠渔猎获取美食的缘故,因而对鱼纹具特殊情感。相对于要花费较大力气才能获取的兽类,鱼类更具有亲近感。鱼对人来说寓意着财富,这种观念从远古时代一直传承至今。鱼纹图案也成为中国古代装饰的象征性元素之一。
从总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装饰风格来看,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大多给人呈现动态的视觉效果。如马家窑彩陶的漩涡纹,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鸟纹,包括少量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和概括的谷叶纹和花瓣纹,无一不体现了充满律动的节奏感。这种律动的审美喜悦感或许来源于劳动带来收获的体会,在人类准备从荒芜向文明进发时刻记录着对大自然最初的原始印象,记录着他们从辛勤求生中感悟到的生命的秩序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时期。佛教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纹样,一些日用瓷器开始用莲花做装饰。南京林山南朝大墓中出土的莲花尊,上下腹分别是相互对应的两重莲花瓣。神态庄重,符合南朝形秀神清的设计风格。从莲花尊精致的花瓣装饰不难看出,设计风格受玄学影响,开始从汉代的概括简练向精微的写实风格转变。用浮雕刻画秀美的莲花形态。并且不同部位是不同的莲瓣组合变化。
除此外仰莲纹还有常装饰在青瓷碗、钵、盏的器表,使器皿清秀雅观宛如出水芙蓉。此时的陶瓷装饰不再如先前般充满绚丽的动感姿态,而体现出沉静安谧的清秀形神。仿如人心一般,从先前烦扰纷乱的角斗场中暂时停下了为生存奔波的脚步。为了巩固农耕集体式生存而存在的汉代儒家礼教受到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们的鄙视,人们开始注重艺术设计作品的个性和品格。个性和风度逐渐渗入到艺术设计作品中。魏晋名士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关注理想人格的本体。士大夫们衣食无忧,多出不少空闲来思考自身的存在。抒发更多的个人情感,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此时的纹饰是以植物纹为主。人们已经学会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将自己从开拓历史现实的劳役中稍稍解放了一下,使这个时代特有的自由浪漫思维活跃了起来,为陶瓷装饰带来了更具趣味性的设计。如将动物的头和肢体分开连接在器物的各部分,代表作品有鸡头壶和羊头壶。人们此时更多的将蓄养的动物和赏心悦目的花草植物作为了审美对象。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加需求,瓷器的器形种类变得多样化,由于唐代的文风盛起,陶瓷中的文具增多。还出现了绚丽淋漓的唐三彩,唐三彩釉色一般是黄、绿、褐色,是一种低温彩色釉色陶,烧制时随釉色自然流淌,变化莫测,具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色彩斑斓,反映出那个物质文化丰富的年代自由奔放,豪迈壮丽的时代自信心。唐代盛行饮茶风尚,亦促进了青釉装饰的发展,因唐代饮茶多以绿色为主,与青瓷相互辉映,以至青瓷为时人所爱。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亦在陶瓷装饰中有所体现,如当时的凤首壶样式,便由波斯传来,也称“胡瓶”。
宋代,经济和市井文化的繁荣使得民间装饰风格大放异彩,装饰手法多樣,纹饰图案的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除了花草鸟兽,还出现了婴儿戏玩和民间传说故事的人物图案。这些装饰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民间文化的盛行。宋代的陶瓷装饰丰富多样,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创造了在胎上用毛笔作画的新方法,为后世彩瓷奠定了基础。
元代为蒙古族统治时期,当时青花装饰的盛行,除了技术发展之外,也与蒙古族的尚青有很大关系。元代青花层次多,画面满,纹样较为繁缛,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其装饰流行的梅兰竹菊,则反映了汉人的文人画家们不满元政府的压迫政策,寄情于高风亮节的象征物。元代青花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绘画非常出色,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呼唤良将驱除鞑虏的愿望。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陶瓷装饰。不论是青花还是五彩与粉彩,都使得陶瓷装饰转变为绘画性为主,许多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绘画的形式被搬上陶瓷,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另一片天地。民间陶瓷装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流行古代仕女和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刀马人”最为著名。这个时期陶瓷风格分为宫廷和民间两大体系,宫廷陶瓷装饰富丽繁华,五彩斑斓,如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转颈瓶,工艺技术极尽所能。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喜好。民间陶瓷装饰则清新素雅,反映当时流行的大众文化艺术。由于清代一心追求陶瓷装饰技巧上的熟练与精致,失去了些许陶瓷艺术的淳朴韵味,这或许也是由于清代思想故步自封的关系吧。每个时期的年代思想都会对艺术创作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这些历经千年文明洗礼的陶瓷瑰宝中看到其中折射出的传统的,民族的,流行的时代光芒。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使设计与文化在陶瓷艺术中水乳交融。
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既继承了陶瓷装饰的优良传统,又在陶瓷文化的发展、弘扬方面放出绚丽的光彩。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历史、文化。所谓传统现代这样的字眼,是耐人寻味的。传统与现代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两个环,在不断地更新衍变。这种更新和衍变是人类文化的发展现象,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痕迹。故曰:“今天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因为人类在发展,文化艺术在发展,陶瓷装饰艺术也在发展。
参考文献:
[1] 艺术设计概念[M].湖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
[3] 设计美学导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M].上海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