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今知识网络发展状况的考察,将知识网络的理念与教育结合起来,在西部农村地区尝试构建教育知识网络模型,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实践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网络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8-0006-03
一、教育知识网络概述
1.教育知识网络的含义
知识网络指的是一批人、资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知识的积累和利用,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促进新的知识的利用。这是国外的管理学界对知识网络的研究认识,此定义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知识的创造、利用与传播。我国学者蒋恩尧、侯东认为:“知识网络是用于解释大量的资料与信息,归纳为明确的观念与准则,可以记录、包装并传递给需要它们的员工、业务伙伴、顾客及供应商,而简化专业知识在供应链中的传递,这样用于管理知识的网络系统。”
那么,将教育与知识网络结合起来的教育知识网络,应该是怎样一个系统呢?根据李丹等人在《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一文中对知识网络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教育知识网络就是教育组织为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有效弥补知识管理运作中存在的知识缺口(即指教育组织的现有知识与实现教育目标所应具备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与能为其提供所缺知识的外部组织进行合作所相应构成的教育网络体系。
2.教育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
根据上面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知识网络不仅仅包含教育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而且也应该包含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于弥补教育知识缺口的知识分享与交流,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教育知识网络的主要任务是优质完成教育目标,它包含五个构成要素。
(1)核心组织。教育核心组织是指在教育知识网络中积极引导知识共享活动的核心组织,其他组织则是与核心组织通过知识分享而融入到教育知识网络中的。教育核心组织所开展的各项知识管理活动贯穿整体教育知识网络的运作过程。教育知识网络的运行效果最终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上。
(2)从属组织。它是指基于教育知识与核心组织开展知识共享活动的组织,其中包括教师组织、教学专家组织、技术专家组织、农民组织等在内的各类形式的组织。各从属组织所开展的知识分享与交流活动可能只涉及教育知识网络运作中的一个部分。
(3)教育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内的可共享的各类有助于完成教育目标的知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多大的核心组织。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涵盖整个西部农村,那一定会因为选点太大而让人无从下手的。但如果选择一所学校,又势必会因为太特殊而又没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既有概括性、又有可实施性的这样一个范围或区域,一则便于构建体系,二则也适于以后的推广,增大价值。我们考虑这个范围应该是能代表大多数西部农村地区状况的某一地县,而教育知识网络的核心组织则由该地中小学联合构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建设人才为目标。
2.分析知识需求,选择从属组织
在西部农村地区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知识的匮乏却是其中最为根本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构建教育知识网络而不是其它知识网络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教育,对教育发挥着最大作用的一线教师,对知识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从属组织与他们共同分享这些知识。
(1)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概念、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师只有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地教育学生。
(2)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研究以及教学创新等知识。拥有了这些知识,教师不仅可以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而且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等。
(3)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以及教育教学问题应变等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比如语言表达、板书板画、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课外学习管理,与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等等。
(4)教育教学修为知识。教育、教学修为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总体上的认识。包括自我形象的认识、职业动机、对职业的态度、对理想的认识、对工作环境的认识等等。
上面已经对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总结,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因缺乏其中某一种或几种知识而遇到了难题该怎么办?这正是教育知识网络发挥作用的时候,在这个网络中,可以为这些教师找到相关问题的知识源,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获取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源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属组织。根据所需知识,我们可以进行从属组织的选择,如表1所示。
3.连接知识节点,搭建交流平台
一个从属组织就像一个知识节点,核心组织与各个从属组织共享知识。我们在上面已经确定了构建教育知识网络的从属组织,相当于找到了发展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知识节点。那么,核心组织是在哪些方面与这些知识节点发生知识共享的呢?
