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缺“心”的小李
小李,六年级男生,他从三年级开始就不肯好好写作业,后来疯狂迷恋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父亲对此很着急,但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很好地监督孩子学习。母亲虽然有时候陪着做作业,但孩子经常半夜起来偷偷地玩游戏。在学校里,小李对老师的要求充耳不闻,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
二、探寻缺“心”的缘由
初见小李,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来到咨询室后立刻就被书架上的儿童书籍吸引住了,东翻翻西看看,每本书看了几分钟就随手放在了书架上面,没一会儿,整齐的书架就狼藉起来。在经过了半小时的谈心后,小李的问题逐渐清晰。他对游戏很痴迷,在游戏中才会感到轻松愉快;在生活中,他与父母不经常沟通,所以产生了很大隔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常常抱怨太累……
针对小李的这些行为表现,从内在心理视角看,孩子缺乏自控力,对游戏有着难以抵抗的好奇心;从外在社会角度来分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脑游戏,并被其深深吸引。
三、寻“心”过程
1.首次咨询。
这次咨询的目标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建立与小李的信任关系。
我问他:“你在游戏里体验到了什么?就是简单的输赢的快乐吗?”他思索了下,骄傲地说:“我可以主宰游戏,还能带领队友走向胜利。每次有人需要帮助,我都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他们都很佩服我。”我带着钦佩的语气又继续了解了一下他的游戏体验。我虽然不明白他说的游戏术语,但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快樂。这次咨询时间是半个小时,小李很开心,仿佛第一次有人认真倾听他的快乐,理解他的内心。临走前,我向他提到了“责任”两个字:“在游戏里,你需要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去救助队友;在生活中,你同样有责任,包括对自己、对父母,甚至对老师、对同学。这次回去,你就仔细思考下,在现实生活中要怎么承担自己的责任。”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约好了下周进行第二次“话聊”。
2.第二次咨询。
小李并没有如期来进行第二次咨询。去他的班级了解后,才知道他这周都没来上课。原来是他上周五的作业没完成就逃了学,周六一大早偷偷溜到外婆家,一直在玩游戏。家里人不知道他的去向,四处寻找。后来舅舅发现他在外婆家,才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带他回家。
针对小李目前缺乏意志力的问题,同时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我建议父亲每天接送孩子,并且和孩子保持轻松融洽的关系:每周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和孩子约定作业完成后一起打一局游戏,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增加沟通的渠道。
我再一次约小李来到咨询室,运用空椅子疗法,让小李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感受,并自己找出解决方案。他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他自己总结:“我要对自己负责,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我要对父母负责,不让他们操心;同时我也要对老师负责,答应老师的事情要做到。”
3.第三次咨询。
在学校,我组织了一个心理活动小组,每个班级选出一两个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每周组织他们玩心理游戏,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这周我邀请了小李一起来参加。我还对他委以了重任,让他负责组织大家游戏,维持纪律,照顾小同学的安全,他兴致勃勃地答应了。在活动过程中,他不仅积极参与比赛游戏,还像照顾小鸡的老母鸡一样护着其他同学。看着他满头大汗,眼神却充满了满足,我知道他已经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感。
这次咨询结束后,我跟他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给他布置了一个责任区,让他负责这个责任区的卫生。班主任反映他每天非常认真打扫,还会去帮助没打扫完的同学。他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大家都能感觉到他的变化。
4.第四次咨询。
小李说爸爸最近变化很大:每天送他上学,路上会给他讲有趣的科学现象;晚上他写完作业后,父亲还会陪他打会羽毛球。他还是很喜欢游戏,不过更希望能跟爸爸一起打。现在游戏比以前打得少了,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帮妈妈做饭、跟爸爸打羽毛球、跟同学去看电影等。
四、重获“心”生
