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沟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化。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生活化
【分类号】G623.71
一、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单一的音乐技能训练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在进行训练的时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的“内容”融入到学生学习中,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得简单有趣了。
例如节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走、跑、跳等已有的经验,发挥其对节奏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节拍的恒速感。如:四分音符用 走 读、八分音符用 跑 读、十六分音乐用 快快快快 读。可以启发学生从生活中、自然界中、熟悉的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生活情境中掌握节奏。如:青蛙叫声:呱 呱︳呱 呱‖、钟摆节奏:滴 嗒 滴 嗒︱滴 嗒 滴 嗒‖、汽车鸣喇叭:嘀 嘀·︱嘀 嘀·‖等等。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学生爱玩的特点入手解决节奏难点。如在教唱《国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歌曲的节奏是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爱玩的“扫机关抢”游戏引入,一下子,教室就活跃起来,“哒哒哒哒 哒哒” 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这时教师在钢琴上弹起了“哒哒哒 哒哒哒 ﹙三连音﹚……”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成了“哒哒哒 哒哒哒 ﹙三连音﹚……”的节奏了。游戏过后,当老师出示三连音节奏时,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读准了较难掌握的三连音节奏。
例如声音方面的训练,对于小学生,如果给他们讲授歌唱方面的理论知识,会较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吸气就像闻花香一样,肩膀不动;唱高音时腹部要有抬重东西的感觉等等。还可以让学生用打哈欠来体会口腔的打开;通过拍皮球来体会声音的短促与跳跃……。这些形容都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上了,学生容易领会,教学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音乐用音乐的距离,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二、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启发情感,丰富联想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歌曲的处理是难点,很多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只是停留在“唱对了”和“唱会了”的阶段,忽略了歌曲的感情和细节处理。每一首好歌,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歌曲没有“情”,那么再好听的声音,也缺乏艺术感染力。这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从而使歌声富有表现力。
如第六册《木瓜恰恰恰》一课,叫卖声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越是孩子们熟悉的就越容易被他们接受与喜爱,所以当我让他们相互交流“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叫卖声”、“你会模仿叫卖吗”的话题时,他们兴奋不已。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要模仿叫卖唱给老师和同学听。如:豆花 草果 冻草果、糖葱 薄饼、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入来启发学生演唱歌曲的情绪。再如第一册《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学会歌曲后,我通过让学生画国旗启发他们从国旗的色彩联想到祖国的山河美,联想到祖国的伟大、繁荣、昌盛。歌唱时要求他们想象自己真的变成“一朵小红云”,唱“飞向蓝天,亲亲您”时,要求学生像亲妈妈一样亲亲祖国的标志—国旗。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会唱得很动情,很投入,情感、美感都得到了升华。
三、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很多教师认为要求孩子在音乐上发挥创造性太难了。其实,孩子是有自发的创造能力的。学生每天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而生活经验就是音乐创造与表现的源泉。教师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寻找创造的主题与内容,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创造欲望。
如:为歌曲改编歌词。当学生学会歌曲《粉刷匠》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一个同学开头之后,其它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感觉自豪极了。
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我们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红蜻蜓》这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结果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他们有的快速抖动双臂模仿蜜蜂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有的左右晃动脑袋表示蜻蜓在竹竿尖上。。。。。。,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投入和认真。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上要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器乐。每个学期我都会制定一个计划,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学生们自制的乐器各有特色,易拉罐装进沙子做成“沙槌”、有的吧钥匙当作串铃,有的将报纸撕成条状当作沙球等等。当同学们采用这些自制的乐器创造性即兴地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自信和投入。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与教学实践。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儿童生活经验的意义,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利用生活资源让音乐课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2009年11期
3.作者:王英奎 辽宁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学研究》1993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沟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化。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生活化
【分类号】G623.71
一、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单一的音乐技能训练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在进行训练的时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的“内容”融入到学生学习中,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得简单有趣了。
例如节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走、跑、跳等已有的经验,发挥其对节奏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节拍的恒速感。如:四分音符用 走 读、八分音符用 跑 读、十六分音乐用 快快快快 读。可以启发学生从生活中、自然界中、熟悉的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生活情境中掌握节奏。如:青蛙叫声:呱 呱︳呱 呱‖、钟摆节奏:滴 嗒 滴 嗒︱滴 嗒 滴 嗒‖、汽车鸣喇叭:嘀 嘀·︱嘀 嘀·‖等等。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学生爱玩的特点入手解决节奏难点。如在教唱《国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歌曲的节奏是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爱玩的“扫机关抢”游戏引入,一下子,教室就活跃起来,“哒哒哒哒 哒哒” 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这时教师在钢琴上弹起了“哒哒哒 哒哒哒 ﹙三连音﹚……”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成了“哒哒哒 哒哒哒 ﹙三连音﹚……”的节奏了。游戏过后,当老师出示三连音节奏时,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读准了较难掌握的三连音节奏。
例如声音方面的训练,对于小学生,如果给他们讲授歌唱方面的理论知识,会较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吸气就像闻花香一样,肩膀不动;唱高音时腹部要有抬重东西的感觉等等。还可以让学生用打哈欠来体会口腔的打开;通过拍皮球来体会声音的短促与跳跃……。这些形容都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上了,学生容易领会,教学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音乐用音乐的距离,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得轻松、有趣。
二、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启发情感,丰富联想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歌曲的处理是难点,很多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只是停留在“唱对了”和“唱会了”的阶段,忽略了歌曲的感情和细节处理。每一首好歌,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歌曲没有“情”,那么再好听的声音,也缺乏艺术感染力。这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从而使歌声富有表现力。
如第六册《木瓜恰恰恰》一课,叫卖声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越是孩子们熟悉的就越容易被他们接受与喜爱,所以当我让他们相互交流“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叫卖声”、“你会模仿叫卖吗”的话题时,他们兴奋不已。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要模仿叫卖唱给老师和同学听。如:豆花 草果 冻草果、糖葱 薄饼、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入来启发学生演唱歌曲的情绪。再如第一册《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学会歌曲后,我通过让学生画国旗启发他们从国旗的色彩联想到祖国的山河美,联想到祖国的伟大、繁荣、昌盛。歌唱时要求他们想象自己真的变成“一朵小红云”,唱“飞向蓝天,亲亲您”时,要求学生像亲妈妈一样亲亲祖国的标志—国旗。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会唱得很动情,很投入,情感、美感都得到了升华。
三、 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很多教师认为要求孩子在音乐上发挥创造性太难了。其实,孩子是有自发的创造能力的。学生每天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而生活经验就是音乐创造与表现的源泉。教师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寻找创造的主题与内容,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创造欲望。
如:为歌曲改编歌词。当学生学会歌曲《粉刷匠》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一个同学开头之后,其它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感觉自豪极了。
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我们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红蜻蜓》这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结果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他们有的快速抖动双臂模仿蜜蜂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有的左右晃动脑袋表示蜻蜓在竹竿尖上。。。。。。,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投入和认真。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上要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器乐。每个学期我都会制定一个计划,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学生们自制的乐器各有特色,易拉罐装进沙子做成“沙槌”、有的吧钥匙当作串铃,有的将报纸撕成条状当作沙球等等。当同学们采用这些自制的乐器创造性即兴地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自信和投入。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与教学实践。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儿童生活经验的意义,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利用生活资源让音乐课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2009年11期
3.作者:王英奎 辽宁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学研究》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