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真实世界、文字世界以及虚拟世界这三个世界学习知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育知识网络核心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三个世界共享获取知识。在真实的世界里,可以从专家、同行那里获取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在文字世界里,可以通过课本、书籍、杂志等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通过磁带、光盘、媒体、网络获得教育教学知识。而且,这三个世界的知识也不是孤立的,核心组织可以组合使用这三个世界,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
核心组织要想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就要与从属组织开展知识共享活动,共同搭建知识交流平台。根据时间、地点、活动大小,可以将教育知识网络互动技术及其环境进行划分,如表2所示。
4.介入组织活动,促进知识共享
从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模型(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组织与外部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与从属组织之间发生知识共享活动也是完全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但由于西部农村地区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与外界沟通较少。因此,在构建教育知识网络初期,由于存在巨大的知识鸿沟,核心组织与从属组织之间教育知识共享的主动性不足,经常会因为缺乏互动意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愿多花精力参与知识共享,这也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先从核心组织中发现一些较为现实性的教育教学问题,刻意设计一些知识管理活动,利用知识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双方参与到知识管理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让核心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培养其主动发现教育知识缺口、与从属组织共享知识,并促进积极获取、传播、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意识。当核心组织教育知识共享的意识加强了,我们也要适时的减弱介入的程度,使得核心组织能够自发的组织教育知识管理活动。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教育知识网络构建成功了。所以,构建教育知识网络的主要用意就是使核心组织与从属组织主动地进行教育知识共享,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在西部农村地区构建教育知识网络,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包括农民劳作技术教育、农村妇女扫盲教育、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涉及更加全面的、广泛的西部农村地区教育问题,才能综合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技术水平,达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与国家推行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也是相吻合的。
本文所题设构建的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模型,是对当前如何发展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一种新的尝试,其间必有不足之处。比如,本文所设想的教育知识网络是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硬件环境支持下构建的,而对这种理想环境却并未做具体的说明。这也是因为笔者认为模型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假设,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展示,故而未对技术环节再作细说。但与此同时,这些问题却是实际构建过程中不能不考虑的。因此,要想在西部农村地区成功构建教育知识网络,今后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共同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行。
参考文献:
[1]肖冬平.知识网络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2]李仕模.第五代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3]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12).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网络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8-0006-03
一、教育知识网络概述
1.教育知识网络的含义
知识网络指的是一批人、资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知识的积累和利用,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促进新的知识的利用。这是国外的管理学界对知识网络的研究认识,此定义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知识的创造、利用与传播。我国学者蒋恩尧、侯东认为:“知识网络是用于解释大量的资料与信息,归纳为明确的观念与准则,可以记录、包装并传递给需要它们的员工、业务伙伴、顾客及供应商,而简化专业知识在供应链中的传递,这样用于管理知识的网络系统。”
那么,将教育与知识网络结合起来的教育知识网络,应该是怎样一个系统呢?根据李丹等人在《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一文中对知识网络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教育知识网络就是教育组织为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有效弥补知识管理运作中存在的知识缺口(即指教育组织的现有知识与实现教育目标所应具备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与能为其提供所缺知识的外部组织进行合作所相应构成的教育网络体系。
2.教育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
根据上面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知识网络不仅仅包含教育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而且也应该包含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于弥补教育知识缺口的知识分享与交流,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教育知识网络体系。教育知识网络的主要任务是优质完成教育目标,它包含五个构成要素。
(1)核心组织。教育核心组织是指在教育知识网络中积极引导知识共享活动的核心组织,其他组织则是与核心组织通过知识分享而融入到教育知识网络中的。教育核心组织所开展的各项知识管理活动贯穿整体教育知识网络的运作过程。教育知识网络的运行效果最终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上。
(2)从属组织。它是指基于教育知识与核心组织开展知识共享活动的组织,其中包括教师组织、教学专家组织、技术专家组织、农民组织等在内的各类形式的组织。各从属组织所开展的知识分享与交流活动可能只涉及教育知识网络运作中的一个部分。
(3)教育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内的可共享的各类有助于完成教育目标的知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多大的核心组织。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涵盖整个西部农村,那一定会因为选点太大而让人无从下手的。但如果选择一所学校,又势必会因为太特殊而又没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既有概括性、又有可实施性的这样一个范围或区域,一则便于构建体系,二则也适于以后的推广,增大价值。我们考虑这个范围应该是能代表大多数西部农村地区状况的某一地县,而教育知识网络的核心组织则由该地中小学联合构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建设人才为目标。