看着小李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中国家庭教育一定要补上责任感教育这一环。现在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不舍得让孩子干活,做家务,不舍得让孩子承担责任,更加不了解孩子缺乏责任感的根源。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和教育。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李,六年级男生,他从三年级开始就不肯好好写作业,后来疯狂迷恋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父亲对此很着急,但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很好地监督孩子学习。母亲虽然有时候陪着做作业,但孩子经常半夜起来偷偷地玩游戏。在学校里,小李对老师的要求充耳不闻,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
二、探寻缺“心”的缘由
初见小李,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来到咨询室后立刻就被书架上的儿童书籍吸引住了,东翻翻西看看,每本书看了几分钟就随手放在了书架上面,没一会儿,整齐的书架就狼藉起来。在经过了半小时的谈心后,小李的问题逐渐清晰。他对游戏很痴迷,在游戏中才会感到轻松愉快;在生活中,他与父母不经常沟通,所以产生了很大隔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常常抱怨太累……
针对小李的这些行为表现,从内在心理视角看,孩子缺乏自控力,对游戏有着难以抵抗的好奇心;从外在社会角度来分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脑游戏,并被其深深吸引。
三、寻“心”过程
1.首次咨询。
这次咨询的目标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建立与小李的信任关系。
我问他:“你在游戏里体验到了什么?就是简单的输赢的快乐吗?”他思索了下,骄傲地说:“我可以主宰游戏,还能带领队友走向胜利。每次有人需要帮助,我都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他们都很佩服我。”我带着钦佩的语气又继续了解了一下他的游戏体验。我虽然不明白他说的游戏术语,但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快樂。这次咨询时间是半个小时,小李很开心,仿佛第一次有人认真倾听他的快乐,理解他的内心。临走前,我向他提到了“责任”两个字:“在游戏里,你需要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去救助队友;在生活中,你同样有责任,包括对自己、对父母,甚至对老师、对同学。这次回去,你就仔细思考下,在现实生活中要怎么承担自己的责任。”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约好了下周进行第二次“话聊”。
2.第二次咨询。
小李并没有如期来进行第二次咨询。去他的班级了解后,才知道他这周都没来上课。原来是他上周五的作业没完成就逃了学,周六一大早偷偷溜到外婆家,一直在玩游戏。家里人不知道他的去向,四处寻找。后来舅舅发现他在外婆家,才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带他回家。
针对小李目前缺乏意志力的问题,同时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我建议父亲每天接送孩子,并且和孩子保持轻松融洽的关系:每周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和孩子约定作业完成后一起打一局游戏,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增加沟通的渠道。
我再一次约小李来到咨询室,运用空椅子疗法,让小李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感受,并自己找出解决方案。他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他自己总结:“我要对自己负责,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我要对父母负责,不让他们操心;同时我也要对老师负责,答应老师的事情要做到。”
3.第三次咨询。
在学校,我组织了一个心理活动小组,每个班级选出一两个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每周组织他们玩心理游戏,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这周我邀请了小李一起来参加。我还对他委以了重任,让他负责组织大家游戏,维持纪律,照顾小同学的安全,他兴致勃勃地答应了。在活动过程中,他不仅积极参与比赛游戏,还像照顾小鸡的老母鸡一样护着其他同学。看着他满头大汗,眼神却充满了满足,我知道他已经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感。
这次咨询结束后,我跟他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给他布置了一个责任区,让他负责这个责任区的卫生。班主任反映他每天非常认真打扫,还会去帮助没打扫完的同学。他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大家都能感觉到他的变化。
4.第四次咨询。
小李说爸爸最近变化很大:每天送他上学,路上会给他讲有趣的科学现象;晚上他写完作业后,父亲还会陪他打会羽毛球。他还是很喜欢游戏,不过更希望能跟爸爸一起打。现在游戏比以前打得少了,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帮妈妈做饭、跟爸爸打羽毛球、跟同学去看电影等。
四、重获“心”生
看着小李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中国家庭教育一定要补上责任感教育这一环。现在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不舍得让孩子干活,做家务,不舍得让孩子承担责任,更加不了解孩子缺乏责任感的根源。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和教育。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