2.分析知识需求,选择从属组织
在西部农村地区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知识的匮乏却是其中最为根本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构建教育知识网络而不是其它知识网络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教育,对教育发挥着最大作用的一线教师,对知识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从属组织与他们共同分享这些知识。
(1)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概念、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师只有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地教育学生。
(2)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研究以及教学创新等知识。拥有了这些知识,教师不仅可以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而且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等。
(3)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以及教育教学问题应变等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比如语言表达、板书板画、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课外学习管理,与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等等。
(4)教育教学修为知识。教育、教学修为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总体上的认识。包括自我形象的认识、职业动机、对职业的态度、对理想的认识、对工作环境的认识等等。
上面已经对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总结,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因缺乏其中某一种或几种知识而遇到了难题该怎么办?这正是教育知识网络发挥作用的时候,在这个网络中,可以为这些教师找到相关问题的知识源,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获取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源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属组织。根据所需知识,我们可以进行从属组织的选择,如表1所示。
3.连接知识节点,搭建交流平台
一个从属组织就像一个知识节点,核心组织与各个从属组织共享知识。我们在上面已经确定了构建教育知识网络的从属组织,相当于找到了发展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知识节点。那么,核心组织是在哪些方面与这些知识节点发生知识共享的呢?
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真实世界、文字世界以及虚拟世界这三个世界学习知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育知识网络核心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三个世界共享获取知识。在真实的世界里,可以从专家、同行那里获取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在文字世界里,可以通过课本、书籍、杂志等获取教育教学知识;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通过磁带、光盘、媒体、网络获得教育教学知识。而且,这三个世界的知识也不是孤立的,核心组织可以组合使用这三个世界,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
核心组织要想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就要与从属组织开展知识共享活动,共同搭建知识交流平台。根据时间、地点、活动大小,可以将教育知识网络互动技术及其环境进行划分,如表2所示。
4.介入组织活动,促进知识共享
从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模型(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组织与外部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与从属组织之间发生知识共享活动也是完全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但由于西部农村地区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与外界沟通较少。因此,在构建教育知识网络初期,由于存在巨大的知识鸿沟,核心组织与从属组织之间教育知识共享的主动性不足,经常会因为缺乏互动意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愿多花精力参与知识共享,这也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先从核心组织中发现一些较为现实性的教育教学问题,刻意设计一些知识管理活动,利用知识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双方参与到知识管理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让核心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培养其主动发现教育知识缺口、与从属组织共享知识,并促进积极获取、传播、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意识。当核心组织教育知识共享的意识加强了,我们也要适时的减弱介入的程度,使得核心组织能够自发的组织教育知识管理活动。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教育知识网络构建成功了。所以,构建教育知识网络的主要用意就是使核心组织与从属组织主动地进行教育知识共享,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在西部农村地区构建教育知识网络,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包括农民劳作技术教育、农村妇女扫盲教育、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涉及更加全面的、广泛的西部农村地区教育问题,才能综合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技术水平,达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与国家推行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也是相吻合的。
本文所题设构建的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知识网络模型,是对当前如何发展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一种新的尝试,其间必有不足之处。比如,本文所设想的教育知识网络是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硬件环境支持下构建的,而对这种理想环境却并未做具体的说明。这也是因为笔者认为模型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假设,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展示,故而未对技术环节再作细说。但与此同时,这些问题却是实际构建过程中不能不考虑的。因此,要想在西部农村地区成功构建教育知识网络,今后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共同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行。
参考文献:
[1]肖冬平.知识网络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2]李仕模.第五代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3]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